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66
专题名称: 功臣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45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是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的一部分,这项工程的建成将整体改变北海子湿地景区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大家娱乐有地方、休闲有场所、健身有去处。 在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建设时期,几次遥望武当山,想亲眼目睹陡山险地的施工现场。说来也巧,正赶上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组织全县文化界人士参观北海子景区的活动,借此机会了却我心中夙愿。 在集合地出发,汽车从武当山砚洼沟新筑的水泥公路入山,路两边的山头已绿化,喷水管突突地在大大小小的山坡上飞喷,阳光下形成了无数条彩虹,滋润着林木和野草碎花,新栽的树木已长出嫩枝翠叶,弥漫的水雾使绿色植被更加青翠诱人,一种爽心悦目的美感袭上心间。真没想到经过3年不懈努力,这高山陡坡、沙砾岩石山地所栽种的各类树木已成活,绿色植被群已在山体扎根生长。后来亲眼目睹武当山到狮伏山约2公里长的人工绿化带为之惊诧,更为县城北这绿色屏障欣慰。听主管北海子湿地景区建设的县领导介绍,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三山的绿化面积已达5000亩,架设供水管网90多公里,这庞大的山地绿化工程不知付出了建设者们多少艰辛。 越往里走坡度越大,山路两旁堆积着运输车卸下的各类建筑材料,挖豁的山体裸露出崭新岩石层,仔细搜寻除了整齐匀称的鹅卵石层外还是鹅卵石。上山的坡度越来越大,车吃力地爬行,一丝莫名的担忧潜入心底,看看大家若无其事谈论着汽车爬坡时发生的危险事例我心释然,一种山高车为顶的自豪感涌起。 在已具雏形的山顶停车场下车。来到山顶,武当山施工现场一览无余,各施工地的建筑雏形身披绿色防护围衣耸立在各个山头,脚手架上的工人们头戴橘红色安全帽有条不紊地忙着各自工作,往日空阔安静的武当山不时传来哐里哐啷、叮叮噹噹的各种施工声音,玉皇殿、大成殿、南天门、真武殿、东岳殿、三清宫、三宝塔、二天门、王灵宫、娘娘殿等施工地依蜿蜒山道分立在各自的山头,呈现着施工时的热闹与喧嚣。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峰从南边向北层层叠铺开来,走廊上空飘逸着白色雾气,色彩鲜明的县城楼群掩映在绿树丛中格外静谧。旷野上阡陌纵横,分布的村庄被绿树相拥点缀着这酷似仙境的走廊胜地。正感叹身在其中却不识其“庐山”真面目,话筒中宏亮的声音打断了思绪,景区办的领导已向大家介绍整个北海子景区的总体设计和武当山景区古建筑恢复工程的建设情况。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玉皇殿、南天门、真武殿、三宝塔等施工地,尤其正在施工建设的三宝塔地基上十几根钢筋水泥结构巨柱让我吃惊,想探究工程建设所需的大量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是如何运到山地高峰?发现了一条伸向山下的索道,原来三宝塔建筑材料就靠这条索道运输,想再寻几条现代化的运输索道线可再没有找到,正纳闷其他施工地靠什么来运输建筑材料?一匹驮着建筑材料的骡子进入我的视线,接着是两匹,三匹,一支骡队,骡背上驮负的重物已使骡子腰部微微塌陷,但它高昂的头和铿锵有力的蹄子告诉人们它能行,只见那蹄子一步一步紧抠着石砾遍布的山道稳步行进。 看看由民工牵着的一匹匹骡子,再看看正在恢复建设中的一座座古建筑,那里的一片瓦一锹水泥都是骡队运来,在运输业高度发达的时代真叫人有点惊诧。一一排点现代各类运输工具,在此境此地骡队的确是首选,看着这走过千年的古老运输骡队,想到它们曾不辞劳苦驮着告老还乡的明代胡阁老回到家乡永昌,把显示荣耀的大红幡子螭俿红棺材文化风俗带来,激发着边地百姓对后代的文化教育。如今,它们带着古老的骡队精神一路走来,完成着恢复武当山古建筑工程大部分施工材料的运输任务。 武当山景区各施工点的材料运输,运用现代运输和古老运输相结合的办法,先用汽车把材料拉到山下,再让骡队或索道运到施工地,索道只有两个施工队在用,一条是山下到三宝塔的,一条是山顶到玉皇殿的,其他施工地全是靠骡队运输。