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红军在永昌(三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72
专题名称: 西路红军在永昌(三则)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47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智取永昌城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份,一股强劲的西伯利亚寒流横扫了河西走廊大地,落了一场大雪之后,走廊大地顿时成了银白色的世界。永昌城四座城门全部被封堵,城门楼上架着机枪,城墙头堆积着大量的沙包、石头、砖头、瓦片和滚木。由马步青骑五师工兵团两百余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县政府组建配备了大刀、长矛等武器的八百余名壮丁,在城墙上面昼夜值勤。战争阴云完全笼罩了这座古老的县城。从凉州西四十里铺时断时续传来隆隆的枪炮声,使这座古老县城里所有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国民党永昌县防御指挥部,县长段永新犹如惊弓之鸟。数日来,他在办公室里反复研究部署县城防御计划,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使他眼眶深陷嘴唇干裂。他的智囊团成员有工兵团二连马连长、壮丁团吴团长等。他们一个个都象斗败架的公鸡,打不起精神来。他们知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已经兵临凉州城下,很快就要进入永昌县境,要阻截红军西征的步伐,仅凭他们现有的那点武装力量是万万不行的。不过,他们还不打算放弃抵抗的念头,要做一番垂死挣扎。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永昌城有比较坚固的城墙,西路军远道而来,没有重型火炮,不用担心炮火的轰击。再说了,县政府为阻击红军攻城,为几百名士兵配备了新式武器和八百余人组成的壮丁协同作战,只要守住四座城门,居高临下,完全有能力打乱红军攻城的节奏,等待援军解围尚存一线希望。可是当十一月四日,传来凉州西四十里铺被红西路军一举攻克的消息后,段永新企图以县城坚固的城防设施作垂死挣扎的希望基本破灭了。 县长段永新的脸色苍白如纸,看着两位助手:“各位!形势于我们相当不利呀。西四十里铺被红军包围了。如果马司令的部队不能击溃红军的进攻,一旦失守,战火马上就要烧到永昌城。”段永新的分析是符合事实的。红三十军已将凉州西四十里铺围得水泄不通。红三十军两个师把马步青在此设防的两个旅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死伤两千余人后,退缩在数十个土围子里,等待援军解围。 马连长听后,浑身颤抖不止结巴着说: “县长,如此看来红军队伍的确厉害。凉州西四十里铺一旦被红军攻克,永昌城凶多吉少。 ”段永新: “眼下形势的确严峻。不过,我们千万不能丧失守卫城池的勇气和信心,要尽力而为打好护城之战,绝不让红军轻而易举攻克永昌城。” 然而,吴团长却对打好护城战的底气明显不足没吭声,只是礼节性的点头表示赞同县长的意见。 …… 凉州陈家东庄西路军临时指挥部。 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正在研究作战计划。这时候,通讯员把凉州西四十里铺的战斗情况向两位首长做了汇报。随后,两位首长根据敌情变化,重新部署新的战斗方案。 徐总指挥: “如果我军不能尽快拿下西四十里铺,我认为不如放弃算了,毕竟我军的主要任务是西征,不可在此久留,同敌人打消耗战于我军不利,我们的武器弹药只有消耗没有来源。” 陈政委听完徐总指挥的分析,不大赞成徐总指挥的观点: “不妥。我军为攻克敌阵地,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半途而废不划算。”徐总指挥耐心解释: “可是顽敌的阵地固若金汤,我们打不起消耗战。” 徐总指挥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红军抢渡黄河之后,首战吴家堡、大捷一条山,虽然取得巨大胜利,重创了马家军,但是红九军在古浪一战损失比较惨重,两千余名战士光荣牺牲,使九军军事实力大大减弱。