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57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资源
分类号: P96;P942.42
页数: 10
页码: 037-046
摘要: 尕秀村的地貌特征为山间盆地,切割深度为100一200米,四周群山环绕,拥有广阔草原和优良牧场。其东面有拉日本钦神山,东南面有著名的宗琼神山,西南有美隆草原和夏萨霍姆神山,西面有克傲山、夏尔子沟和周可河,西北面有若日旺杰神山(华格神山),北面背靠勒克合。东西广阔无垠, 南北山丘环抱。
关键词: 尕秀村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内容

第一节自然环境
  尕秀村的地貌特征为山间盆地,切割深度为100一200米,四周群山环绕,拥有广阔草原和优良牧场。其东面有拉日本钦神山,东南面有著名的宗琼神山,西南有美隆草原和夏萨霍姆神山,西面有克傲山、夏尔子沟和周可河,西北面有若日旺杰神山(华格神山),北面背靠勒克合。东西广阔无垠, 南北山丘环抱。
  —、山脉
  境内主要山峰有尼达德通钦、伊隆杂干(碧玉沟大山)、宗琼。
  尼达德通钦因传说是格萨尔王射死魔王之处而得名。地处东经102°19'44.08",北纬34°24'37.11"。海拔3700米。是尕秀村村民世代煨桑祭祀山神的地方。
  伊隆杂干得名藏语音译,伊隆意为“碧玉”,在藏语中意为“碧玉沟大山”。地处东经102°41'37.72",北纬34°17'25.77"。海拔3850米。尕秀村境内长度约6.1千米,宽度约1.3千米,面积约为7.93平方千米。
  宗琼也叫琼果山,以岩石山而得名,在藏语意为“小群山”。地处东经102°21'44.15",北纬34°21'40.90"。海拔3480米,长度1.6千米,宽度0.372千米,面积0.59平方千米。二、湿地
  碌曲尕海境内的湿地主要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尕秀村境内的湿地叫多咯尕秀湿地,属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2752公顷。地处东经102°18′38.081",北纬34°25'06.06"。
  三、沟谷
  主要沟谷有赛若格合(金色峡谷)、杭达隆(马车沟)、帕吾隆(磐石沟)、尼达琼布隆(能装下日月的山谷)、加乃尔库(灰色大山谷)、汪钦(赛马谷)。
  赛若格合
  因山口在夏季有许多金色小花而得名,藏语中意为“金色峡谷”。地处东经102°13'59.84",北纬34°27'00.13"。海拔3680米,长度为695.2米,宽度为547.2米,面积为0.36平方千米。杭达隆
  曾为马车通道而得名,在藏语中意为“马车沟”。为东西走向,地处东经102°16'49.97",北纬34°24'05.32"。海拔3480米,长度约为1500米,平均宽度约为270.4米,面积约为0.36平方千米。
  帕吾隆
  得名于当地居民俗称,在藏语中意为“磐石沟”。地处东经102°16'47.00",北纬34°28'08.76"。海拔3520米,长度约1100米,平均宽度约为415.1米,面积约为0.11平方千米。
  尼达琼布隆
  因地宽阔而得名,在藏语中意为“能装下日月的山谷”。地处东经102°21'32.49",北纬34°26'33.67"。为东西走向,海拔3780米,长度约为2.6千米,面积约0.65平方千米。
  加乃尔库
  得名于当地居民俗称,在藏语中意为“灰色大山谷”。地处东经102°17'19.44",北纬34°11'53.28"。海拔3780米,为南北走向,长度约为400.6米,宽度约为117.5米,面积约为0.47平方千米。
  汪钦
  因地势平坦,用于赛马活动而得名,在藏语中意为“赛马谷”。地处东经102°23'45.32",北纬34°28'5172",海拔3450米,属南北走向,长度约640.8米,平均宽度约255.4米,面积约0.16平方千米。
  四、河流
  发源或流经东秀村的河流有4条,分别为周曲、那果尔、布康格日、宁赛尔隆。
  五、泉水
  尕秀村境内湿地面积分布较广,泉眼众多,有12眼,分别为格尔迪曲果、美龙曲果、改地曲果、吉拉曲果、耐贝曲果、那果曲果、吿顿曲果、达木龙曲果、尼琼曲果、吴亚合曲果、群布隆曲果、多喀曲果。流量较大的2眼,一为格尔迪曲果,中文意为“白色小石泉”,位于213国道旁边;二为美龙曲果,位于美龙滩。两处泉水水质均清冽甘甜,富含矿物质。曲果为藏语,意为“泉水”。第二节资源
  一、生物资源
  动物
  尕秀村临近尕海湖与则岔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草丰茂,自然环境优越,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场所。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东部生物资源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
  境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颈鹤、黑鹳、斑尾榛鸡、雉鹑、金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胡兀鹫、雪豹、马麝、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白琵鹭、莺、黑耳莺、苍鹰、雀鹰、松雀鹰、草原雕、普通鹫、棕尾鹫、白尾鹤、草原鹤、秃鹫、高山兀鹫、猎隼、燕隼、藏雪鸡、血雉、蓝马鸡、灰鹤、雕鸭、长尾林号鸟、青鼬、石貂、水獭、詹狎I、马鹿、岩羊、盘羊、黄羊。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种类27种,其中列为公约附录Ⅰ的有水獭、雪豹、马鹿、盘羊、白尾海雕、藏雪鸡、黑颈鹤等。
  植物
  尕秀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高,气候冷,属高寒湿润气候,全年没有夏季,冬季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多变,因此形成了寒湿性中生植物为主组成的植被类型,其自然植被与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关系密切,有许多共同之处,形成了以高寒草甸为主的植被类型。大致分为7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5个群系组,24个群系。牧草主要以芨芨草、夏宾草、懒草、羊草、蔗草为主。中药材以秦艽、贝母、冬虫夏草等为主。
