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颎鸾鸟定西羌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0388
作品名称: 段颎鸾鸟定西羌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78.pdf
责任者: 何登焕 搜集整理
谢翔云 搜集整理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76.3
主题词: 民间故事-中国-现代

作品简介

东汉时期,散居在西北(今青海、甘肃)一带的羌人,经常造反。汉王朝曾多次派兵镇压,但羌族反抗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到汉安帝永初元年,羌人占据了河西和秦陇大部分郡县,断绝了朝廷通往河西的道路。由于连年战争,人民群众倍受灾难,凉州大饥,石粟万钱。百姓死亡不可胜数,以致辅政大将军邓骘建议朝廷放弃凉州。但他这一建议,当即遭到了虞诩等众臣的反对。于是汉王朝决心派遣朝廷重臣,平息羌乱。其中段颎是平息羌乱最有功劳的一位大臣。 延熹二年(公元157年),汉桓帝封段颎为护羌校尉,命其带兵平息河西羌乱。段颎领旨,带万余人马转战甘肃临夏及青海湟中一带,连连取胜。数年内经百余战,收复了金城、允街、允吾、湟中等地。由于段颎恩威并用,抚攻兼施,对羌民百般抚慰,而对带头造反的头领倍加严惩。因而所到之处,羌民望风归降。但盘据在祁连山的滇那、烧当、烧何、当煎、勒姐、良多、封戮、沈氐八个部族,拥立滇那为领袖,联合起来,对抗段颎。 一日段颎率大军从青海湟中来到祁连山下。安营未定,突然从山上下来万余羌兵,直奔汉营。段颎见势,纵兵迎击。而他自己尚未来得及骑马,就被羌兵团团围住。裨将田晏、夏育募也被围在核心。段颎持刀步战。但听羌将勒姐在山上喊道:“砍伤段颎者赏银百两,杀死段颎者赏银千两,活捉段颎者赏银五千两。”羌兵听说人人争先,个个努力,一齐向段颎围来。段颎想道:大丈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在所不惜,今既被围,死有何惧。于是他面不改色,沉着应战,枪不虚发。段颎武艺高强,刀法娴熟,越战越勇。羌兵虽多,但素无训练。他们东来的东倒,西来的西倒。从早直杀到中午,无法近得段颎身边。羌将勒姐见拿不下段颎,便亲自挥枪乘马而来,直取段颎。段颎向旁边一跳,躲过勒姐枪锋,举刀便砍,正好砍伤了勒姐坐马后腿,坐马着痛一跃,将勒姐摔下马去。段颎上前一刀刺入勒姐腹中,用力一拔,刀被折断。段颎扔下断刀,急忙抢起勒姐的枪拼杀。羌兵见勒姐已死,哄然逃散。段颎急忙指挥田晏、夏育募追赶。追至山前,羌兵封锁了隘口,无法进入,只得退回营来。 当晚,段颎和诸将正在商讨进兵之计,忽报朝廷遣快马传旨,说武威郡已被滇那羌所围,危在旦夕。命段颎速速调集兵力,以解武威之危。段颎说道:“滇那围武威甚急,而我军在湟中,若绕道从河关而去,至少得二十余日,远水不解近渴,若翻越祁连,各个通道尽被羌人堵塞。”田晏说道:“祁连八部,兵不过二万。若滇那围困武威,山上必然留兵不多。我们何不于今夜从老虎沟偷渡。若得成功,三五日便可抵达武威。”段颎说道:“听说老虎沟山陡峡窄,我军地理不熟,又有羌兵据险扼守,偷渡恐非易事。”夏育募说道:“何不找一当地庶民问之。”段颎当即从军中招来一名投降的羌兵,问其情况。那羌兵说了半天,众将不得要令。于是决定由羌兵引路,段颎带夏育募去实地侦察。 来到山中,只见两边山峰壁立,山崖陡峭,十分险峻。走至一地,那羌兵说道:“若从这里上去,再过一深涧,就能绕到达坂后面。”段颎遂命几个兵士背着绳索爬了上去,不多时到达山顶,放下绳来,段颎等人亦攀援而上。来到深涧,只见涧深万仞。那羌兵说道:“这里原架一根木桥,今被撤去,如何是好?”夏育募见涧不宽,对面有树,便用一根绳子拴了石头扔向对岸,那石头恰被夹在一个树权上。夏育募拉着绳子将身一跃,飞向对岸,然后攀绳上岸,将绳牢系那棵树上。段颎见夏育募越涧成功,十分高兴,当即派人去大营传令,命令大军拔寨起行,并命在军中挑选三百名精壮之士来此听用。不多时,三百名兵士来到。段颎率他们悬索越涧,绕到羌兵后方,欲出其不意夺取隘口。 原来,这老虎沟地势十分险要。羌兵料定,汉兵过山,必不取此道,为防万一,只派少量兵士扼守。滇那去围武威时,又撤去一半兵力,如今,此处只有百余人把守。段颎来到营后,指挥军士,突然杀入。那些守隘羌兵,只道是天兵下降,措手不及,四散逃去。段遂指挥大军连夜过山,次日黎明,便抵苕泽(今皇城滩)。 再说滇那联合祁连八部羌人,留一万人扼守沿山各通道隘口,阻截段颎大军过山。自己带一万人马去围攻武威。