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子公园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1326
作品名称: 北海子公园记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275.pdf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中国-当代-散文

作品简介

永昌县城北一里许,是风景秀美的北海子公园,古称北湖。永昌八景之首。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杨柳苍翠,清泉汩汩;亭榭塔寺高下参差,山水湖色流光溢彩;鱼场鹿苑互照,田园农舍映辉。佛钟烟雨,山岚轻舟。酷似一幅神韵天成的巨大画卷。 北海子公园的天然之美是大自然的无私杰作。清幽、静谧、舒适、温馨,令人心旷神怡,惬意无穷。春夏秋冬,各方游人络绎不绝。实难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景和避暑圣地。 北海子被开辟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观赏地,历史已很久远。据永昌县旧县志记载:盛唐时期,在此敕建了金川大寺,为永昌第一禅林,僧慧妙不时募资修理,前后凿池引水,种松柏诸树,已蔚然深秀。由此可知,她于盛唐时期已形成雏形。由于历史的兴衰和变迁,这块美丽的地方,曾经几度春秋,几度沧桑。然而,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爱是无穷无尽的,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现代人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也给大自然奉献了挚爱。因此,如今的北海子,经近几年大量投资整修和拓展后,英姿更加丰腴,她以崭新的风貌,告别了寂寞,走出了历史,为新时代的人们,增添了幸福和欢乐。 北海子公园依山傍水。北面武当山是公园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登临山顶向南俯瞰,走廊村野尽收眼底。永昌县城犹如绿树碧水围拢起来的一颗翡翠,闪闪发光,呈金盆养鱼之势。向北远眺,龙首山峰峦多姿,气势磅礴,谷壑幽深,峭壁怪石凌空欲飞。山上,自下而上点缀着一座座不同风姿、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左右相及,由一千一百个台阶拾级而上,互纡互达。那里香烟缭绕,钟磬微微;山腰,新栽种的松柏诸树,细枝嫩叶,茁壮成长;山涧,原先暴雨过后,洪流肆意的砚瓦沟,已整修出一条绕行武当山顶的行车公路。还有著名的形态异隽的“北山伏狮”隐居期间;山脚,金川河由西向东,婉蜒逶迤,清澈见底的河水犹如一条洁白的玉带,弯弯曲曲穿越公园,与东大河支流——二坝干渠汇合,湍激奔放,流入金川峡水库。公园西部,是千百年来丰富的地下水溢出形成的沼泽地,这里泉眼密布,细流淙淙。好大一片绿毡似的草地上;无数小溪蹦蹦跳跳挤入金川河。这些如脂如膏的丰富水资源已被充分利用,沿河一带修建起一个接一个的虹鳟鱼场,鱼浪滚滚。公园东部是跌宕起伏的水云山、欢快奔腾的二坝河和陌阡纵横、绿波滚滚的麦田碧野。 公园中心,更是风景如画,令人神往。古称永昌八景之最的“柳池漾月”的海子,周围被亭亭玉立的丝柳和高大苍劲的古杨合围,犹如一面镜子。海子中心,建有两座精美的仿古亭,有水泥拱桥相通,远远望去,像一艘彩舸浮于水面。海子水深两米左右,清冽碧透,波光粼粼。每当朝阳初升或夕阳斜照的时候,湖面上金光闪闪,彩霞片片;风平浪静时,湖周围的亭阁、寺塔、细柳、古杨和蓝天白云,倒映湖中,虚幻飘渺,犹如海市蜃楼。若站在湖心亭观看湖水,仿佛置身于透明如镜的千丈水晶宫里。你若留心的话,还会看到远在几千米以外的武当山顶的孔庙等古建筑的遥影, 也倒摄湖中,与塔影形成一对相思情人,遥遥相峙。入夜,周围一片寂静,微风轻舔着细柳,吹拂着水面,水面上不时泛起串串涟漪。静谧的湖堤上,一对对恋人切切私语。清逸的月光洒在湖水里,显得那么安逸,那么清丽。只有远处传来的蝉鸣,不时地打破这里的沉寂。白天的湖面上轻舟片片,生气盎然,别显一番情趣。 海子北沿,是雄伟的水云观,面湖而立。观内经声朗朗,一派肃穆;观前“法论转经”碑碣俨然,两尊石狮栩栩如生。水云观后,是富有现代建筑风格的人工湖。人工湖是近几年开挖的,占地七千多平方米,一腔碧水通过一条地下暗道由海子注入人工湖里,暗道里水声潺潺,故“水榭听潺”即此。湖的中心有小岛,岛上屹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仿古亭榭,名“永昌亭”,昂胸翘首,凝视四方。一座雅致的曲桥通达湖的西岸。人工湖水域宽阔,碧波荡漾,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映衬下,宛如一位柔情蜜意的少女,冰肌雪肤、纯洁活泼,吸引着远方客人频频而至。节日的湖畔,尤显得生机勃勃,湖面上轻舟摇曳,悠闲自若,充满着一种现代生活的气息。湖西,那一组组雄伟俏丽的现代建筑,更引人注目。