  二、矿产资源
  尕秀为高原山地地貌,地层结构为大山岩加碎岩,富含煤、铁、黄金等矿产资源。
  土壤结构多为泥炭土。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又名“草炭”“泥煤”。泥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晒银滩上,其储量接近1亿立方米,泥炭层厚度为1.94米。根据甘肃农业大学对泥炭地的调查资料分析,尕秀泥炭地的干物质含量为0.4633克/立方厘米,干物质中有机碳含量为190.8285克,是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有机物。
  第三节自然灾害
  一、洪涝灾害
  2019年8月24日20时,碌曲县部分乡镇出现洪涝天气,其中尕秀降水量为50.9毫米。尕秀一组村民存放的生活物资被冲毁,村道开裂塌陷100米;尕秀三组村民草场的2千米围栏被水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其中:家庭经济损失1万元,基础设施经济损失7万元。
  2020年7月23日9时,碌曲县岀现较强降水,到25日8时,尕秀村累计降水量63毫米,部分牧民受灾。
  二、旱灾
  1974年,持续干旱天气造成尕秀草原牧草枯黄,致次年春乏关牛羊死损严重。
  2000年7月下旬,出现伏旱,导致那果宁湿地干涸,溪水断流,湿地生物遭到破坏。
  三、风、雹、雪灾
  1955年,尕秀草原降下大雪,积雪厚度近20厘米,畜牧业受灾严重。
  1982年,因寒潮与强降温,造成尕秀牲畜死亡2000多头 (只、匹)。
  1995年,尕秀境内连降大雪,积雪厚度25厘米,因灾死亡牲畜100多头(只、匹),造成经济损失20多万元。
  2004年5月1〜3日,岀现寒潮天气,致使尕秀村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14.2摄氏度,造成尕秀村部分牧民牛羊死伤。
  2008年2月,持续降雪造成低温天气和降雪,积雪融化慢,对尕秀村畜牧造成较大损失。
  四、火灾
  2010年12月5日,尕秀村国道213线371千米处,发生草原火灾,草场过火面积8.4公顷,失火草场涉及4户牧民。因扑救及时,未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五、鼠虫灾害
  尕秀草原历来鼠虫害比较严重。造成草原危害的鼠虫主要有四类:中华盼鼠、达乌尔鼠兔、高原旱獭和草原毛虫。中华盼鼠打洞掘土,啃食牧草根系。达乌尔鼠兔打洞掘土,采食牧草,对牧草的生长造成极大的破坏,致使牧草面积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场凹凸不平,草原破坏率达50%以上,使大面积优良草地变成黑土滩。草原毛虫取食牧草幼嫩茎叶,影响牧草生长,严重妨碍畜牧业发展。尕秀村鼠兔密度1~10只/公顷以上,韵鼠密度0.5~1只/公顷以上,土丘覆盖密度53%以上,虫害密度80一100只/平方米,严重时达到200〜250只/平方米。1995一2004年之间鼠兔240多只/公顷,盼鼠密度45一60只/公顷;2005年以后由于国家在尕秀村实施了“三化”草场治理。退牧还草生态保护、退化草原治理等项目,鼠虫害程度明显改善。
  六、地震灾害
  尕秀村和拉仁关乡交接的琼果山区域处于光盖山一迭山北麓断裂带上,这片区域内有较为活跃的地震活动。
  2014年10月25日10时26分,发生4.5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3°,东经102.4°,震源深度15千米;11月22日22时55分,发生4.3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4°,东经102.5°,震源深度7千米。
  2018年5月4日08时40分,发生2.8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22°,东经102.63°,震源深度7千米。
  2019年1月31日13时15分,发生3.1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30°,东经102.44°,震源深度10千米。
  2020年7月15日7时43分,发生2.2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3°,东经102.42°,震源深度5千米;10月16日20时24分,发生2.0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3°,东经102.39°,震源深度6千米;11月17日16时25分,发生2.6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26°,东经102.12°,震源深度17千米;12月6日01时14分,发生2.3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4.28°,东经102.3°,震源深度28千米。

知识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出版者:四川师大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客观记述网秀村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反应时代变化,突出地方特色,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服务。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为尕秀行政村的村志,志中的本村指尕秀行政村。志中的尕秀村包含尕秀一组、尕秀二组、尕秀三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采取章、节、目、子目层次记述。时间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20年12月底。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概述以叙为主,大事记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人物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采取以事记人简要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