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20000463
颗粒名称: 三、土壤
分类号: S159.242
页数: 2
页码: 34-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2010年碌曲县自然环境土壤分布、土壤结构和土壤特点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碌曲县 自然环境 土壤

内容

因受高原气候与地形变化等影响,碌曲境内土壤分布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南北山坡植被,土壤组合亦有明显的差别,大致呈现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1)土壤周期性地进行融冻交替,冻结期长而深度大,可达半年之久;(2)气候寒冷湿润,密丛型草甸植物占优势,植物根系致密,吸水强,透气不良,限制有机质的分解,根系大量积累,形成毡状草皮层;(3)土壤发育原始,质地较粗,富含石砾,除黑钙土剖面层次清楚外,其他土壤剖面发生层次不明显;(4)淋浴强度弱,新生体发育差,黏粒胶膜发育不明显,碳酸钙移动沉积部位浅,呈假苔丝状。东部低海拔区气温较高,蒸发强,陡坡过分排水干燥地段沉积层具有石灰粉末或岩石背面有石灰壳新生体;(5)土壤结构较好,蓄水保肥力强,从营养分析结果来看,有机质含量高,一般达3%,最高可达19%,土壤PH中性—微碱性,说明盐基饱和度较高,含氮量0.15%—0.3%,含磷0.1%—0.2%,含钾2%—2.5%,速效氮(水解氮)10—40毫米/100克土,速效磷0—8PPM,速效钾100—300PPM,境内土壤的营养特点是:磷缺、氮少、钾富裕。
  境内土壤的成土母质有坡积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沉积物等。形成土壤母质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钙质砾岩、红砂岩,第三世纪层土壤是自然环境诸因素综合影响,特别是气候影响形成的产物。
  境内土壤可分为5个土纲、9个土类、11个亚类。在9个土类中,前6个土类占全县绝大部分面积,均为草场,只有淋溶土纲的暗棕壤土类和灰褐色土类分布于林区,面积仅为3.2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6%,这两个土类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较高。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是碌曲县土壤的显著特征。
  境内各类土壤因分布生物、气候、地貌、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依次由西南部、中部至东北部过渡,其土壤类型分别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黑土、石灰型黑钙土、暗棕壤、石灰型灰褐土等。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分布在尕海高原、郎木寺、拉仁关、玛艾乡、海拔3800—4000米的高山垂直带上部、坡顶及山原面,面积3510公顷。亚高山草甸土(黑毡土)分布在尕海、郎木寺、拉仁关与玛艾乡境内,海拔3000—3900米的高山及亚高山间平原、丘陵、坡麓阶地上,面积广大,约有271743.5公顷。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棕毡土)分布于海拔3200—4000米的阴坡和河岸平滩地,面积约5793公顷。沼泽土分布于高原形地带、湖滩洼地、冲积扇前等地形低洼地区,李恰如、尕海、郎木寺乡均有该类土壤分布,面积约有9840公顷。黑土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的西仓、双岔乡的阴山林缘山坡地带,面积较小,只有560.1公顷。草甸土分布在西仓、双岔洮河沿岸的冲积滩地及阶地地带,面积约7604公顷。黑钙土分布于西仓、双岔、阿拉乡的山地阳坡及向阳阶地,面积1274.4公顷。暗棕壤分布在境内东北部海拔3000—3400米江河峡谷北坡垂直地带上,灰褐土分布于东北部洮河一线峡谷正阳坡,由于砍伐过度,上线下降至海拔3000—3200米的垂直带,这两类土壤为林业用地,面积11998.4公顷。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上限1996年,下限至2010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建置区划、畜牧业、农林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粮油购销、供销、招商引资、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城乡建设、国土管理碌曲县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