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政协委员风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11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政协委员风采
分类号: K827
页数: 9
页码: 194-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碌曲县政协委员风采的情况。其中包括为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政协委员——于国良、鞠躬尽瘁的人民教师——王玉成、为牲畜防疫尽职尽责的政协委员——陈如田、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韩保强、草原上的好曼巴——卓玛等。
关键词: 碌曲县 政协 委员

内容

为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政协委员——于国良
  于国良,男,藏族,1948年12月出生,甘肃省卓尼县人。1968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82年任碌曲县藏族中学总务干事、总务主任,1985年提任为副校长,1987年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甘南州藏族教育基金会理事,政协碌曲县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
  1982年,碌曲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藏族中学,于国良被调去参加筹备工作,在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他凭着振兴和发展藏族教育的决心和热情,凭着“一条哈达,一片真情”不知疲倦地反复跑往省城,先后争取200多万元的拨款,使藏中陆续建成了大小4座楼和一幢太阳能采暖餐厅(兼礼堂),建起了电化教学系统。他还和其他同志共同努力,取得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先后办起了校办牧场、养猪场、蔬菜基地、油料基地、小卖部等勤工俭学基地,每年为学校收入2万多元,为补充学校经费的不足和改善师生的生活福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建设。1987年,在县委和县文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他“三顾茅庐”,多次赴四川阿坝州藏文中学请来了深负重望的原郎木寺活佛杨旦加措先生,并极力推荐他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给碌曲县的藏语教学注入了活力。
  由于他善于领导、勇于负责、精于管理、长于协调,不断总结积累,形成了碌曲藏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三全,管理为保证,以后勤服务为保障”的独有特色,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1989年学校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于国良本人获“全省优秀教师(园丁)”奖;1994年学校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奖状,于国良同志本人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奖;1995年他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五.一”赴北京光荣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鞠躬尽瘁的人民教师——王玉成
  王玉成,男,回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60年4月,甘肃省临夏市人,中教高级教师,大专学历,1981年7月参加工作。政协碌曲县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2006年7月因病逝世,终年47岁。
  他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反对厚此薄彼。他备课总要把握重点和难点,保证让大多数学生听得懂、吃得透。对于似懂非懂的个别学生,他个别辅导,反复演示,以藏族学生熟知的实例加以佐证。1990年,藏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面临高考,他搜集历年高考数学题并翻译成藏文,进行模拟数学考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摸索突破方法。在当年高考的27名学生中,数学及格9名,全州藏数学的前5名都是他的学生。录取结果有7名学生进人西北民院,有12名学生进人合作师专,升学率达到70%。1994年他教的初中两个班又毕业了,数学会考成绩也名列全州第一。
  由于他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许多荣誉。1990年9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1993年11月,获得甘南州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1997年9月,获得甘南州“园丁奖”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9月,获得州级“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8月,获得甘南州第一批中学骨干教师称号;2002年11月,获得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骨干教师称号;2003年6月,获得甘南州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2004年6月,获得甘南州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4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7月,被甘南州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7月,被甘南州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为牲畜防疫尽职尽责的政协委员——陈如田
  陈如田,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河南省永城县人。大学学历,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获得兽医师任职资格,2001年6月被县政府聘任为兽医师。1996年8月任碌曲县兽防站副站长;2003年1月任碌曲县畜牧局副局长;2007年8月至今任碌曲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自2002年开始,连续任政协碌曲县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011年10月被政协碌曲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一严、二准、三集中、四到场、五不漏”的工作措施和“行政业务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为防制牲畜疫病提供两个保证措施。他还十分关注民生问题。2004年在修建尕秀牧民定居点工程项目时,他作为县局派驻工地监工负责人,吃住在工地,认真把好工程质量关,保质保量完成了这项工程的竣工验收,使30余户牧民群众搬进了宽畅明亮的大瓦房。
  他在畜牧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23个课题的研究,撰写的《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试验推广》、《牦牛在冷暖两季应用“畜大壮”育肥效果的对比试验》等14篇技术项目和理论文章在国家、省、州级刊物发表,并获得国际、国家及省州的认可和表彰,个人也先后11次获得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奖励。
  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韩保强
  韩保强,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人。政协碌曲县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委员。1998年建立碌曲县永丰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经甘肃省建设厅核准为三级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企业。注册资金2380万元,现有从业人员693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2人,二级项目经理12人,下设8个项目部,机械设施总台数462件,原值1252.3万元。
