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美好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61
颗粒名称: 童年的美好记忆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169-172
摘要: 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期参加的酒泉县第一次少年儿童暑假夏令营。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童年的美好记忆 武发义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国少年儿童工作非常重视,于当年10月17日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1日起改称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4年7月26日至8月2日,酒泉县团委和酒泉市(原城关镇)在酒泉中学举办了酒泉县第一次少年儿童暑假夏令营,营员是来自酒泉县城区10所小学和酒泉中学初中班的优秀少先队员和部分少先队大、中队干部,共100多人。
   7月26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上午9时许,夏令营开营式在酒泉中学文化宫东侧的平地上隆重举行。团县委和酒泉市(原城关镇)的领导先后讲话。根据营员的爱好,主办者宣布了营员分组名单、各中队的队干部和夏令营一周的活动日程安排。夏令营分舞蹈、美术、合唱、器乐、话剧等5个中队,每个中队都有两个老师担任辅导员。我被分配到了器乐中队。中队长是初三学生闫林德(1958年被保送清华大学,1965年曾介绍胡锦涛同志入党),喻昭典和我是副中队长。器乐中队共有20多人,除闫林德、喻昭典外,还有刘延寿、翟文光、白海祥、常安国、牛昌奇、牛丕奇、缪克义、侯维国、孟天福等,全部是酒泉中学初中班的学生,只有我是唯一的小学生。那时我还不满12岁,爱好乐器,会拉二胡,会吹笛子,个头又瘦又小,大哥哥、大姐姐们都称我是“小鬼”。经过几天的排练,各中队的节目都有了一定的眉目。“八一”前夕,夏令营组织全体营员到部队去联欢,解放军叔叔给少先队员们赠送了笔记本、书签、钢笔等纪念品。各中队都拿出了最好的节目与解放军叔叔同台演出。有舞蹈、大合唱等。我的中队排演了聂耳作曲的《金蛇狂舞》,演出后全场掌声四起,都称赞小娃娃乐队很有水平。8月2日上午,全体营员整队到工人俱乐部(现市疾控中心东侧),聆听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归国慰问团的代表作报告。我们在会场里等了很久,约摸10点钟,志愿军归国代表才从车站下车进入会场。会场立即掌声雷动,我和一位女营员把两束鲜花和红领巾献给了志愿军归国代表。代表们的抗美援朝动人事迹,一次次被台下的掌声打断。 为期一周的夏令营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最后一天是到泉湖游览,以各中队为主进行活动,大家唱歌、跳舞、玩游戏。时间过得真快,眼看太阳西沉,明天大家就要分手,营员们知心的话语不断,相互鼓励,争取下次夏令营再见。
   1956年7月下旬,第二次少年儿童夏令营在酒泉县专署街小学(今酒泉中学南校区)举办。那年暑假过后的儿天,来自城区各小学近百名少先队员和玉门油矿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约30人)参加了夏令营活动。这次夏令营,也是按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分为舞蹈、合唱、体育、绘画、音乐等几个中队,以各中队活动为主。每天下午四点集中活动,由辅导员老师们给营员们教唱歌曲,如《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天下午,太阳不热,辛万仁(原行署干部,现退休)老师给全体营员在大操场教唱《快乐的节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动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很快,我们就在夏令营里学会了四五首歌。
   夏令营的最后一晚是在泉湖公园湖畔的亭子前度过的,记忆特别深刻。那天晚饭后,全体营员在夏令营集中,辅导员老师给每个少先队员的头上戴了一个有动物图形的头饰,大家唱着歌步行来到泉湖公园,举行篝火晚会。少先队员们围着篝火表演自己的节目。我和江冠军同学合演了一首器乐小合奏《大河淌水沙浪沙》,他的笛声清脆,我的琴声悠扬,不时地引起小朋友的掌声和欢笑声。
   晚10点,篝火晚会结束,第二次夏令营活动也随之结束了。
   1958年暑假,共青团酒泉市委和文教局举行了第三次少年儿童普假夏令营。这一次举办地点在泉湖公园,由城区各小学高年级的优秀少先队员和少先队干部共50多人参加。这次夏令营为期两天,全部营员自带吃的,在夏令营住一夜,实行封闭式管理,由优秀的辅导员老师负责孩子们的活动和日常生活管理。这次活动按学校划分中队,每天组织营员们唱歌、跳舞、演节目、猜谜语、讲故事、做击鼓传花游戏,学会生活自理。一开始,少先队员还不习惯,很快大家就习惯了。第一次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对每个营员都是一次生活自理的锻炼。第二天,大家高唱《社会主义好》等歌曲,短期夏令营结束。
   那次暑假夏令营,是文革前由团组织举办的最后一次少年儿童夏令营。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因为历史的原因,酒泉再也没有举办过这样的少儿夏令营。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

相关人物

武发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