部队撤出古浪后,数万名敌人穷追不舍,整个战局对西路军来说相当不利。 徐总指挥见陈政委没有放弃进攻的打算,思考了几秒钟后,又说:“敌人现在归缩在工事里,我军在强攻不奏效的情况下,倒不如撤退算了。”陈政委见徐总指挥要撤退的态度坚决,又分析得合情合理,于是接受了徐总指挥的建议: “好吧!既然这样,马上通知作战部队立即停止对敌人的围攻。撤退。” 三十军结束对敌人攻击后,在军长程世才率领下,先头部队向永昌城进发。 永昌城。 段永新得知西路军向永昌城进发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全体守城十兵处于临战状态。城墙上面除了士兵和壮丁外,为了壮大声势,防御指挥部把城内六千名男女老少赶上城墙,男人们一律手持攫头、洋镐、铁铣。妇女们手拿石头、砖头等原始武器。 三十军的先锋队赶到城墙下面的时候,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准备发起攻击。因永昌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有数百年历史,位于县城中心的钟鼓楼是一座让永昌人引以为自豪的明代建筑物,是古城历史悠久的象征,一旦毁于战火,其损失不堪设想。军长程世才在攻城前告诫战十们,为了保护好文物古迹,在同敌人交战时,尽量多用大刀和刺刀,少用枪炮。在强攻的同时,采取瓦解敌人的办法,和平收复永昌城。因此,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率领先遣队到达城墙下面后,向城头敌十兵喊话: “马军弟兄们!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请你们不要开枪,打开城门。”城墙上的敌士兵和壮丁见城墙下面的红军说话客气,议论声此起彼伏: “啊呀!他们并不象民国政府宣传的那样,都是红头发绿眼睛的人,他们的长像和我们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大冬天他们全部身穿单薄的灰色破烂军装,头戴八角帽,足穿草鞋,打着裹腿。” 杨秀坤见敌人未打枪,进一步做瓦解工作: “弟兄们!国难当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枪口一致对外,打击侵略我们的日本人!” 马连长见士兵们对城墙下面的红军喊话很感兴趣,议论声此起彼伏,怒火燃胸了: “弟兄们!别嚷嚷了!你们千万不能听信他们的反动宣传,他们都是吃人的魔鬼,他们一旦打进城里来,咱们谁也别想活命。” 杨秀坤继续向敌人宣传红军的革命主张: “弟兄们!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我们到河西走廊来建立抗日根据地,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不予我们为敌,红军队伍是不会伤害你们的!” 肩负为党国效命的县长段永新听着城下面红军宣传,胸腔里冒火了。这个老顽固双手颤抖着拿起枪,向城墙下面正在喊话的杨秀坤放了一枪,却未击中目标。 久经杀场的杨秀坤强压胸腔里的怒火,面不改色心不跳,拔出枪: “弟兄们!你们不要执迷不悟了,赶快放下武器,否则,后果自负!” 不知深浅的马连长见县长开枪后,似乎也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枪法,他的头刚在沙包上面晃动了一下,杨秀坤不适时机举枪朝那颗头开了一枪。好家伙,这一枪不偏不倚,正好穿透马连长的脑门心。敌人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他们领略了红军战士的枪法后,军心动摇厌战情趣越来越强烈。 杨秀坤依旧高嗓门喊: “我现在命令你们,赶快放下武器。否则我们的大队人马兵临城下的时候,问题的性质可就严重了。”恰在此时,红军骑兵连赶来了。他们迅速列队,做出攻城的阵势。县长段永新见情况不妙吓得尿湿了裤子: “我的妈呀!这可怎么办呢?” 敌士兵见状马上围上来,极力劝解: “县长!咱们的这些破枪烂炮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抵抗死路一条。” 段永新: “放屁!” 