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满堂与马踏泉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0390
作品名称: 杨满堂与马踏泉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88.pdf
责任者: 何登焕 搜集整理
谢翔云 搜集整理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76.3
主题词: 民间故事-中国-现代

作品简介

—— 话说永昌县城北二里,有一海子。这里绿树成荫、亭榭玉立、绿水荡漾、景色宜人。海子由许多泉流汇集而成,其中马踏泉最为有名。如今泉上筑一伞顶六角亭,青瓦红柱,彩绘妍丽。游客至此,凭栏观赏,便常常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名“马踏泉”?这须从杨满堂征西说起。 相传,北宋神宗年间,吐蕃兵犯甘州,又命蕃将八臂鬼王攻打耶莫关,欲夺大宋江山。宋神宗闻讯,诏命杨老将军杨文光挂帅西征,以四子杨怀玉为先锋。他父子帅兵十万,日夜兼程,直达甘州。不料这八臂鬼王用兵狡诈,乘宋兵远道而来,十分疲惫之机,便以逸代劳,突然攻杀宋兵。杨文光见蕃兵攻来,指挥人马退守白马关。于是八臂鬼王将白马关层层包围,想把杨文光十万大军困死在关内。杨文光见蕃兵势大,便深沟高垒,固守不出。一面又派刘清装扮成蕃将模样,乘夜突出重围,去汴京搬兵。 宋神宗听说杨文光被困白马关,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决定派二路元帅,驰援河西。但满朝文武,听说杨文光尚且不是蕃将对手,均面面相觑,没人敢挂帅。吏部天官寇准奏道:“天波杨府杨文光之女杨满堂,精通兵法韬略,武艺高强,大有祖母穆桂英之风。如陛下封她为二路元帅,定能马到成功。” 宋神宗准奏,立刻命寇准到杨府传旨。杨满堂接了圣旨,点齐兵马,擂鼓放炮,向西进发。一日:兵至磨胡关(今永昌水磨关),与守关蕃将锁子喇嘛对阵,连战三日,不分胜负。杨满堂急于解救父帅之围,但此关当道,心急如焚。于是她找来了熟悉地形的两名百姓,于夜晚二更时分,留下空帐,并于帐内点燃灯火,作为惑敌之计,然后由百姓作向导,入金川峡,绕后大寺,出毛卜喇大口子,迂回至蕃兵营后。 再说锁子喇嘛见宋营中灯火通明,不敢贸然出兵。待夜里三更,听宋营中鸦雀无声,料定宋兵均已熟睡,于是施弄妖法,祭起乱石,像冰雹一样落入宋营。宋营军帐尽被砸塌,灯火中升起团团尘雾(乱石至今尚存)。锁子喇嘛自以为宋兵已全军覆没,不由狂笑。哪知笑声未落,一通鼓响,杨满堂从营后冲杀过来。锁子喇嘛毫无防备,黑暗中人不及马,马不及鞍,兵不见将,将不知兵,营中大乱。锁子喇嘛见势不妙,只得弃营而逃。 杨满堂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加之水土不服,又遇风寒,以致身患伤寒病。在回营路上,浑身发烧,口干舌燥,一时找不到水喝。兵至北海子处,不意坐下战马陷入泥中。杨满堂猛提马缰,战马一跃而出。回头一看,马踏的那个陷坑里涌出一股泉水。杨满堂正渴燥难忍,急忙下马,掬水猛喝。顿时浑身大汗淋漓,只觉身轻体健,伤寒病未药而愈。 从此,人们为纪念杨满堂,就将此泉称马踏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北海子举行庙会,人们纷纷饮用马踏泉水,以求治疗各种疾病,还有的人将马踏泉的水带回家中,供老人烹茶煎药。 (何登焕生前系永昌县志办编辑,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员;谢翔云生前系永昌县档案局退休干部,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员)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登焕
责任者
谢翔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