滇那将大营设于苕泽,辎重粮草,家丁妇孺全在大营。段颎及至苕泽,先派三千人马围困滇那大营,其余近万人马伏于九岭山下(今九条岭)。裨将田晏问道:“将军不去解武威之围,何以要围困羌虏大营?”段颎笑道:“曾不记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乎!”田晏一听,恍然大悟,连连叹服。当即段颎派田晏去围羌兵大营,并叫他只许围,不许攻。营中若有人突围,向东去者,不必阻挡。田晏领命,带领人马不多时便包围了滇那大营。早有羌兵报于守营羌将封僇。封僇尚未起床,一听大营被围,大吃一惊,慌忙传令将所有家丁妇孺集合一起,准备突围。封僇自己持枪上马,带守营将士,出营迎战。田晏似战非战,似攻非攻。封僇左突右冲,不能取胜,只得回营。思虑片刻,遂叫来几名战士说道:“你们可冲出大营,速去武威搬救兵。”兵士说道:“汉兵四面围困,我等如何出去?”封僇道:“我指挥全营守兵作四面突围之势,分散敌人兵力,你等可从东面拼力杀出。”计议一定,封僇指挥羌兵突围。田晏按照段颎的吩咐,将其他方向出来的羌兵都杀了回去,唯独将东面冲出的五人放了出去。那五人既出重围,飞马而去,见了滇那报告了大营被围的消息。滇那一听大惊,急忙传令,火速撤兵,发苕泽解大营之围。 再说段颎,早派快马守候在武威附近,待羌兵撤去,遂进城告知武威太守张奂,要他率人马追赶羌军,至九岭山与段颎会兵,合击羌众。张奂遂传令三军,追赶羌军。 羌将滇那率兵疾进,刚进入九岭山道,忽听一声鼓响,汉兵从四面八方杀来。滇那知道中了埋伏,急忙挥军后撤,但早被张奂塞其退路。滇那无奈,只得指挥军士左右冲突。战不多时正好和段颎相遇,两马相交,战了二十余合,段颎一刀架住滇那的枪说道:“滇那将军,如今你已陷入重围,想突围逃生,已是万不可能,不如赶快下马投降?”滇那说道:“你困我重围,杀我兵士,我家眷人丁,想必已死于非命,我和你有不共戴天之仇,何言投降,我定要枭你头虏,以雪其恨。”段颎说道:“滇那将军,我汉军乃仁义之师,不杀无辜,将军若能投降,可保将军家眷无虞。”滇那似信非信。段颎又道:“将军若还不信,可差亲信,到大营将你妻小接出营来,和你见面。”滇那听说,传令羌兵停止战斗;段颎亦指挥汉军退回山腰。滇那当即派了两名裨将,带了五十名兵士,段颎亦派夏育募带五十名兵士随同而去。来到大营,夏育募见过田晏,将段颎之意说明,遂放那两位裨将进营。不一时带了滇那妻子、小儿出来,与夏育募同回九岭山下来见滇那。段颎说道:“如果将军弃暗投明,再不反朝廷,将军的家小、粮草、兵马士卒尽可保全。如其不然,不但将军死于非命,恐祁连八部也会被杀得所剩无几。”滇那思虑片刻,下马投降。段颎传令汉兵解围。 再说祁连八部,本是八个部族联合而成。此次战斗中,勒姐被段颎杀死,滇那降汉,封僇、良多二部因势力弱小,也愿降汉。尚有烧何、烧当、当煎、沈氐四部心中不服。于当夜悄悄串通,各自率本部人马向西而去。 是夜,段颎正在帐中同张奂计议如何收复西羌余落,忽滇那派人来见,“说烧当四部,不愿投降天朝,已带本部人马西去”。段颎思虑片刻,对张奂说道:“烧当四部西去,定取道鸾鸟东谷(今平羌口)南去湟中。以余之见,太守可率本部人马尾随追击,由我带领兵马仍从老虎沟南出,迂回至鸾鸟东谷出口,塞其去路。你我二军形成腹背夹击之势,围羌于东谷之中,一举而歼。”张奂说道:“此计甚妙!”于是各传号令,引兵而去。 烧当四部西行至鸾鸟城中,刚传令众军休息,忽报后面有追兵赶来,不敢久留,带人马向鸾鸟东谷而去。这里张奂恐段颎不能及时赶到出口,追之不急,只是虚张声势。羌兵四部亦是且战且行。及至黄昏,张奂见羌兵全部进入谷中,立即命令塞其退路,并命部分兵士登上两侧山顶,徐徐推进。 段颎领兵急行,至次日半夜,方到达东谷出口,遂塞其谷口,亦将兵布于两侧山顶。不一时羌兵到来,段颎命令击鼓,雷石齐下。羌兵急忙向前奔去,出口早已被塞,且有汉兵把守。慌忙后退,又有张奂率兵赶到,无奈只得死力拼杀。比及天明,万余羌兵已死去大半,烧当、烧何、当煎三个头目亦死于乱军之中,其余兵士,下跪乞降。 段颎、张奂,收虏战俘,回至鸾鸟城中,置酒庆贺,犒赏三军。命将鸾鸟东谷改称平羌口。西羌从此而定,河西复通于朝廷。段颎班师,凯旋而归。 (何登焕生前系永昌县志办编辑,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员;谢翔云生前系永昌县档案局退休干部,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员)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登焕
责任者
谢翔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