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碑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0182
作品名称: 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碑记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290.pdf
责任者: 祝巍山 撰文
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 立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1
主题词: 散文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系永昌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五大功能区之一,是永昌历史上宗教文化繁衍传承的重要场所。《永昌县志》清嘉庆本记:“武当山自下而上殿宇相联”。民间相传:山上古建筑群始于明嘉靖年间,臻于清康乾盛世,共有殿宇23座,宗教文化活动亦盛于此时,成为儒释道三教并存、发展的圣地,山上原有建筑均毁于战火。 公元1994年,永昌县人民政府筹资修建了武当山砖石水泥台级,复修了大成殿、八仙阁等8座殿宇,并组织动员县城机关干部职工和市民对山体实施绿化,至今绿化面积达1200亩。 为了进一步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公元2010年9月,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全力组织实施景区建设。公元2012年4月6日县政府提请县委研究通过了《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县人大常委会于当年4月11日依法作出决议。 公元2011年5月20日,县委、县政府筹备召开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募捐大会,倡议社会各界人士凝心聚力为景区建设增光添彩,他们慷慨解囊、倾情奉献,现场捐资1269.82万元,为恢复武当山古建筑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公元2011年6月28日该工程正式动工建设,至公元2012年8月28日全面竣工,共投入建设资金2537万元,其中,古建筑恢复工程1381万元,新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156万元,恢复建设了三宝塔、玉皇殿、南天门、医保殿等15座古建筑,新建了武当山牌楼,亭、台、桥、门和盘山公路、停车广场、人行步道,架设了输电线路,实施了亮化工程。 如今,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已形成集观赏自然风光,品味文化精萃、祭拜儒释道祖,养心怡情的灵光胜地。武当山体形态各异的塔殿宫阁,错落有致,宏伟壮观。登临斯山,行之欲仙,坐之欲禅,修之欲圣,返朴归古。善鉴者,宜悟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之道哉。 仰冀神圣,念虔修祀礼之为,护育永邑苍生,万世惠利,开物务成。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祝巍山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