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河与皇城水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1337
作品名称: 东大河与皇城水库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07.pdf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中国-当代-散文

作品简介

东大河是永昌县第一大河,古称转涧口。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它的上游由近20余条小沟小河汇集成两条河流,一名直河,一名斜河。二河流经40公里左右的皇城滩汇流而成东大河。东大河经过博大宽阔的皇城滩,绕过宁静兴旺的沙沟寺,一路咆哮,一路狂奔,以每秒3米多的速度冲向东大河口。在东大河渠首枢纽工程的控制下,河水分配到永昌县东河地区南坝、六坝、东寨等乡镇和东寨、玉皇地、玉宝等国营农场以及武威市的金山、清林两乡部分村社,灌溉农田30多万亩。东大河渠首枢纽工程一年四季还为金川峡水库输水,保证着镍都金昌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永昌县皇城水库1959年筹建,曾两上两下,到1981年完成了40%的工程总量。1981年,永昌县人民政府承包续建,至1985年完成了全部工程,筑起了一条长501米,高45米的拦洪大坝,修建了辅助设施,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上控集雨面积103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调节工农业用水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皇城水库,位于皇城滩盆地骆驼脖子处,上距肃南县皇城区政府驻地3公里,下距永昌县城45公里。在祁连山北缘浅山区中,永皇公路直达水库。皇城水库是永昌县诸多旅游胜景之中一大胜景。水库四周,群山草原怀抱,悬崖绿山相望,一片葱郁,一片秀丽。站在大坝放眼远望,那静静的湖水碧绿如染,清净澄澈,在阳光照射下,灿烂明亮。划行在水库里的几叶小舟,自由自在地嬉于水面。小汽艇来去急驰,荡起一缕缕银波细浪。水鸟翱翔于上空,鱼儿跃浮于水面。远处的高山雪影倒映湖中,近处炊烟袅袅,到处充满诗情画意。水库南面碧绿的草原上,羊群、牛群点缀其间,帐篷座座,轻岚飘忽,牧歌嘹亮,一派生机。水库之西,是皇城河的主河道,这里小沟小溪纵横交错,到处长满了河柳灌木。密林中,有围栏圈护,放养着祁连鹿群, 还有不少食草野牲,这是皇城羊场的野牲天然养殖场。水库的西北边缘处,有一似刀劈的悬崖绝壁,叫石佛崖。据说很多年前,古人在石崖上雕刻了不少石佛像,今已风化无存。稍西,是皇城羊场驻地,屋舍片片,生机盎然。 永昌县皇城水库所在之地,明清以前就称皇城滩。皇城滩历来就是一块发展畜牧和避暑休闲的胜地。这里气候适宜,冬暖夏凉,雨量适中,空气湿润,阳光充足。古时候,远在汉代,这里是西羌放牧的地方,后来,历朝历代都为争夺这块丰腴之地不断发起战争。元朝时,窝阔台二皇子阔端当永昌王时,在这里修造了斡耳朵城,即永昌王城和宫殿,住有其嫔妃眷属,还有祁连山牧场的大量马牛羊财富和所属人户(永昌城中的宫殿是其官署)。斡耳朵城遗址在今皇城水库东南边缘台地上,遗墙残高2米~3米,附近有永昌王墓和嫔妃墓。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斡耳朵故城所在地的皇城滩古名苕蓼,东西袤百余里,南北广百里,南抵青海,北出蹇占山口(头坝口),可达永昌城,东北出西营河谷可通武威。俞浩《西域考古录》记:“黄城儿。元永昌王阔端藩封地,蒙古谓斡耳朵城,宫殿茔基,迄今遗址犹存。在前代谓焉,南北朝时名最著。”《十六国春秋》记:“晋义熙七年(411年),秃发自乐都伐北凉,五道俱进,至番和苕蓼,掠五千户而还。九年,沮渠蒙逊自姑臧西入苕蓼遣兵袭卑等部是也。土地肥沃,于屯牧为宜。西北至永昌一百二十里。”如今这里划属肃南县皇城区所辖。 游览了皇城水波胜景,再回到永皇公路经过的泱翔乡,即沙沟寺,可以慢慢欣赏这里的藏族风情。沙沟寺,历来由永昌管辖,1964年划隶天祝县管辖,几年后,划隶肃南县皇城区管辖至今。沙沟寺乡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有少量裕固族和汉族的民族乡。这里的藏族同胞生活优裕,热情好客,他们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藏语、汉语通用。沙沟寺,环境幽静,四周山峦起伏,草地麦田碧绿,牧场辽阔,牛羊满山。聚居区欢快热闹,远牧区清逸静谧,饶有一番风韵。一走进沙沟寺,立刻就能体会到这里藏传佛教的风韵。沙沟寺这个地名,也是因这里原就有个寺院叫“沙沟寺”,藏语称“目泱翔贡吧”,该寺初建于清代,废于1959年,1968年重建,气势宏大,1993年迎来了第十世活佛。这里成了信教群众的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