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崖石窟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1474
作品名称: 石佛崖石窟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23/001
起始页: 0104.pdf
分类: 正文
分类号: K879.2
主题词: 石窟-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石佛崖石窟位于距云庄寺石窟东南方向,相距约2公里,“以其顶有石佛得名”。②崖面朝西,石窟分布在两侧的山岩上,共有九个石窟,石窟的形制和云庄寺石窟极为相似(图二三)。《五凉全志》中“石佛崖”条下载:“石佛崖,县东南五十五里,洞有石佛。”③ 石佛崖的相关资料只在县志中有所反映,且多是附在诗词游记中,同云庄寺的情况相似。清代南济汉的《游云庄山记》载①: 及晓天晴,四围山色如新,出沐主人拉诣石佛崖。崖与二林南北相望,距约七百馀步。以崖断千尺,不可越拾。径前林之南山脊,隆起盖所称戈壁者,曰版肠窊。怪松偃蹇,青映白杨,日影斜透林隙。西偏有小峰,二趾边,肩骈峭立如碑,惜未镌文字。余因名之曰“碑峰”。再上尤陡绝,徐就平衍。西羌插帐,硖谷塞外风景略见一斑。未几,至崖下。西接峻岭,东南北三面若斧削,危栏环引,石刹层叠,规者、方者、欹侧者、明而敞者、邃以深者、吞吐半露者、自下抵上凡八九转乃至顶殿,起作龙蟠势,中供石佛,虹桥通之。前则近嶂,遥峦俯仰,揖让烟霭空蒙,而云庄之胜于是乎备,余思兹山固佳境,实雄镇也。崇墉言,寇来不能攀,屏翰之功尤居多,岂徒区区资观赏已哉!游即归壑在胸,爰以所见历记之。 同书中南济汉先生又有《石佛崖》诗一首②: 平川一夜彩霞蒸,鹫岭飞来挂半稜。 石化金身自然相,莲擎宝座最高层 晴檐树立常栖鹤,古洞龙蟠不住僧 四面云山争拱向,岿然形胜足攀登。 游记是南济汉先生在游览云庄山后再至石佛崖游览时所作。从记录的内容来看,石佛崖石窟也颇具规模,与云庄寺相比略小。栈道和石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严重破坏。石窟共有三层,通过山岩外的栈道相连。1987年6月进行文物普查时,尚能攀登至中层最大的窟内,并在窟内发现有残损的佛像、力士和供养人像。其后因山岩剥落,栈道毁损,至今已完全不能攀登。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云庄寺系东晋以后所建,而石佛崖是北凉时期所建。但石佛崖同云庄寺石窟的形制、规模及建筑风格都大体相当,二寺之间的距离又很近,相距不过2公里,故石佛崖同云庄寺石窟创建的时代应当差不多,均是北凉所建。同云庄寺石窟一样,石佛崖石窟也是散布于祁连山间的中小石窟之一。

知识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刘萨诃的生平以及番禾瑞像和圣容寺的情况,对望御谷及周边的佛教遗迹做了全面的调查,著录了金昌市境内散见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以及清代《永昌县志》所记载的古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