敌士兵愤怒: “鸡蛋碰石头没有好结果。” 段永新: “那你们的意思呢?” 士兵们异口同声: “弃城逃跑吧!” 段永新: “弃城逃跑,国法不容。啊!天灭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有跑了。” 段永新誓死抵抗的心里防线彻底跨了之后,就象一只遇到猎鹰急于逃生的兔子一样,恐慌万状。在两个士兵的搀扶下溜下城墙,向西城门逃去。敌士兵和壮丁见指挥官逃离阵地,顿时乱成一窝蜂,纷纷扔了枪支溜下城墙,追指挥官去了。 这时候,老百姓队伍里出现了几个血性男儿,他们用手里的攫头、洋镐、铁铣等工具拆除东城门的障碍物,打开城门。老百姓纷纷走下城墙,人人脸上喜气洋洋,站在街道两旁,欢迎红军队伍入城。 三十军的先锋队指战员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口号,雄纠纠气昂昂进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红西路军采取攻心战术,瓦解敌人,智取永昌城,成为西路军征西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海子保卫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日早晨,西路军驻守的东关邬家油坊和财神楼两个据点被敌占领后,马步銮团一千二百余人,向驻守在北海子防线的西路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阵地校场山高地进发。 西路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两人面对敌情的变化,重新考虑新的作战方案。三十军、九军、五军,三个兵团的主力部队离开永昌在西征途中,仅留部分队伍在永昌同敌人鏖战。永昌城之东的大部分地区已落入敌手,如果敌人突破北海子防线向城西进发,永昌城就要四面受敌围困,因此要想彻底粉碎敌人包围县城的企图,守住北海子防线是关键,绝不让敌人把存放在那里的粮食、面粉、食油等军需物资劫掠,这些军需物资一旦落入敌手,对处于困境中的西路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徐总指挥忧心忡忡: “邬家油坊和财神楼两个据点落入敌手,敌人已经堵在家门口了,目前的形势于我军十分不利。” 陈政委心急如焚: “是呀!目前要打破敌人的围剿计划,就是要在北海子防线做文章。” 徐总指挥: “我军在北海子存放的军需物资假如被敌人占领,敌人就卡住了我们的脖子。” 陈政委:“ 那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这时候,通讯员从北海子防线返回来,详细向两位首长汇报了北海子防线二六三团布防情况。两位首长听完汇报,认为需要补救的地方较多,于是向通讯员交代了二六三团阵地急需要补救的措施,命令他火速返回二六三团阵地去传达两位首长的指示。 二六三团阵地。 寒冷的西北风在光秃秃的山坡上呼啸着,好像要撕裂山头一样。这里虽然是高地,阻击敌人的疯狂进攻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也存在无掩体的困难。阻击目标完全暴露在敌人眼皮之下。团长熊发庆和政委邹开盛两人正在视察战士们挖好的工事。的确,在冰天雪地硬如铁块的山坡上构筑工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战士们举起洋镐,咬着牙扎下去,震得双臂发麻虎口流血,地面上仅出现一个小坑点。为了保卫县城,完成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指战员们顽强奋战,山坡上出现了无数个掩体。团长熊发庆和政委邹开盛两人顺着新构筑的掩体,仔细检查着。两人每到一处,向勇士们嘘寒问暖。战士们虽然饥寒交迫,但人人精神饱满斗志顽强。 团长熊发庆: “政委,这的确是一场硬仗。马步銮这小子凭着有骑兵团,就想骑在我们脖子拉屎撒尿。没门!” 政委邹开盛: “要不然他能那样嚣张。不过我们团也不是一颗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通讯员来了,向他们汇报了两位首长的最新指示。 团长熊发庆: “两位首长对我团在此歼灭敌人抱很大希望。” 政委邹开盛: “是的。我团可千万不能辜负首长们的希望。” “砰!”