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子塔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0027
作品名称: 北海子塔
其他名称: 又名:金川寺塔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194.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唐代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古塔-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北海子塔又名金川寺塔,因塔依金川寺原观河楼,亦名观河楼塔,位于北海子金川寺遗址。原塔为唐时敕建的金川寺所属建筑,后来寺、塔均毁于战乱。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重建寺院时,同时修复了观河楼及塔。塔为七级六角实心砖塔,通高约30米,塔基宽6.1米,长12.6米。塔檐角装有琉璃兽头及风铃,层层置单檐,以砖叠涩衬砌挑出,一至三级交错开门,至顶端冠以圆锥形铁刹。塔基西、东壁题有“定西戎”、“光东阙”砖雕匾额。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金川寺及观河楼毁于战火,唯塔独存。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单位。北海子雷坛遗址原有七级砖塔一座,其形制及修建时间与观河楼塔完全相同,两塔可称姊妹塔。1945年抗战胜利后,将此塔命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塔,塔身贴砖面一层,上刻永昌籍抗日阵亡烈士名单和国民党政府有关要员题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炸毁。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