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境域 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57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境域 区划
分类号: K928.1;K928.2
页数: 6
页码: 031-036
摘要: 尕秀村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南部的晒银滩,地处东经102°30',北纬34°44',之间,属碌曲县尕海镇的一个行政村,是一个藏族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区划分变迁,尕秀村也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更名。
关键词: 尕秀村 境域 区划

内容

第一节境域
  尕秀村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南部的晒银滩,地处东经102°30',北纬34°44',之间,属碌曲县尕海镇的一个行政村,是一个藏族村落。北邻玛艾镇华格村,东接拉仁关乡则岔村和玛日村,南与尕海镇秀哇村接壤,西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赛尔龙乡毗邻。东西宽约18千米,南北长约23千米,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海拔4301米,总面积4.05万公顷,其中,草场总面积4.04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为3.63万公顷。尕秀村以迪本尕秀部落而得名,中文意为“甘珠尔石堆后的部落”。“尕秀”为藏语,中文意为“家族名称”;“迪本”,中文意为“石堆旁”。尕秀村民委员会属尕海镇管辖,距甘南州首府合作市104千米,距碌曲县城23千米,距尕海镇政府26千米。213国道贯穿全境。
  第二节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尕秀村的区划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据《碌曲县志》记载,碌曲县地处历史上泛指的“羌中”,十六国前凉(317一367年)时,境内置有漒川护军,护军驻地在今晒银滩至尕海措宁一带。
  据《安多政教史》《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中记载,洮河流域曲科十二部落的先祖系吐蕃王朝时期从西藏东迁驻边军卒的后裔。尕秀部落属拉仁关部落,拉仁关部落则属曲科十二部落。曲科十二部落主要分布在今碌曲县西仓、拉仁关、玛艾3乡镇境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尕秀措哇(“措哇”汉语意为部落)属拉仁更哇部落,即拉仁关部落。尕秀部落属董氏十八大秀系中的尕秀氏族,与热贡双朋西地方的尕秀为同一骨系。尕秀部落又分为两部,察高、达宝、达瑞3个措哇为一部;霍尔、哈、乔果尔等氏族为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所有的活动都受制于宗教寺院和土官头人“政教合一”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区划分变迁,尕秀村也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更名。1958年,碌曲县成立了7个公社,分别为跃进、红星、和平、红旗、光明、双岔、阿拉公社。其中,光明公社的前身是拉仁关部落,尕秀大队属光明公社。1959年1月,碌曲县和玛曲县合并为洮江县,洮江县人民委员会将原属碌曲的7个公社合并为4个公社,把光明公社(拉仁关)和红旗公社(西仓)合并为西仓公社,尕秀大队跟随光明公社并入西仓公社。1961年,拉仁关公社与西仓公社分设,尕秀大队随之分出,时拉仁关辖唐科、玛日、尕秀、旧寺4个大队;尕秀大队辖尕秀与什合地2个生产队。1966年9月,将尕秀大队划归尕海公社,并更名为前进公社,时前进公社辖三个生产队,即尕秀一队(原尕秀部落)、尕秀二队 (原尕秀部落)、尕秀三队(原什合地部落)。
  1968年,前进公社复名为尕秀大队。1983年,尕秀大队更名为尕秀村民委员会。2018年,朵秀村3个自然村的名称按照当地藏族用语习惯进行更改,尕秀一组改名为尕秀迪本自然村,尕秀二组改名为尕秀多喀自然村,尕秀三组改名为尕秀什合地自然村。
  2020年底,尕秀村下辖尕秀迪本(尕秀一队)、尕秀多喀(尕秀二队)、尕秀什合地(尕秀三队)3个村民小组。
  第三节村民小组概况
  一、尕秀迪本自然村(尕秀一组)
  尕秀迪本自然村即朵秀一组,因在村子里有嘛呢石而得名。“迪本”在藏语含义中寓意为“石堆旁”。位于尕海镇北部,坐落于晒银滩,位于兰郎公路361千米处,地处东经102°18′08.01",北纬34°26'35.54",面积约0.786平方千米。2003年,迁到国道213线附近。2020年底,有127户,585人。牲畜存栏10128头(只、匹)。以牧业为主,兼种少量燕麦、油籽。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等。特产主要为酥油、糌耙、风干牛羊肉、曲拉等。
  二、尕秀多喀自然村(尕秀二组)
  尕秀多喀自然村即尕秀二组,因在村子里有一个城堡而得名,在藏语含义中寓意为“石堡边尕秀”。位于尕海镇北23千米处,距县城29千米,坐落于晒银滩。地处东经102°17'31.12",北纬34°25'48.80",面积0.118平方千米。2003年迁到国道213线附近的尕秀牧民新村。2020年底,有119户,563人。牲畜存栏11082头(只、匹)。主要以放牧为主,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等。特产主要为酥油、糌耙、风干牛羊肉、曲拉等。
  三、尕秀什合地自然村(尕秀三组)
  什合地自然村即尕秀三组,“什合地”以家族名称藏语音译得名。位于尕海乡北部,距尕海乡政府驻地23千米,距碌曲县城29千米,坐落于晒银滩,与青海赛尔龙相连。地处东经102°16'19.73",北纬34°26'24.40",面积0.1104平方千米。2003年迁到国道213线附近的尕秀牧民新村。2020年底,有148户,758人。牲畜存栏16709头(只、匹)。主要以放牧为主,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等。特产主要为酥油、糌耙、风干牛羊肉、曲拉等。

知识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出版者:四川师大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客观记述网秀村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反应时代变化,突出地方特色,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服务。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为尕秀行政村的村志,志中的本村指尕秀行政村。志中的尕秀村包含尕秀一组、尕秀二组、尕秀三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采取章、节、目、子目层次记述。时间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20年12月底。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概述以叙为主,大事记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人物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采取以事记人简要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