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刘萨诃倡建云庄石窟寺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948
专题名称:
刘萨诃倡建云庄石窟寺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3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巍巍祁连,从西向东横亘于今永昌县南。在永昌县城东南直距25公里的祁连山中,(今南坝乡南约6公里)有一处方圆约五公里的山峦,叫云庄山。云庄山上有一处石窟群和寺院遗址,这就是永昌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云庄铺翠”。 若非那块被野草和苔藓几乎掩没了的“松云涌翠”四字石碑和刘萨诃和尚住过的石窟,很难想象,在祁连山重山峻岭之中,还曾有着这样一个美妙如画的地方,并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一千五百年时的一个初春,阳光明媚,在“南峪龙腾”的地方升起了好大一片五光十色的彩云,漫漫地向东飘移,最后停在了今南坝乡南面的高山上空,飘移了两三个月。一日,随着一声警雷,彩云铺落在了山顶上,山上顿时闪现出万道光芒,染红了天际。这一奇特现象,很快传遍了四乡邻县。一时间,佛界僧侣、官府大人、老少百姓,纷纷前来观看。当众人行至山脚或山腰间向上远望时,山上显现出许多石窟和一座寺院,石窟敞亮,寺观高耸,石窟寺观周围被彩云围拢着,云彩里不时有僧人晃动着身影,还隐隐听见钟磬的声音,俨然一处佛界圣地;当人们爬上山巅近看时,竟什么也没有。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祥云飘动,必有贵人出世;有的说,这是佛祖降福,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就这样这一景观一直延续到秋天。这件事惊动了朝廷,朝廷派员进行了察视。正在敦煌莫高窟开凿佛窟的刘萨诃和尚听到了这个佛祖显灵的消息后,就和主持开窟的法良禅师商量了一番,带子几个弟子,立即动身前住番禾郡考察。刘萨诃到得番禾后,徒步南山,亲眼目睹了这一奇特景象。刘萨河看了这一景象后,无比高兴,他和几位弟子作了商量,就去姑臧城(今武威)找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去了。 沮渠蒙逊是北凉国的创立者,他于公元401年杀段业,自称张掖公,建都张掖。公元412年占领姑臧,称河西王。公元420年灭西凉国(今敦煌),占凉州全境(包括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乐都等郡)。也就是今甘肃中西部和宁夏西部及青海东北部广大地区,史称北凉。后迁都姑臧。他还征服了西域部分地区,与西域诸国关系密切;又向东晋刘宋称藩臣,互派使者往来;晋、宋封他为凉州刺史。其时,境内财物丰富,战事较少。由于他崇信佛事,大兴佛教,凉州全境佛教极其兴盛。 刘萨诃和尚是于公元415年从江南转达河西宏扬佛法的。至公元436年这一段时间里,都在河西活动。因此,在这之前,北凉在张掖建都时,他曾受沮渠蒙逊邀请,在张掖讲过经,所以和沮渠蒙逊有很好的交往。 刘萨诃到姑臧城后,未来得及歇息,就赶紧去找沮渠蒙逊述说此事。蒙逊得报,立即请刘师佛并几个徒弟一同进见。由于他们的交情很不一般,所以,他们的谈话也很随便。沮渠蒙逊首先说:“刘师佛啊,你我自从张掖离别后,至今大约有六、七年没有见面了吧?你是中国佛教界的法师,也为我北凉佛教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应以国师相称,如果法师不嫌,就请接受我的邀请吧,我还要请教法师很多事儿哩。”刘萨诃谦逊地说:“国主啊,你我在张掖数月日子里,谈论了不少有关宏扬佛法的事,国主的精辟见解至今难忘。只要国主有此心愿,我们有机会再谈论吧。至于国主提出以‘国师相称’的盛意,贫僧心领了,请国主收回成命吧,你是了解我的。”沮渠蒙逊说:“应该说,我要向你赔罪。本应我于前几年要去请你,但因我刚刚收取了西凉,次年西凉又遭大旱,国事不稳,所以,我把主要精力用在这事上面了。去年,迁都姑臧以来,又忙于修补城池,扩充宫室,这不,前个月才完工定局。所以,谨请法师原谅。”刘萨诃忙说:“哪里,哪里,你身为一国之主,当然不会像我这世外之人逍遥自在,贫僧是理解你的。”“那好,这些日子以来,我倒也比较清静,就和刘师佛好好谈谈宏扬佛法的事儿吧。”