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乌牛坝与乌牛传奇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962
专题名称:
乌牛坝与乌牛传奇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402.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今永昌县东部的清河绿洲,有两个乡镇——水源镇和朱王堡镇。在这两个乡镇的区域内,有两条地下水溢出形成的河流,叫乌牛坝和清河坝。又由于这两条河流都发源于今水源乡的杜家寨、华家沟、方沟、永宁堡村和胜利、宋家沟村,所以,今日乡的名字冠以“水源”二字,是十分合乎地理状况的。 原乌牛坝水流量很大,浇灌着今水源乡赵沟一部分和朱王堡镇头沟、三沟、梅北、梅南、朱王堡、汤宁、陈仓、新堡子、下汤、刘泉、郑家堡、董家堡、刘政诸村和今民勤县三岔、高庙、蔡旗、麻家湾、野猪湾、小西沟等村约十多万亩农田。原清河坝浇灌着今水源乡永宁堡、北地、东沟、西沟、新沟和赵沟村一部分约3万亩农田。 乌牛坝是清河绿洲的本源,是清河人民世世代代借以生存的生命线。相传在远古时代这里是一个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水草丰美、林木茂盛的天然牧地。它北面的龙口山、鸡冠山、红崖山和赤金山上都长满了松柏诸树,就连今民勤县昌宁一带都是林木茂密、湖泊荡漾。后来由于周秦伐西戎的战争,匈奴争夺月氏地盘的战争,汉王朝驱逐匈奴等大规模的战争,这里的林木被砍光了,草原被破坏了,因而蒙古高原的沙漠线逐渐南移,气候逐渐干燥,雨量减少。西汉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边防,决定在河西建郡置县,并从中原大量移民,开荒屯田,从事农耕,这给祖国边陲的河西之地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希望,这里的广大农牧民和屯田军士也都渴望着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秩序,能有更多的雨水、河水浇灌荒地,盼望着好日子早一点到来。 相传,当时在今乌牛坝这块地方,放牧着成群的牛马驼畜,有一年夏天,在牛群里出现了一头形体健壮、神态迥异的大青牛。起初,牧人们也没在意,认为是谁家新添新买的。后来,在相互询问中得知,谁家也没这样一头青牛。于是引起了牧人们的注意,他们想了好多办法,想把这头青牛赶回庄上捉起来。可是,每到收牧的时候,这头牛却不知去向。怪事!遂引起了众乡亲的重视,他们经过商议,选派了一些精明青壮年,藏在灌木丛中窥视,终于掌握了秘密。原来,这头大青牛,每当草饱食足之后,就进入一片芦苇沼泽地,钻没于水中去了。这件神奇的事很快传遍四方,引起了众人许许多多的猜测,也引起了在这里屯兵开荒官员的重视。他们联络起来,选了一个天晴气爽的好日子,就在青牛出没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挖掘。挖着挖着,首先露出青色的石牛的头角,再往深挖,露出了一个完整的青色石牛。样子完全与那头经常出没的青牛相似,当时人们都愣住了。大家还在迟疑的时候,忽然,石牛口中冒出了一股清澈的丽水,水越流越大。“乌牛吐水了!”人们热烈欢呼,奔走相告,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尔后,方圆数十里的草地上,数千眼清泉浩沓而现,汇流成河。从此,屯田官方御拨款项,民众筑坝修渠,引水开荒灌田,发展农耕。乌牛坝(河)也就因此而得名。后来,由于这里的水势太大,反而冲毁田渠,于是又向北开挖了一条坝渠, 把清澈碧绿的泉水引至长城内外灌溉荒地,这条河就叫作清河坝了。 两千多年来,这里显然经过了无数次分合兴衰和腥风血雨的搏斗,但是有了这股丽水的养育,世世代代不断繁衍生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这里的泉眼逐渐减少,一直到干涸:于是人们又兴起了挖并灌田的活动。到八十年代中期,清河绿洲的两乡镇区域内,全部实现了机并灌溉,彻底解决了二三十年前缺水的贫困状况。如今这里电网交错、机并遍地、公路纵横、良田万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乡富镇,四万九千多广大人民过上了安定美好的生活。 为了不忘乌牛坝的养育之恩,激励全体人民更加努力奋斗,朱王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于1999年代表清河人民雕制了一尊青色大石牛,并刻制了一块乌牛吐水的“绿洲源”镇标石碑,大张旗鼓地建立于镇街中心,以示纪念。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