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山丹县求子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512
专题名称:
山丹县求子习俗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求子之俗,山丹人求子习俗从几千年前的古俗流传至今,直到今天还是流传不衰。从以下几种流传下来的习俗中可以看出山丹人求子心切,尤其老年人,孙子刚刚结婚,就盼着能抱上重孙。现在的山丹城乡还流传着新媳妇刚进门的那天要走红地毯,新房里要有核桃和红枣,都寓意传宗接代,早生贵子。但是要想生孩子,首先需要怀孕,所以山丹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求子的习俗。山丹焉支山钟山寺内塑有“送子娘娘”,膝下有泥塑的娃娃,还都是男孩子,每年“六月六”钟山寺庙会,求子女者随着赶庙会之俗,都会朝拜“送子娘娘”,上香、上供、跪拜,还要偷偷扳下泥娃娃的“小牛牛”,回家后空腹吞食。此后若是怀孕生子,便是送子娘娘的功劳,全家要去寺上还愿,献上羯羊和供品,还要给娘娘披上绸缎被面,表示敬谢之意。因当地及周边地方的虔诚朝拜,钟山寺香火缭绕,连绵不断。除了上寺求子,山丹人还有一个习俗是“棺中抢子”,木匠将死人的棺材做好后,孝子头顶盛有枣、核桃、钱币等物的方盘到来,求子者也跟来围着棺材,表纸燎过后,将盘内的东西撒入棺内,用新笤帚扫棺,叫“扫财”。当扫财一开始,求子者双手伸进棺材内,使劲抢撒进去的东西。谁抢到谁就能得子发财。 山丹人还有一种求子法。人死后,辞灵(相当于现在的遗体告别)的晚上,死者家人将死者生前爱吃的点心、糖果及其他食品,装入金银罐(都是瓷罐,外面包银铂或金铂,看起来似金或银质),人们称这种罐叫“珩”(heng)。“珩”,《说文》云:“佩上玉也。”通俗些说就是似玉质的罐子。山丹有的地方也叫“老罐子”(老人死后藏东西送入棺内的罐子)。辞灵时,在道士摇铃、诵念《丁郎刻木》《王祥卧冰》等孝敬父母的经卷(实则是河西流行的宝卷)中,求子(还有求妻、求财运)者,围着“珩”(即老人罐),伸手向里掏东西,称为掏子(或称掏妻掏财运),掏完装满再掏,再装再掏,直到装满封口入棺。掏到的就吃下,就能如愿以偿。这些仅仅是人们的意愿而已,有心里安慰的作用。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饮食习惯、节日礼俗、地方方言等方面记述了山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山丹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特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