蒙逊停了一下又说:“我想,还是先请刘师佛把你的来意告诉我,我们再作商议。”刘萨诃呷了一口茶,慢慢地说:“我要说的事,我想国主早有所闻。”接着他就把番禾郡南山(即云庄山)出现的佛祖降福的事和他们亲自目睹的情况说了一遍。沮渠蒙逊高兴地说:“真是佛祖有灵啊!刘师佛啊,这事在两个月前姑臧城里就噪得纷纷扬扬,起先我也半信半疑,后来大臣们奏说确有此事,我就派了两位重臣前往察看,他们回来奏报:大有祥兆。这些日子我正想派人请你来商量个意见,不想你已走在我的前面了,感谢佛祖的造化。”刘萨诃说:“这事我也听到只有一月时间。听到后,我想这一定是佛的意思,就赶紧赶来了。这些年来,我与你离别后,就在酒泉一带讲道,近两年,又在敦煌漠高窟(后来改为莫高窟)与法良禅师开凿佛窟。前些年你收取西凉时,你与李歆在蓼泉大战灭了西凉,情况我是知道的,但因你在完成统一河西的大事,我就没敢打扰国主。今天这事,不得不来向你禀报。”沮渠蒙逊没有直接说及南山之事,而却问起了敦煌开凿佛窟的根底。他说“刘师佛啊,关于敦煌开凿佛窟的事,我是知道的,前些年我也捐银于佛窟开凿,尽了些微薄之力。但是,为什么要在那茫茫戈壁的三危山下开凿佛窟呢?如果师佛了解缘由,谨请赐教,也好让我领略佛的福音。”刘萨诃说:“那好,我就讲给你听听。我也是听法良禅师讲的。大约六十年前,有一位从东土来的名叫乐僔的禅师,要到西天寻找极乐世界,到了敦煌,听人说,只有喝了三危山下观音井的水,才能越过茫茫沙海,否则会被渴死在沙漠里。所以,他就派了三位弟子去取水。三位弟子走了一半路程,其中两位忍受不了戈壁沙漠的酷热和干渴,半路回来了,另一位弟子叫智勤,他不怕吃苦,冒着生命危险硬撑了三天三夜,来到了三危山下。只见那里杨柳参天,绿草丰茂,好一片沙漠绿洲。他就走到清清水渠边,喝足丁水,躺在那里休息。这时,太阳已落下西山,太阳的余辉照得三危山俏秀可爱。忽然,三危山像是变了模样,清翠秀丽,金光四射。又看见在灿灿光辉中,弥勒佛和万千菩萨坐在层楼叠阁中,形态各异,谈笑风生。一朵朵彩云旋绕其间,一对对仙童仙女弹唱起舞。他看得人了迷,但他又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佛祖显灵,就赶紧跪拜,诵了一会经。抬头一看,这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智勤才发现天早巳黑下来了,于是,他进入了沉沉地深思??。他想:这不就是我们师徒所要寻找的极乐世界吗?他立誓要在这里开凿洞窟, 把他所见到的佛祖形象和奇景都绘画在里面。 “乐僔禅师等了十几天不见智勤回来,非常着急,于是他就和两位弟子去寻找。他们找到智勤后,智勤已联络了众多佛徒开凿出了第一个洞窟,又听智勤述说了这里出现的佛景后,才知道这是佛祖所赐大能,就决心留下来,开窟修行。智勤是个谦逊无私的人,他为了避免师兄弟之间产生不和,刻碑时,就把所有的功德都归乐僔禅师了。乐傅禅师之后,又有法良禅师继续开凿,这几年,我在法良禅师的主持下,也已开凿了几个洞窟,现在莫高窟总共已有近百个佛窟了,据我推想,建窟将达290洞,那里将来会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宝地。” 沮渠蒙逊听完刘萨诃的讲述,心花怒放,没等刘萨诃开口,就爽快地表态支持开窟的事,他说:“请刘师佛放心,也请你转告在敦煌的法良禅师放心,在我北凉境内,佛祖累次降临赐福,实乃我北凉国的大幸,佛事的大幸,百姓的大幸,我要给佛祖献银三万两,两万两用作你和法良禅师开凿敦煌莫高佛窟之用,一万两用作番禾郡佛窟的开凿和寺院的修建之用。我马上拨银给你,派得力将军和兵士,保护你们先往敦煌,待你们筹划好了之后,可以给我说一声,我可在姑臧挑选能工巧匠和画师,帮助你们开凿南山佛窟和建造寺院,你看如何?”刘萨诃连忙放下手里的茶碗,立身说:“感谢国主,感谢佛祖赐福,我代表北凉和天下众僧,祝愿北凉国兴旺发展,佛光普照。”刘萨诃停了停说:“国主想的很周到,我们将立即筹办诸事。国主啊,佛事紧要,我想我们谈论之事,再待时机吧!”沮渠蒙逊说:“那是当然,待我有了时机,一定会前往拜见师佛。”说毕,刘萨诃同几位弟子和蒙逊派出的人马,一同回敦煌去了。 刘萨诃到莫高窟后,把在番禾郡南山亲眼目睹佛光的事和去北凉国都拜见沮渠蒙逊以及蒙逊赠银开凿佛窟的事,都向法良禅师说了,法良禅师十分高兴,他俩立即召集众位高僧和佛徒弟子,在主窟为北凉国诵经祈祷,祈求佛祖保佑北凉国国泰民安。他们在送行姑臧来的护送人员时,法良禅师再次向前来的将军嘱托:谢北凉国主,佛祖保佑北凉国主安康,国家兴旺。 刘萨诃和法良禅师商量了蒙逊赠银花销方案,就按北凉国主的意见办理。他们还商定,抽出三位得力弟子和十多位小徒弟,由刘萨诃带领去番禾郡主持开凿南山石窟和修建寺院,关于窟寺的修建规模和形制,按已定方案施行,并采纳姑臧派来的能工巧匠的意见,随时修改。