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过端午节民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765
专题名称: 山丹县过端午节民俗
其他名称: 端阳节;端五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4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最早称“端五”,“五”与“午”同音,后来“端五”就写成“端午”。据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在屈原出世之前就己存在,而且我国民间端午节很多习俗均与龙有关,是古代先民龙图腾崇拜的体现,是举行的祭祀图腾的节日。 后来端午节又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联系起来,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公元前278年,楚国即将灭亡之际,屈原在汩罗江抱石自沉以身殉国,其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划着船只打捞屈原的尸体。屈原的尸体没有捞上来,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传说这就是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的起源。 山丹端午节要吃糕卷儿或粽子,民间有插杨柳、采食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以驱虫、避瘟、镇邪。山丹民歌中就有“五月里来王端阳,杨柳枝儿插门窗”的唱词。新媳妇要回娘家躲“端午”。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