一声响,马步銮骑兵团象疯狗一样向二六三团阵地扑来。马步銮骑兵团在阵地战中依靠快速灵活的战术横冲直撞,这次他们的马队向二六三团驻守的高地进攻,却威风不起来了。骑兵团刚刚进入二六三团前沿阵地,遭到反击,数十名骑兵中弹落马。后面的骑兵见前面骑兵丧命,急忙调转马头纷纷逃离。骑兵团第一次进攻失败。 望着敌骑兵溃退的身影,二六三团战士们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团长熊发庆: “同志们!打得好。咱们居高临下作战,敌人是不会占到任何便宜的。” 政委邹开盛: “对!团长说的太对啦。其实敌人都是纸老虎。” 战士们鼓掌后,议论起来: “好!我们要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 败下阵来的马步銮骑兵团跑到中途,正好同马呈祥的直属手枪团碰在一起,象遇到了救星一样,安静下来了。马呈祥在仔细询问了前方红军的情况后,让他的队伍停下来就地待命。之后,马步銮骑兵团援军赶来,三股队伍汇集在一起。马步銮骑兵团二连连长飞速向马元海报告了战斗情况。马元海听完汇报,迅速调集炮兵营三十门山炮和迫击炮随后赶来。这次,敌人改变了进攻战术,让马呈祥手枪团打头阵,随后是炮兵营和骑兵团。马呈祥手枪团进入红军前沿阵地后,敌人佯装进攻,以试探红军的火力布防情况。仅交火十余分钟便仓皇逃离。尔后,敌炮兵营迅速支好山炮和迫击炮,调试好射程。这时候,马步銮亲自来阵地指挥作战。马呈祥手枪团向红军阵地开始射击。红军反击,双方打得异常猛烈。 “轰隆隆!”敌人的炮弹落在二六三团阵地上。三十门火炮齐吼,二六三团阵地被敌炮弹淹没。所有工事被摧毁,许多战士严重受伤。敌人轰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数百枚炮弹把二六三团阵地炸成一片焦土。敌人轰击时,手枪团和骑兵团已经做好出击的准备。敌人的如意算盘是,炮弹的巨大威力肯定把红军战士全部炸飞了,到时侯,炮击停止后,骑兵团首先冲进红军阵地,依靠快速的冲杀战术耍威风。 马步銮气焰嚣张地说: “弟兄们!杀进红军阵地后,刀下不留活口。” 敌骑兵挥起马刀狂呼乱叫: “明白!明白!” 敌炮营完成轰击任务后,敌骑兵象黑风一样涌进二六三团阵地。 二六三团幸存的勇士们,见敌人向阵地杀来,抖落掉身上尘土,摘下头上的八角帽揩掉脸上的污垢,迅速抢占有利位置,打击来犯之敌。 “呼!”团长熊发庆发出反击信号,阻击战士向敌人齐开火,跑在最前方的敌骑兵纷纷中弹落马。骑兵每前进一步,就有数十人毙命。但此时的敌骑兵没有得到撤退命令,谁也不敢撤退。敌骑兵在阵地战,尤其是短兵相接时,马刀威风无比,可这会儿陷进泥潭难以自拔。只有挨打的份儿,不断有人坠落马下。直到最后,敌骑兵实在无法忍受被动挨打的局面,纷纷向后撤退。紧随其后的马呈祥手枪团见骑兵溃退下来,拔退就跑,一个个都像丧家之犬狼狈而逃。 敌人溃退后,团长熊发庆发和政委邹开盛检查队伍的伤亡情况。这次反击战打得异常艰难,虽然取胜,但部队伤亡很大,不足五百人的部队,牺牲两百余人,一百五十余人受伤,具备战斗力的战士只有一百余人。这个在长征时威震敌胆的队伍快要拼光了。当然,敌人的损失也是及其严重的。阵地前敌人的尸体就像割倒在地的麦捆子一样遍地都是。但是,这种消耗战于敌而言倒似乎无所谓,因为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兵力可以补充。然而对于西路军来说,却是灾难性的。部队征西以来,弹药无补,兵力有减无增,新入伍的战士,来不及军训,还不具备作战能力。这些现实问题,对于二六三团两位领导来说,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 团长熊发庆: “政委!我们如果再这样拼下去,这个团将不复存在。” 政委邹开盛: “那么你的意思呢?” 团长熊发庆: “为了这个团,我认为撤退为上策。” 政委邹开盛: “没有两位首长的指示,这样做是要犯原则性错误的。” 团长熊发庆接受建议: “那好!我亲自去总部一趟,把这里的情况向两位首长详细汇报。”随后,团长熊发庆骑着一匹缴获的战马向总指挥部飞奔而去。黄昏时分,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二六三团阵地成了洁白世界。战士们全部成了雪人。 溃退之敌逃回驻地后,纷纷钻进老百姓的屋子里,隆起大火取暖。之后开始满院捉鸡撵狗抓羊,吃喝玩乐。 