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汉晋时期的方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095
颗粒名称:
汉晋时期的方志
分类号:
K291.442
页数:
4
页码:
142-145
摘要:
综述了汉晋时期我国的方志历史。着重讲述了酒泉最早的方志性著作《敦煌实录》的成书历史及后世学者对该书的校点。
关键词:
酒泉
历史
地方志
内容
汉晋时期是我国方志的萌芽阶段。经过先秦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出现了与定型方志风貌相近的全国区域性总志和郡国之书、地理书、都邑簿等地理杂著,以及一些地方史书和图经。其中的《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和《畿服经》等被后世志家称为方志之祖。尤其是东晋常環所撰《华阳国志》,因汇历史、地理、人物于一编,初具后世方志的规制,被学者看成是最古的方志。①酒泉市最早具有地方志性质的著作是刘昞的《敦煌实录》。刘昞,字延明,敦煌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位大儒。曾经隐居于酒泉,从事讲学和著述,远近从其受业者,多达数百人。生历西凉、北凉和北魏三朝,都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极大重视。他病逝后,太保崔光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奏称:“敦煌刘昞,著业凉城,遗文兹在,篇籍之美,颇足可观。”《魏书•刘昞传》还记载刘昞一生“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并行于世”。《宋书》卷98《大且渠蒙逊传》又记蒙逊死于宋元嘉十年(433),第三子酒泉太守茂虔袭位。十四年,表献方物,馈赠《十三州志》10卷、《敦煌实录》10卷、《凉书》10卷。可见当时的北凉政权是把《敦煌实录》等著作作为河西文化的典范作品献于南朝刘宋政权的。
《敦煌实录》一书精确成书年代不详,最迟成于元嘉十四年(437)。[1]其内容,诸书均无详细记载。汪受宽称此书与唐代实录“从本质上……没有多少区别”,是中国实录的源头。[2]对于这种说法,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早已有所否定[3]。岳纯之则根据《敦煌实录》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的归类,及现存辑佚本19条内容,称《敦煌实录》是一部敦煌地区的郡国之书,主要记载了敦煌地区的历史与人物。[4]张维《陇右方志录》亦有著录:“此书《隋志》、《通志》均入《霸史》,《旧唐志》入《杂传》。今考《太平御览》所引,皆人物、故事,亦州郡传记书也。故录于此。”[5]唐代大史学家刘知几也说《敦煌实录》内容“该博”,可以和《华阳国志》并美。而《华阳国志》向来被学者视为综合性地方史志,是方志萌芽时期的雏形。[6]这也就是说,《敦煌实录》是敦煌地区的一部早期方志。
对于刘昞及其《敦煌实录》的学术贡献,刘知几在《史通》中曾多次论及,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杂述篇》说:“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昞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7]《杂说下篇》又说:“敦煌僻处西域,昆戎之乡也。求诸人物,自古阙载。盖由地居下国,路绝上京,史官注记,所不能及也。既而……刘昞载书,则磊落英才,粲然盈瞩者矣。”[8]《敦煌实录》久已散佚,至清嘉庆年间,武威学者张澍从《太平御览》等史籍中辑岀19条,又据《汉》、《魏》、《晋书》及《十六国春秋》、《魏书》、《隋》、《唐》、《五代》诸史,补若干人(共120人),成《续敦煌实录》五卷,将所辑《敦煌实录》单列一卷,置于卷首。王重民先生评价《续敦煌实录》说:“敦煌为西域之孔道,自与西域交通以来,人文渐盛,世家大族,颇有显于两汉三国之世者。逮晋室南迁,六朝递壇,五凉三秦,建国西夏,诸世族之贤者,或仕中朝,或佐霸主,惜载记丧失,多不可考。介侯是书,征引博洽,言敦煌人物者,宜莫先于是矣。”[9]1985年,西北师范大学李鼎文教授将《续敦煌实录》校点后交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李鼎文在整理过程中,除一般古籍整理的校勘、断句、标点之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为此书所征引的屠本《十六国春秋》逐条找出它所根据的原书,并录出原文;一是为张氏的按语订正错误。[10]这些工作为以后研究《敦煌实录》和《续敦煌实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敦煌实录》之外,还有一部《敦煌耆旧记》,大约也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后汉书•郡国志》“敦煌郡”注引《耆旧记》:“国当乾位,地列艮墟。水有县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交一都会也。”[11]《陇右方志录》误作《耆旧传》。
附注
①清谢启昆称:“晋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实为后世方志之祖。”(《广西通志•叙例》)清洪亮吉云:“一方之志,始于《越绝》,后有常璩《华阳国志》。”(《新修澄城县志序》,见清乾隆《澄城县志》卷二十,序录十八)清廖寅曰:“唐已前方志存者甚少,惟《三辅黄图》及晋常璩《华阳国志》最古。”(校刊《华阳国志》序)近人傅振伦言:“《越绝》、《华阳》二书,皆为方志之类,率述一地偏霸历史沿革,及掌故、风土、人物。自古志逸,而此遂为地方志之所自昉。”(《中国方志学通论》章十二,《越绝书》与《华阳国志》)李泰棻说:“志即史也。故如《吴越春秋》、《越绝书》以及能传世之百二十国宝书等,皆可称为方志。然最古以志名书者,首推常璩《华阳国志》。”(《方志学》第一章,概论)范文澜亦认为:“东汉会稽郡人赵晔著《吴越春秋》,又有无名氏著《越绝书》。两书专记本地典故,开方志之先例。”(《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246页) [1]钱茂伟.中国实录体起源及发展特点述论[J].史学史研究,2004,(2)[2]汪受宽.实录史体起源于敦煌实录说[J].史学史研究,1996,(3)[3]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0.[4] 岳纯之.也说敦煌实录[A].岳纯之.唐代官方史学研究•附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张维.陇右方志录[M].北平大北印书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118.[6]黄燕生.中国历代方志概述[A].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M].合肥:黄山书社,1988.[7]刘知几.史通•杂述[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5册7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刘知几.史通•杂说[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5册134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王重民.阅张介侯先生遗稿记[A].张澍辑,李鼎文校点.续敦煌实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31.原载《金陵学报》第10卷第1、2期合刊,1940年5月11日出版.[10]李鼎文.校点说明[A].张澍辑,李鼎文校点.续敦煌实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1]范晔.后汉书卷33[M].影印本二十五史[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83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本书为肃州(今酒泉市)的一部地方史志。内容包括: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地方揽胜、史实考证、民族宗教、民俗撷粹、编读往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昞
相关人物
李鼎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