杨积庆烈士纪念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748
颗粒名称: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成立于1998年,位于卓尼县柳林镇,隶属于卓尼县文广局。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20平方米,馆藏革 命文物124件。
关键词: 风景区 纪念馆

内容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成立于1998年,位于卓尼县柳林镇,隶属于卓尼县文广局。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20平方米,馆藏革 命文物124件。
  早在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卓尼土司的先祖些地、敖地两兄弟历经千辛万苦率部到达卓尼,成为藏人首领,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卓尼土司。公元1508年,第五世卓尼土司进京面圣,明武宗朱厚照龙颜大悦,授五世卓尼土司“武德将军”,赐姓“杨”,希望他效仿宋朝杨家,镇守边关,为国效力。从此卓尼土司有了汉姓。卓尼是由一个世袭土司统治的藏族聚居区之一,卓尼土司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开始,历任土司20任,历经了532年,是甘肃几个藏族土司中确立时间最早,管辖范围最大,沿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管辖人数最多的一个土司,人口最多时达到了10万余人,曾经对当地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发 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卓尼历代土司都能审时度势,顺 应时代的发展,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和第十四代土司杨声在禅定寺创办了藏经刻印院,开创了私人刻板的先河,并对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进行了正确的校对,并刻板了卓尼版的大藏经。特别是第十九代土司杨 积庆,在震惊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西南,北 上抗日,途经卓尼辖区迭部时,为红军开仓放粮,使红军顺利通过天险腊子口,为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7000余人到达卓尼杨土司的地界,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 议,奇迹般地攻克天险腊子口,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 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