一切商定之后,法良禅师说:“师弟啊,你几次去番禾奔波劳累,师兄深感难为你了。你这次去那里后,可否把开工诸事安排妥当之后,让大弟子宏法在那里主持,就请你来莫高窟主持这里的事吧,你看师兄我也年高体弱,这里的事以后就全靠你了。”刘萨诃点头赞成。 大约过了两个月时间,刘萨诃一行十多人就来到了番禾郡,他们向番禾太守汇报了此意后,就直去南山料理凿窟建寺的事。 一日,沮渠蒙逊正在念佛祈祷,御史来报,说有两名和尚求见,蒙逊想:一定是刘师佛他们。就紧忙来见,果然是上次同刘萨诃来过的两位大师,他们互致了问候,宏法大师就把在南山开窟建寺和法良、萨诃的问候、致谢的话都说了,又把怎样建造窟寺的计划也向蒙逊一一汇报了,沮渠蒙逊说:“佛祖保佑,就辛劳诸位菩萨了。”“是这样,我早已把帮助开窟建寺的优秀石师、木师、画师以及100名力役都已抽调好了,以待出发,他们的一切吃、住费用,由本主支付,你们尽管安排他们做工就是了。”宏法大师赶忙代表师父致谢,并说:“如果一切准备停妥,我想明日就动身前往。”蒙逊说:“谨遵大师之便。”第二日,宏法带领几十辆大车和百多工匠,浩浩荡荡向南山走来。 刘萨诃非常感激沮渠蒙逊的大力相助。他同前来施工的匠师们和师弟们共同选定了凿窟、建寺的地址,商定了具体施工方案和一年内完工的时限要求,然后举行了开工仪式。举行仪式这天,沮渠蒙逊派官员送来了贺礼贺词,番禾郡太守亲临祝贺,并献上粮油等大量物资,附近乡民也都派人前来献祭庆贺,一些佛教信徒们自愿上山参加劳作。一场凿窟建寺的宏大场面就此展开。 刘萨诃和尚在建寺工地上住了四、五个月,由于工程进展顺利,他把一切事务交给了徒弟宏法,于入冬前去了莫高窟。 宏法大师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高僧,在他的主持下,工程进展很快,于次年春末完成了全部工作。包括云庄山、石佛崖和灵宫殿三处工程。然后,他按照刘萨诃留下的意见,写了几份详细的花销帐单和呈报书,派人送呈沮渠蒙逊和法良、刘萨诃。并在信件中提出要求,谨请两位禅师准许他留在新寺敬佛。法良和刘萨诃接到信后,对宏法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商议,他们觉得,莫高窟凿窟任务繁重,十分需要宏法前来协助,但又觉得新建寺院也很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来主持,况且宏法已与北凉国主有了多次交往,宏法作主持,有利于佛事发展。最后决定,就复信宏法,让他和另两位佛家弟子留在那里。刘萨诃还特意附上几句话,叮咛宏法作好各方面的工作,他会在一两年后,在基本完成莫高窟几个重要佛窟的开凿任务后,再来云庄山与他共同修炼。宏法接到法良、刘萨诃的来信,十分高兴,就立即以云庄山寺院主持的名义邀请各方人士举行了早已准备好的石窟、寺峻工典礼。典礼这天,番禾郡太守准备了厚礼,带领众官前来庆贺,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派大臣送来了一块巨大匾额,上书“云庄寺”三颗大字。这云庄寺的名字,是宏法上次给法良、刘萨诃去信中提出了寺院命名的事,由刘萨诃以彩云飘转山头几个月的祥兆之意取名,又与沮渠蒙逊书信联系由沮渠蒙逊亲自御书的。刘萨诃派弟子送来了一尊释迦牟尼石佛和袈裟数领。这天,各方僧人也来了不少,临近的老百姓和佛家弟子,也都纷纷前来敬香布施。由于宏法和师弟们的精心准备,竣工典礼举办得井井有条,十分隆重热闹。 典礼已毕,当宏法一一送走了各方来人后,发现大殿里还有十多位僧人在坐禅诵经。当宏法大师问清了缘由,才知道他们是从江南建康来的,已在姑臧等候了一月有余,他们听说北凉地域内又出现了一次像莫高窟那样的佛祖降临的事,又听说在这里要开凿佛窟,修建寺院,主持又是十多年前在江南佛界声望极高,佛诣很深的刘萨诃法师,所以特来投拜修炼。宏法大师听了后,莫不为佛的影响力之大而高兴。他就把刘萨诃来这里筹备窟寺的前前后后和在敦煌等地的情况一一向师兄弟们说了。经过商量,那位大师兄菩超和其他七、八人就前往敦煌去了,还有七、八人愿意留在云庄寺修炼。宏法大师热情地欢迎他们。一年以后,刘萨诃和尚也来到了云庄山修炼。 从此,这座山就叫云庄山了,寺院石窟也就叫作云庄寺和云庄石窟了。从那以后,云庄山上香火极盛,附近郡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过着太平的日子。因此,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就世世代代传流下来了。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