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08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妇女组织
分类号: D442.842
页数: 2
页码: 147-148
摘要: 1950年10月成立了卓尼自治区妇女联台会筹备委员会。至1954年12月,筹委会由11人组成,下设秘书、总务、组织3个股。卓尼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4年12月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90人,会议通过了民主妇女联合会组织章程草案;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组织条例草案等;选举产生了卓尼自治区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关键词: 卓尼县 妇女组织

内容

—、妇女会
  1950年10月成立了卓尼自治区妇女联台会筹备委员会。至1954年12月,筹委会由11人组成,下设秘书、总务、组织3个股。
  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卓尼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4年12月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90人,会议通过了民主妇女联合会组织章程草案;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组织条例草案等;选举产生了卓尼自治区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卓尼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7年5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0人,选举产生了卓尼县妇女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改选了主任、副主任4人,并选举产生了出席自治州妇代会的代表。
  1958年12月,临、卓两县合并,历时3年,1962年1月,恢复了县妇联。
  三、县妇女联合会
  卓尼县妇女联合会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62年6月18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74人。大会主要议程:主任达芝芬致开幕词;副主任李扎什草作《妇代会工作报告》;中共卓尼县委第一书记李培贤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县妇联委员11人。同时选举产生出席自治州妇代会代表16人。
  县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64年4月20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岀席会议代表128人。大会主要议程;由李扎什草作了《关于县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县妇联委员11人,同时选举产生岀席自治州妇代会代表18人。
  1966年“文革”时期,县妇联和其它群众团体一样,遭受了冲击,于1967年11月停止了工作,到县革委会成立后,由革委会政治部下设的群工组主持妇女工作。1973年恢复县妇联组织。于同年3月17日,成立了县妇代会筹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7人组成。
  县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3年4月13日至17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7人,其中列席代表30人.少数民族代表占56%。会议选举产生了县第三届妇联委员39人,常委9人,主任、副主任5人,同时选举产生出席自治州妇代会代表52人。
  县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9年6月9日至1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2人,其中党员77人,团员23人;少数民族代表95人。会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审议了县妇联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了会后妇女工作的任务,进一步动员妇女团结起来,在全县农牧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大会审议了李扎什草代表第三届委员会所作的《各族妇女团结起来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通过了牛蕊英受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卓尼县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5人,常委7人,同时选举产生出席自治州第七次妇代会代表48人。
  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3年5月27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岀席会议代表164人,其中列席代表6人,特邀代表2人。大会认真讨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的议题;审议了牛蕊英代表第四届委员会所作的关于《各族妇女团结起来,为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岀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县妇联委员会委员23人,常委7人,主任、副主任4人,同时选举产生岀席自治州第八次妇代会的代表39人。
  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8年5月18日至2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27人,其中列席代表10人,特邀代表2人。大会审议了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县妇联委员会委员25人,常委7人,主任、副主任2人,同时选举产生出席自治州第九次妇代会代表29人。
  四、基层妇女组织
  1951年4月,给柳林、洮南等4个区派遣妇女代表7人。
  1953年,给柳林等9个区派妇女代表12人。
  1954年4月,卓尼组建9个区公所,每区配备妇女干部1人。同年12月,在柳林等4个区成立了妇女联合会组织,选派妇女主任14人。
  1956年,给9个区配备妇女专职干部7人。
  1958年12月,临、卓两县合并。1962年1月,恢复卓尼县建置后,为全县所属20个乡,1个镇配备了专(兼)职妇女干部7人。
  1966年5月,给全县16个乡(镇)配备专(兼)职妇女干部16人。
  1970年12月,给16个公社配备了专职妇女干部12人。
  1972年5月,先后建立了公社妇委会16个,大队妇代会97个,配备公社妇女干部16人。
  1973年,建立基层妇委会21个,其中公社16个,县级机关5个。
  1979年,建立基层妇女组织18个,其中公社妇委会16个,大峪牧场1个,县级机关妇女小组1个。
  1983年,建立基层妇联18个,其中公社妇委会16个,县级机关1个,洮河林业局妇委会1个。基层妇委会由主任、副主任、组长、副组长、委员若干人组成。
  至1990年底,全县16个乡,1个镇共有妇联组织17个。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