这些骡子在陡峭的山间默默地创造着人间奇迹,如蚂蚁般弱小、沙蜥般灵活、牦牛般负重的骡子穿行在弯曲的走廊山道,完成着各施工点在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运输任务。同索道、汽车相比它们的成本最低廉,同工作强度来讲它们的回报最低,看!山下、山间默默地绕行的小小身躯以锲而不舍精神承载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山上建筑。 武当山运输骡队最初有19匹骡子组成,后来减为16匹。它们早上6点多上班,中午休息1个多小时,下午一直运到晚上7点多收工,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骡主人的支配下运输着沙子、水泥、钢筋、石块、木头等各种建筑材料。体格大些的骡子一次约驮500多斤,小的驮300多斤,为了便捷运输,骡主人准备了装载各类建筑材料的器具和支架,有钢条焊接的,有竹子或柳条编织的,式样不同装载的货物也不同,他们要装载什么货物就在骡子身上安放什么器具和支架,这些支架是骡子的主人根据驮运货物情况设计的,极为实用。在山下的骡棚旁我曾见到了许多骡背上放的支架和器具。 在下山的人行步道旁,正碰到骡主人把一袋袋水泥往骡背的支架里装,我领略着骡子默默地负重精神。先左右各放1袋,后又在中间放2袋,每放一袋水泥时骡子会因重物冲击站立不稳,蹄子或前后或左右移动,我担心骡子身上驮负重物过重那纤细的腿会支撑不住,再看着骡主人不紧不慢有条有理装着货物,我的担心退去了。装好一匹骡背上的货物后,主人就在它身上轻轻一拍骡子就自觉前走几步立在一边等待,等其它骡子身上的货物都装好后它们在骡主人的引领下一匹紧随一匹不紧不慢走向目的地,身影会很快消失在山涧谷低,间或又突然出现在山梁坡地,等你说说笑笑后再找骡队,它们已卸下货物原路返回了。 走在注入人性化元素的人行步道上,感受着石级台阶和鹅卵石步道的不同风格,险道旁仿木防护栏透着古朴的原木风尚,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感涌出。人工种植的小树苗经几年的精心护理已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走进步道两边树木自然成长搭建起的凉棚里,感受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美妙。在半山腰施工防护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施工人员指挥我们转入另一条下山的石级道时,一条不被人注意的骡道出现在眼前,处于对骡子的敬佩我选择沿骡道而下。走在弯曲的骡道上脚下响起扑扑的沙土,沙土中细碎的骡粪散发出阵阵青草味,如同秋收时田野中麦草的草香味,有着刀耕火种祖先的勤劳质朴味。原来山间并没有这些路,骡子走的次数多了便形成了一条条印着无数蹄印的山间小路。很少有人去想骡队在这条道上所流的汗水,所付出的艰辛。沿陡坡的惯性下山,发现山口堆积着许多建筑材料,这就是骡队装货的地方,每个施工地都有自己建筑材料堆积地,旁边自然有一条骡队走下的骡道,那一条条骡道将在岁月中悄悄消失,这骡道上留下的骡队精神将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财富。 百年后,人们历数武当山景区建设功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支骡队,没有人会把如此庞大、辉煌的建筑工程与小小骡队联系起来,更没有人想到这一座座建在山顶的庙宇、宫殿、宝塔所需的建筑材料是弱小的骡子凭它那单薄的脊梁驮运来的。翻阅书籍,想找找1993年修建武当山庙宇、宫殿时运输建筑材料的工具,最终没有找到一点文字记载,走访才知道历史有相似的一幕,1993年往山上运输建筑材料的是骆驼,这些不会说话的牲畜解决着不同年代往山上运输货物的难题。 说到此我仿佛看到骆驼、骡子的主人,弯着腰和自己的牲畜一样默默无闻、不知疲惫的穿梭在弯曲的山道中,他们呵护着自己心爱的“搭档”,一趟趟往山上运送着建筑材料为景区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力量。是他们造就了骡队精神,可惜我们没有留下他们和他们“天使”的任何资料,只好粗略记述一笔作为对他们的感谢与敬意。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