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12.5
页数: 3
页码: 1824-18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学校体育情况。其中包括幼儿体育、中、小学体育、大中专体育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学校体育

内容

一、幼儿体育
  1956年,张掖专区和各县在兴建幼儿园时,就设置攀登架、秋千、滑梯、摇摆木马、跳绳、沙包、毛蛋、毽子等简易运动器械。组织不同年龄、级别的幼儿,开展跑、跳、攀登、投掷等人体技能训练。结合各种徒手操,使用轻型运动器械(木质哑铃);开展各种游戏,使幼儿身心和各部器官得到锻炼。还在幼儿小班中开展穿衣服、系鞋带、洗脸、刷牙等竞赛活动,从小养成生活自理和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各级体育和共青团组织,分别在气候适宜的春、秋季节,开展幼儿体育竞赛活动,项目有拔河、立定跳远、三轮儿童车赛跑、垒球掷远等。每逢节假日,各县(市)的公园、儿童乐园、少年宫等均向儿童开放,供儿童游乐。
  二、中、小学体育
  (一)体育教学与锻炼 〔清〕末,甘州府属各县高等小学堂,开设体操课。〔民国〕后改体操课为体育课,中学配备体育教师,部分小学有兼职体育教师。〔民国〕22年(1933年),甘肃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生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将体育课列为会考课目之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列队训练、跳高、跳远、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单双杠、早操、课间操,个别学校还有拳术、网球、垒球等。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中、小学学生健康,把体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目,坚持每天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球类比赛和田径运动。1954年开始,全区中、小学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普遍成立“劳卫制”锻炼小组,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的,发给“劳卫制”等级运动员奖章和证书。1956年教育部颁发《体育教学大纲》,全区各学校依照大纲要求,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做早操、课间操,每周两次课外活动),班级组织体育锻炼小组,学校组织各类运动队,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三年经济困难和“文革”初期,学校体育活动终止;“文革”后期又以军训和野营拉练代替体育活动。
  1976年后,全区中、小学恢复正常的体育教学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展长跑活动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临泽县第一中学、民乐县第二中学、张掖中学等学校被评为“体育先进单位”,受到省体委和省教委的表彰。1984年,地区教育、卫生局,团地委、体委组成检查组,对部分中小学贯彻《中、小学体育卫生暂行规定》进行抽查验收。张掖市第二中学、肃南县第一中学、民乐县第一中学、张掖市青西小学被评为“优秀单位”;地区育才中学,临泽县第一中学和城关中学,高台县第一中学和解放街小学为达到标准的学校。是年12月,张掖中学、张掖第二中学被评为全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先进学校。
  (二)中、小学体育比赛为激发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各学校班级之间经常举行小型体育比赛,地、县两级每年举办中、小学单项或综合性的运动会。1982年11月由中国田径协会和《新体育》杂志联合举办“雏鹰起飞奖”田径通讯赛,张掖第四中学李桂英获女子高中组200米赛第一名,高台县第一中学陈晓青获第二名;张掖体育中学李翠花获女子高中组800米第一名,高台县第一中学赵爱琴获第二名;张掖体育中学何占国获男子高中组1500米第一名,黄得繁获第二名。1987年甘肃省开展“百所小学”田径通讯赛,张掖市青西小学、南关小学、师范附小,山丹县东街小学,民乐县洪水小学,高台县解放街小学获通讯赛“优胜单位”;陈爱民、张洪儒、邢军、方桂英等27人获“优秀个人”称号。1993年8月,全区体育传统项目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张掖举行,有17所中学代表队参加,张掖中学、高台县第一中学、山丹县第一中学获团体总分前三名,张掖市第六中学、第四中学、第三中学、临泽县第一中学、高台县巷道中学分别获第四至八名。
  三、大中专体育
  (一)大专体育 1978年国务院批准筹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将体育课列为共同必修课,三年制开4个学期,二年制开3个学期,每周两课时,课程内容有:体育基础理论、田径、球类、武术、体操等。为适应学生毕业后开展中学体育活动的需要,增设体育选项课,并为体弱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体育课有专门的考核办法,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学校设体育教学研究室,象棋、围棋、乒乓球协会等体育组织;有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8人。主要设施有体育馆1座,标准草坪田径场1处,篮球场6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4个和乒乓球室等。学生除坚持每天的早操、课间操及课余球类活动外,每年还举行一次系级运动会,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拔河、越野、棋类和体操。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体育达标活动,施标率为100%,达标率为80%。1989年参加甘肃省“保险杯”女子健美操比赛,获二等奖;1993年又组队代表张掖地区参加甘肃省围棋比赛,获第一名。
  (二)中专体育 〔民国〕时期的张掖师范学校、张掖农业学校均设有体育课。90年代张掖的中等专业学校有张掖师范学校、张掖农业学校、张掖卫生学校及张掖体育运动学校等。这些学校依照国家教育部《高中体育教学大纲》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学校设有体育教研室(组),配体育教师2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0人,助教14人。设施比较齐全。除每周两节体育课外,还开展早操、课间操和课余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张掖卫生学校结合医学教育,把气功、太极拳等项目运用于临床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张掖师范参加1987年全省中专中级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9年张掖卫生学校女子篮球队,在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篮球比赛中夺得冠军;1991年在全省中专排球比赛中,获男子排球第一名,团体操第一名。1991年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球类邀请赛,张掖农业学校女子队获第一名。各学校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每年开展达标活动。到1995年,施标率为100%,达标率在98~99%。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