团长熊发庆从指挥部返回阵地后,向政委邹开盛传达两位首长的最新指示,为了实现西征宏伟目标,总部同意撤退。他们计划在晚上撤离阵地。但总部要求他们在撤离前,必须把存放在水磨里的粮食和面粉转移到安全地方。当天晚上,二六三团的战士们冒着严寒,经过一夜苦战,把粮食和面粉转移到安全地点。黎明时分,战士们在掩埋了烈士遗体,转移完伤员,余部撤退到县城之西某高地设防,继续阻击敌人的进攻。北海子保卫战歼敌四百余人,击毙敌营长二人,连长七人。 红西路军在永昌庆祝“西安事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永昌大地降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大地洁白,四野茫茫,分不清那是道路,那是沟渠。冰雪压弯永昌街道路两旁树木的枝头。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徐向前总指挥和陈昌浩政委起床后,两人拿起扫帚清扫院里积雪。两位首长边扫雪边交谈。这时候,电台操作员王小雷把野外部队的作战情况向两位首长做了汇报。 陈政委:“昨晚敌人果真怕冷没骚扰我军。” 徐总:“是的。我军正好趁此机会把部队给养搞好。” 两位首长看法是一致的。部队渡黄河后,红西路军一路急行军,在一条山同“二马”军队打了一仗,接着又在古浪同马匪军血战一场。全体将士是在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同马匪军开战的。红西路军虽然在永昌县建立了第一个西北抗日根据地,但要解决部队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十分困难。将士们依旧穿着过草地时的单薄衣服和草鞋,在冰天雪地忍饥受寒,同凶残的马匪撕杀。许多将士没有倒在敌人枪口下,却让饥饿、严寒、伤病等夺取了宝贵生命。 两位首长扫完积雪,走出指挥部从南门蹬上城墙去巡视。守城战士见首长前来视察阵地,纷纷从城墙垛口爬起来,他们全部成了雪人,许多战士的腿脚失去知觉站不起来。许多勉强站起来的人,走路时一摇三晃显得非常吃力,但是,顽强的将士们精神状态很好。两位首长握着战士们冰冷如铁的双手,向他们投去钦佩的目光。 陈政委:“徐总,短时间内要解决部队将士越冬棉衣问题不现实,就把那些收购来的羊皮发给战士们,把羊皮制成简易的羊皮筒子,你看怎样?” 徐总满口赞成:“好,好办法!眼下,在我军用物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这倒是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好办法。” 两位首长视察完阵地,心情沉重地向军部走去。 这时候,王小雷操作电台突然收到一则中央社关于“西安事变”的电讯。王小雷欣喜若狂冲出机要科向首长报告喜讯。他到在鼓楼拐角看到两位首长的身影,他加快了奔跑节奏,心急加路滑,摔倒在地。他爬起来顾不得弹去身上的雪屑,雪人一样站在首长面前: “报告……两……位……首……长!”因为太激动说话语无伦次。 徐总诧异地问:“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王小雷喘口气说:“西安事变爆发了,蒋介石被扣押。” 两位首长听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几秒钟后,两位首长从惊喜中楞过神来。 陈政委惊喜地说:“太好啦!好呀!” 徐总激动万分地说:“好!天下有太平的希望了。政委!咱俩马上回总部去,把喜讯告知西路军全体将士。” 陈政委爽朗地笑了,说:“好好好!” 两位首长脚步带劲地赶到指挥部,把西安事变的喜讯告诉战十们,大家立刻狂欢起来了,有人敲脸盆、有人敲碗、有人敲水壶,总之,凡是能用来表达激动心情的工具,全派上了用场。战十们说着笑着跳着。两位首长加入到狂欢的队伍中,一起分享无比快乐的喜悦。将十同乐后,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狂欢后,陈政委说:“徐总,咱们针对西安事变,召开军政委员会议研究一下西路军的去留问题,马上报告中央军委。” 徐总欣喜地回答:“好!” 徐总同陈政委走进指挥部。两位首长研究了会议主要议题后,陈政委喊来通讯员,通知军政委员下午两点到总部开会。 会议准时召开,会议室里塞满了顶风冒雪赶来参加会议的军政全体委员。