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群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5020220000026
作品名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193.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乾隆初
分类号: K928.714.2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在城北二里,从山麓至金顶,庙宇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并有盘山小道蜿蜒相接,直通金顶。武当山的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初,至清光绪年间逐步完善,形成一建筑群落。山上现存石刻文记载了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补修盘山道路之事。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该建筑群悉毁战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民众集资捐物,重建了山麓大殿、百子洞及以下庙宇数座。五十年代初全部拆毁,留下废墟一片。 1994年,永昌县委、县政府为扩大北海子风景旅游区的辐射面,由政府拨款160万元,县建筑公司承包施工重建。工程队克服了高山运输建筑材料的巨大困难,创造性地用骆驮队驮运,经过10个月的有效工期,完成了施工任务。从山麓至金顶共建成山门、大觉寺、观音堂、看河楼、三清宫、四御殿、鲁班阁、七真祠、长廊、八仙阁、百子洞、孔庙等15座仿古建筑,面积达793平方米。为给游客、香客提供上山之方便,同时修整了盘山道路,从山门至金顶,曲折徘徊,筑砖、石台阶千余级。1995年,所有建筑都彩绘题额,并画了壁画,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新建的武当山寺庙,从命名看,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大觉寺由和尚驻寺主持佛事活动;百子洞送子观音前香客不断;孔庙内原有孔子、孟子等圣贤的壁画。2005年春,佛教徒及群众募资供奉了孔子、孟子、颜子、子思、曾子等五尊石雕圣像,莘莘学子们常往谒拜焚香。2006年,在有些殿宇里又供奉了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佛像。每到正月十六日“游百病”、五月初五日端阳、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和四月初八、五月十三等宗教节日,县城至山门下人流如潮,盘山道上游人摩肩接踵,各庙宇香烟缭绕,钟馨声萦绕山谷之中。武当山庙宇修复后,县上决定绿化建筑区的山头山坳。1990年,金川公司动力厂出资40万元,援建了寺区绿化提水喷灌工程,县城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挖石换土,栽植了松、柳、榆、槐、云彬、侧柏、榆叶梅、迎春花、刺梅等观赏性草木100余亩。如今,山门至百子洞的山坡山坳已披上了绿装。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