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文化遗存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1254
作品名称: 沙井文化遗存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07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3
主题词: 中国-考古-文化遗址

作品简介

1976年,在金昌市原双湾公社(今金川区双湾镇)尚家沟村二队一古河道旁的三角城发现遗址一处,1979年由省、地文物部门进行了发掘。该遗址有古城遗址、居住遗址和墓葬三部分组成。三角城因四周墙基不甚规整、呈三角形而得名。城内文化层遗物丰富,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贝币等。石器有石斧、石磨盘、石球、石捧、石英、石料和玛瑙碎片等;陶器有罐、瓮、鬲、钵等,多为灰砂粗红陶,彩陶较少。花纹以曲线三角纹和菱形纹为多,还有少量的绳纹泥质灰陶片和一罐贝币,共130枚。挖掘的城南墓葬遗址,墓葬形制以偏洞为多,也有过洞墓室,方向多东北和北向,无棺椁,辅芨芨草及白灰。有以红色涂头现象。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多有肢解上体和割断头骨的。个别有肢解腿骨和脚趾骨的现象。随葬品主要有铜刀、铜牌饰、铜泡、筒状杯、夹砂红褐陶和很多海贝等,但未发现铁器。三角城发现的墓葬和大量遗物,经碳14测定,距今2675±100年左右,相当于春秋早期,属沙井文化。这些遗址、遗物证明,当时生活在金昌古地的先民们已进入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这里畜牧业和农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种植的谷物品种逐渐增多,生产工具进一步精细,应该广泛使用铜器、铁器。手工业有了相当的水平。以海贝充当货币,出现了商品交换,私有制也已产生。沙井文化的诸多特征,反映了它既与中原文化密切相关,又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