尽管天寒地冻,可是每一位指战员的心头如春风荡过,人人喜气洋洋,大家的目光充满兴奋、胜利、喜悦,满屋子都是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 会议开始后,徐总兴奋无比地说:“同志们!西安事变为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是我党坚持抗日、反对内战主张的伟大胜利,是张杨两位爱国将领爱国的伟大胜利。西安事变爆发为西路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估计近期内‘二马’军队不会有大的军事行动,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紧休整。红西路军是回陕北去还是到新疆去,我们等待军委的指示。” 陈政委接着说:“我完全赞同徐总的意见。老蒋天天都在思考着怎样消灭共产党,他一辈子在耍马猴,这次弄巧成拙了。我们红西路军征西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战斗中度过,将士们的体力消耗殆尽了,加紧休整十分必要。政治部要迅速把各苏区的秧歌队组织起来,明天举行声势浩大的军民同庆西安事变活动。我们要把明天的庆祝会搞得热热闹闹,要从战略高度开好这次庆祝会,这是瓦解‘二马’反动军队,进一部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活动,要让河西民众充分感受到共产主义的精神火焰,坚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的理想和信念。” 委员们鼓起热烈地掌声。 两位首长讲完话,征求完委员们的意见后,决定请示中央军委关于西路军的去留问题。 十二月十四日拂晓,全城军民不约而同早起床,人人喜上眉梢。人们匆忙吃了山药拌面汤后,便一窝风奔出家门,扭秧歌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向集合点奔去。敲锣打鼓的青壮年男子汉,背鼓拿锤向聚点奔去,爆竹声刚停下来,人们的欢笑声又起来了。 红西路军的神经中枢指挥部,全体将士兴奋得彻夜难眠。徐总和陈政委两位首长围坐在油灯下讨论一个通宵。尽管通夜熬眼,两位首长脸上无半丝倦意。爆竹声响起来后,两位首长走出屋子,站在院子活动筋骨,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恢复体力。 嘹亮的军号声把全城人的心撩拨得痒痒的。部队集合好后,两位首长分别做了简短讲话。前进剧团秧歌队在前,队员腰缠红丝带,手拿五颜六色的纸制花朵。之后是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紧随其后是守城将士组成的方队。陈政委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队伍出发了。 城内四隅的秧歌队接到出发命令后,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鼓楼方向前进。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那样急,那么响亮,就象万马奔腾,怒潮狂涌一样,一阵阵滚过县城上空。 两位首长在中华苏维埃永昌县政府全体成员陪同下蹬上鼓楼,锣鼓声停了,人们欢天喜地等待首长讲话。徐总用浓重的山西口音: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西安事变的爆发是中国共产党促蒋抗日的伟大胜利,为国共两党建立抗日联合战线奠定了基础..,”徐总把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讲得十分透彻,使全体将士对西安事变这个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徐总举起拳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鼓楼下观众万众一心齐声吼。 陈政委最后说: “同志们!乡亲们!西安事变可喜可贺!十二月十二日这个特殊日子将永远载入史册。跳吧!把美丽的舞姿献给伟大的党,献给抗日英雄们..!”顿时,鼓楼下面再次成了欢乐的海洋。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