  他提出和制订了“以质量求信誉、以安全求效益、以工期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的经营方针和“真诚团结,顽强拼搏,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为碌曲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积极推动并创建县、市级文明工地,受到业主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被州、县工商局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连年被州、县评为“先进建筑企业”、“优秀建筑企业”等称号。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不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迅速成长为拥有近700名员工的企业,每年向地方财政上缴利税80多万元。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他情系甘南草原,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40多万元。多次受到州、县及建设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他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回报,2005年被碌曲县推选为人大代表。在荣誉面前他仍不忘回报社会,先后为甘南州幼儿园、合作市幼儿园捐款、捐物2.5万元;为碌曲县西仓乡小学春蕾工程捐款1.5万元;2007年捐助碌曲县3名贫困生直至大学毕业;2008年“3.14”期间,慰问驻碌官兵购买食品3000余元;“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向灾区先后捐款5万元;2010年“8.8”舟曲泥石流灾害捐款捐物累计10万元。由于对甘南及碌曲公益事业的关心和付出,得到州委、州政府及建筑同行的肯定和认可,2007年韩保强当选为甘南州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
  草原上的好曼巴——卓玛
  卓玛,男,藏族,中共党员,1953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1986年起先后担任碌曲县藏医院副院长、院长职务。是碌曲县藏医医辽战线上的拔尖人才,也是碌曲县藏医院创建者之一。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甘南州“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优秀藏医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跨世纪带头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政协碌曲县第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两届甘南州党代会代表。
  卓玛同志从六十年代开始自学藏医药知识,立誓要当一名能够解决群众病痛的“曼巴”。他虚心向外地老藏医请教,自采自制,免费给周围的患病者服务,由于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他很快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藏医大夫”。1982年,被组织派往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进行深造,得到我国藏医学专家旦考教授的四年指导。在此期间,他再次系统学习了藏医理论,经过老师的指导,熟练地掌握较高水平的藏医临床技能和藏医药炮制技术。并在进修期间炮制藏药“仁钦佐太”,荣获四川省若尔盖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奖。
  1986年学业期满后回碌曲县藏医院工作,并担任副院长职务。在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每天还需平均接诊30多个患者,工作十分繁忙,长年无任何节假日。为了方便患者,他没有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经常随身带着医院处方单和简单治疗器械,随时随地给病人诊治。家和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他的诊断室。
  在他的带领下,碌曲县藏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二十几年内,医院诊疗人次从1982年的1.2万人次到2003年的2.9万人次,翻了近两倍。业务收入从1982年的2.5万元到2005年的88万元,翻了近三十几倍,成为全州县级藏医院示范医院,先后被州政府授予“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98年至2004年分别荣获州、县两级“文明单位”称号和全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再次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牧民群众最信任的调解员——其尔江
  其尔江,男,藏族,1951年8月出生,甘肃省碌曲县拉仁关乡则岔村人。政协碌曲县委员会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碌曲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民代表。
  1984年经甘南州人民政府委派调解了卓尼县“尼江”纠纷。1991年受州政府委派调解玛曲县齐哈玛与四川阿坝麦尔玛之间的草山纠纷。1998年受甘南州政府委派调解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红科村与甘南州玛曲县齐哈玛之间的草山纠纷。1999年又一次受州政府的委派调解卓尼县“尼江”纠纷。做为一名民间有威望人士,在本县内前后共调解民间纠纷30多起,为碌曲县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曾受到县乡两级的多次嘉奖。
  2008年“3.14”期间,其尔江积极响应州、县、乡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安排部署和通告精神,与全村多名老人商量后,立即投入稳定全村青年人情绪和讲解政策利弊的行动中。3月15日起,则岔村40多名青年集聚在一起议事,情绪一度十分激动。他们得知情况后,找到那些青年人,经过耐心劝说,稳定了情绪,保证了“3.14”期间,则岔村社会大局稳定,无一人参加不稳定事件。
  情系桑梓、育人不倦的政协委员——达布老
  达布老,男,藏族,1968年3月出生,甘肃省合作市那吾乡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参加工作。1993年考入青海教育学院学习藏物理专业,1996年毕业后调到碌曲县藏族中学任教。2007年9月10日被甘南州委州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年7月5日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政协碌曲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两基”攻坚喜结硕果。2010年“两基”工作渐入佳境,他主抓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教室、走廊、门厅到宿舍,以及校园文化石等,都有他的一一指点。2011年11月,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给碌曲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喜庆建校三十周年。2012年7月9日是碌曲县藏族中学建校30周年。
  筹备30周年校庆是达布老校长上任第二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事事亲力亲为,制定了《30周年校庆活动筹备工作计划和组织分工方案》、准备《碌曲藏中发展史册》、设计校庆图标、校庆记实录等,让莘莘学子和社会各界见证学校的三十年辉煌。
  加强新课程改革力度。自2011年5月担任藏中校长以来,他提出了一要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二要彻底改变初中课堂教学现状。于2012年—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先后举行了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达不到要求的七7位教师举办了第一期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促进班,在参加培训的教师及广大初中任课教师中形成了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长效机制。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撰写的《新课程改革中校长的课改意识》、《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篇学校管理论文,被收入国家级书籍刊物,并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