首先看到的是通高13.95米的“腾飞塔”,三足鼎立,一只精雕大鹏立于塔顶,跃跃欲飞,象征着永昌县各项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像大鹏一样展翅腾飞。塔后建有标准的成人和儿童游泳池、游乐场、儿童乐园、旱冰场、跑马场、打靶场、古建戏台以及其他建筑,还有位于原金川大寺,初建于唐代,重建于明初经历风雨洗礼的七级佛塔一座,佛塔与大寺前两颗百年古杨对峙相望,宁静壮观。登上宽宏庄严的古塔台基远眺金川河畔,麦浪翠林,小桥流水,牧笛渔歌,在缕缕轻雾映衬下,一幅生动的农家牧歌图历历在目。在海子与人工湖之间,是一处宽敞明亮的游戏茶舞厅,优美高雅的韵律不时飞出室外,回荡着飘向远方。海子南,一片高大挺拔的白杨林,熙熙攘攘,直插云天。林间条条小溪弯弯曲曲,绕过块块草地,流经晶莹涌翠的“香泉喷馥”,入拱桥,潺潺而下,进入“沙桥观鱼”之处。密林左侧的“马踏泉”,更引入入胜。千百年来,马踏泉以其独具的魅力深深地牵系着人们的思绪,虽然杨家将从未涉足河西,然而杨满堂战马踏出清泉的美丽传说却紧紧维系着她而久经不衰。泉上建有一座精美秀丽的六角仿古亭,名“马踏泉亭”,亭下是沁凉甘醇、碧如琼液的清泉,泉由石条砌成,水深两米多,泉底时有气泡泛出,形成一串串晶莹玉洁的粒粒银豆,散浮于水面,许久才逝。泉水的浮载力很强,有人把金属钱币放在水面,久久不落,令人赏心悦目。多少年来,永昌县城居民从生活实践中体察到,马踏泉泉水能医百疾,用它熬煎中药,效力尤佳。马踏泉和白杨林以南,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芳草地、花圃和近半世纪年龄的沙枣林,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这里叫“溢香园”。你看,老态龙钟的沙枣树清素坚韧,银叶金花,丰冠蔽日,她虽没有艳丽的哗众取宠之态,但每年五月,秀滴滴的金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芳香,使人陶醉,更催人头脑清醒。这一片草地老林之中,饲养着二十多头白唇鹿,鹿群时而隐蔽于密林之中,时而欢奔于宽阔的草地上,浑重的鹿鸣声不时在林空回荡。草地北面的花圃里,种植着桃、李、松、柏诸树和牡丹、芍药四季花卉,从春到秋,鲜花盛开,群芳斗奇,情韵无尽。 海子东,是错落别致的古建筑和郁郁葱葱的水云山。山脚下,一条式样新颖、色彩斑斓的曲径式仿古长廊,经混元洞,伸向至马踏泉亭两丈许的“雷锋摩云”,折转腰径左转向北,倚水云山西崖拾级而上,爬上山顶的显美亭。曲折返转,气势恢宏。显美亭旁的“奎阁夕照”石碑凝重端庄,似一帧精美的典籍记载着这里昔日的一切。与显美亭并立的,还有宏伟壮观的“一宇观”坐北向南,由大殿、东西配殿和山门组成,构成四合院。一宇观山门屹立在十多米高的水云山之阳,山门前依高差错落的地势,筑成钢筋混凝土白色仿古雕栏,砌成三道三级台阶,踏级而上。站在山门前, “宇观揽胜”之感更加真切。 登上水云山,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凉世界。水云山像一块质朴纯洁的绿宝石镶嵌在公园之中。山上,轻雾漫漫,绿树繁茂,安逸宁静,清净无暇,这里没有城市的浮躁与喧哗,没有人为的污染,一阵阵微风吹来,清新的泥土味里夹杂着沙枣林、香草湖、麦田、菜园飘来的大自然的芳香,令人欲醉。站在山顶举目四望,周围的一切景象倏然映入眼帘:南天雪岭、县城丰姿、秀山丽水、古塔水榭??田园诸景,像诗一样涌上心头,令人心旌荡漾,心胸豁朗,周边的空间也大了起来,恍若置身于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此时,倘若咏诗作画,必得佳篇。沿着林间小径和弯弯细渠,踏着潮湿的泥土,进入蓊郁苍茫的密林腹地,又好似到了“天外天”。那里山风微拂,黄色的泥土敞开胸怀,忘情地拥抱着一切。婀娜多姿的细柳嫩榆,挺拔素朴的俊杨翠槐,伸出长长的肩臂,接唇相吻,握手言情。林间虫儿啾啾,草木葳蕤,灰色的云雀,窜向了高空,各种翠鸟穿行于林间,远远近近的鸟鸣,悠悠扬扬,缠绵悦耳,犹如空山鸟语。 挤出密林,站在水云山北崖向山下俯视,怪石犬牙差错,山道陡峭崎岖,小山顶上的电视差转台昂首挺立,铁塔伸向苍穹,塔尖上漂浮着朵朵白云。水云山东头,是高低错落、清净壮观的普济寺,寺临急流奔放的二坝河岸,寺前清泉泛醇,一片青绿:寺后果林片片,万紫千红。夏秋之际,黄杏、红果挂满枝头,煞是可喜可爱。 北海子公园,这块碧绿如染、青翠欲滴的避暑胜地,她不仅赋予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诗一般的韵味。 北湖烟雨永昌北湖似西子,烟霞滃绕景色奇; 清泉汩汩映朝霞,碧波涟涟泛小舸。 山青湖翠柳含笑,金河流急塔影斜。 高天遥看古建胜,密林远听磬声悦。 署夏石兰沁脾肺,马踏泉凉百疾医; 水云深处情侣醉,新鱼池畔尝肥鱼。 溢香鹿苑意最浓,田园诱人情更切; 佳景酣梦犹未尽,情似恋人常相思。 (此文1999年发表于《西风》三、四期;2000年收入《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收入《永昌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收入、《金昌史话》 甘肃文化出版社)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