  化干戈为玉帛的能人委员——绕巴
  绕巴,男,藏族,碌曲县阿拉乡博拉村民。政协碌曲县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统战人士,多年来他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协助党委、政府,为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坚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积极参加县政协会议、本乡人民代表会议和正常的群众活动,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和调解一些矛盾纠纷。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支持,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认可。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心尽力地协助党政做了些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先后调解了几处草山纠纷,都是死伤多人,案情复杂、难以解决,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对社会稳定危害较大的纠纷。如:1984年卓尼县沙冒与夏河县日扎草山纠纷、玛曲县齐哈玛与四川省阿坝州麦古尔的草山纠纷、阿坝州若尔盖县苟日村与碌曲县郎木寺镇波海行政村的草山纠纷;大水牧场两家牧工间的一条人命案,郎木寺赛赤寺院地盘上的清真寺修建问题等纠纷。
  1999年荣获中共碌曲县县委、碌曲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碌曲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奖”;2008年荣获卓尼县人民政府、合作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维护该地维稳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藏医诊疗技术的传承人——仁青草
  仁青草,女,藏族,1968年出生,甘肃省碌曲县人。碌曲县藏医院副主任医师,大专学历,州政协委员,政协碌曲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从事藏医临床工作28年。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和省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有一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上发表。2003年被甘南州卫生局评为“先进卫生工作者”称号。
  1985年他毕业于甘南卫校,92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藏医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医药》的地区级传承人,从师已故名医加洋加措大师并得到了他的真传,曾在郎木寺藏医门诊部工作过几年,2008年10月份取得了藏医副主任医师资格,1992年以后一直在本单位从事医学临床工作至今,1996年到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一年。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几篇,多次在州、县级卫生系统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称号,在长期的藏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诊治妇产科、儿科方面的疾病,是藏医院妇产科方面的学科专家。任现职以来共接诊各类患者2.5万多人次,其中住院患者600多例,产科接生200多例,剖腹产病人16例。
  仁青草在住院部临床工作中已熟练掌握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每当遇到危重病人时不分昼夜地守护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特别是在妇产科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近两年来门诊病人逐年增多,其中也有外县和外省的患者慕名而来求医的。同时,她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始终坚持“继承不离土,发扬不离宗”的民族医药发展原则,始终遵循藏医药学自身的特色优势,并积极吸收和应用先进的现代医疗技术,努力为患者提供深层次、多方位的优质服务,为促进碌曲藏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救死扶伤医德高尚的政协委员——杨加保
  杨加保,男,藏族,中共党员,甘肃省舟曲县人。1984年8月份参加工作,先后在迭部阿夏卫生院、碌曲郎木寺中心卫生院工作10余年,已有30年医疗临床经验。2002年任碌曲县人民医院副院长;2004年至今任碌曲县人民医院院长。先后任政协碌曲县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碌曲县第十五、十六届人大委员;碌曲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甘南州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他先后在《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中国临床普外》、《中国科学论坛》等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术式探讨》、《高原干燥地区规范应用MEBO治疗烧伤的体会》、《医护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的分析探讨》、《搞好基层医院外科工作的体会》、《高原牧区生活习惯与外科疾病的关系》等5篇论文,其中《高原干燥地区规范应用MEBO治疗烧伤的体会》、《医护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的分析探讨》两篇论文荣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同时,个人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模范个人”、“优秀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标兵”等多项殊荣。
  在他担任院长期间,为了给广大患者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就医环境,在医院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自己的工资出差,多方筹资争取资金,先后建成住院部医技大楼、门诊急诊楼、行政保障楼,总投资215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县医院的院容院貌,旧貌换新颜。同时多方筹措、争取资金先后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双螺旋CT机、DR机、彩超机、电子胃镜、动态心电图机等价值800余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任职九年来,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县人民医院多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奖励,并被评审为“二级乙等医院”,成为碌曲县乃至周边四川、青海等毗邻县市名副其实的医疗救治中心。

知识出处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碌曲政协志1956-2012》

本书记载了碌曲县57年来历史进程中,历届政协委员会在中共碌曲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致力于全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过程,记述了碌曲建政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政协的政事活动和政协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及县政协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很好地总结了建国64年来碌曲政协的工作。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国良
相关人物
王玉成
相关人物
陈如田
相关人物
韩保强
相关人物
卓玛
相关人物
其尔江
相关人物
达布老
相关人物
绕巴
相关人物
仁青草
相关人物
杨加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