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老汉与三清宫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64
专题名称: 张二老汉与三清宫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450.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讲述故事者已记不清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 只记得那时县城北约二公里处的武当山山根住着几户人家,山下是几条蜿蜒向东的河道和大片水泽地,河道两边树木浓郁、灌木茂盛、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下游沼泽地格外幽静、神秘。山上建有庙、观、塔、亭等一些建筑,与山下河道南岸绿树丛中的永昌第一禅林金川寺遥相呼应。这里虽然风景优美,但村庄不起眼。若不是山上三清宫张三爷在此歇脚曾留下点故事,谁也不会把这个小村庄留在记忆里。 村庄里住的几户人家靠种田、放牧为生,其中有个叫张二的男子,父母早亡,三十多岁才娶了一位比他小十岁的贫家女子。婚后已有年了,张氏并没给张二生下一男半女,张二也没说什么一转眼张二成为张二老汉——此称呼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天,外村人来找一个叫张二老汉的人,问村上的人都不知道,经了解体貌特征才知道是住在路口的张二,有人笑着说他还没升级呢,问路的人一脸茫然,周围的人笑了。按当地人的习惯没有子女的人不能叫老汉,但常有人找张二老汉,大家也习惯了这个称呼,也开始叫起来。 亲戚、邻居也劝张氏先抱个孩子养,说养人家的孩子会招来自己的孩子,张氏早就有这想法只是张二老汉不发话她也作不了主,一次在亲戚、邻居的撺掇下。张氏向张二老汉说起抱养孩子的事,张二老汉听了摇了摇头,“顺其自然吧!”张氏拗不过男人只好做罢。从那以后,张氏一有闲暇就到武当山山门的大觉寺念经祈祷,到百子洞去求观音,张二老汉仍和往常一样干完活就上武当山闲逛去了。 那时的武当山草木茂盛,百年榆树、松树、云彬随处可见,绿树成林遮云蔽日,林间树沟交错、杂草丛生、层次有致。榆树沟的榆树在沟中长势茂盛(如果你现在进入武当山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当年树木的根),有水绕沟流淌水声潺潺,冰川纪形成的天然八涝池常年积水,去饮水的野生动物随时可见,不远处的四台子庙香火旺盛,点将台威立山口,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吸引许多僧侣道士在此修身养性,儒、释、道三教的殿堂宫塔立于不同的山头,供游人歇息、赏景的亭台楼阁也有不少,来武当山拜佛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一天,张二老汉闲溜到三清宫听见一道士在里面布道,就停下脚步在门外听,顿觉心境开阔神清气爽,便走进三清宫向布道的道士施礼,旁边的道士告诉他,布道者是名道张道士,张二老汉迫不急待的向张道士问道。不觉已天黑,掌灯时张二老汉告别三清宫的道士匆匆回家。张氏道:“咋才回来吃饭,饭都凉了。”张二老汉就把自己在三清宫遇名道张道士讲道的事说给了张氏。 张二老汉所遇到的张道士就是民间传说的张三丰,张三丰会飞檐走壁、踩水踏浪;也有人说是张秦安,人们叫张秦安是因为他早晨从永昌出发晚上就能到秦安(秦安在现在的天水地区),常云游四方居无定所。 自那次后,张二老汉一闲下来就去三清宫,每次上山都要带点素食果品,时间长了不去就觉得心里空当当的。道士们见张二老汉心诚,就开始给他布道,听的多了张二老汉在周围人中也开始讲道,可张氏她才不管佛、道只要教人向善做好事她就帮忙。 张二老汉家住在路口,去武当山赏景、拜佛的过路人到他家讨碗水或借宿是常有的事,因此找他帮忙的人也多,夫妻俩每遇到求助的人总是热情帮助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村里人见张二老汉家人来人往也常来他家闲聊聊,忙碌的生活让老俩口很充实。 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村子里的村民常到河滩采集芨芨、柳条、刺灌(毛儿柴),用芨芨、柳条编笊篱、笸子、筐子,张二老汉也想到河滩割些柳条来编笸子,前几日舅奶奶(张氏的弟媳妇)念叨着没使的笸子,山上三清宫里的笸子也开洞了。别看张二老汉人老实,编得家什可俊巧了,亲戚、邻居常央求他编笊篱、笸子他从不打推辞。 那天下午张二老汉来到河边,西阳洒在整个河滩,树叶、草尖、野花泛着耀眼的光芒,河水中的点点金光跳跃着流向远方,各种景物的影子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河滩显得格外幽静、迷人。张二老汉曾站在武当山上看到似白色锦缎从西向东飘绕的河道,此时完全是另一种模样,河道时宽时窄,宽处有十几米,站在河岸这边看不清河岸那边生长的植物,河水看似平缓实则急速,水面上泛起因撞击河底石块的不同波浪,大石块旁水花飞溅水声哗哗;窄处,河道只有三、四米宽,水流更是湍急漩窝不断。分岔处河水柔顺地流入不同的河道,时分时合、时缓时急的河水似蛟龙互嬉又如独龙神游。张二老汉想起暴雨季节和祁连山雪水融化时两三尺高的浊浪一浪急赶一浪争相前奔,喧嚣声似万马奔腾在家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河水漫到岸上流入大大小小洼地,面积在不断扩大,洪水每次都溢到离村不远的庄院墙外。 张二老汉来到灌木丛中,发大水涨起来的水早已落去,柳橔一墩连一墩分布在裸露的河床上,他用镰刀割着柔软柳条,不一会就割了许多。正值西阳西下,热闹的鸣叫的鸟雀们让他停下了手中的活,顺着叽叽喳喳一浪高过一浪的鸟鸣声看去,有在空中盘旋着不断鸣叫的,有叫一两声飞向远方的,有只叫一声急匆匆飞入芦苇丛中的,水洼地茂盛的芦苇一片连着一片,也有独成一片,这里是鸟雀们筑窝安家的好地方。张二老汉没想到自己经常出没于这里竟没发现如此迷人的景色,他干脆把割下的柳条用芨芨拧了个腰子捆起来放在一边,自己欣赏起这西阳西下的河道美景。 成双成对的野鸭、野鹅在水洼中自由的戏嬉,羽毛华丽的野鸡咕咕地叫着,稍有动静就扑愣愣地从这边的灌木丛中飞出在空中盘旋一会儿落入那边的灌木丛,河床上除了榆树、杨树、柳树外,还有野玫瑰、黄刺梅等其它權木,微微垂着红穗子的红柳和四平八稳的不动神色的刺儿柳在这一季节疯长着,整个河道除浓浓的绿色外也不失绚丽色彩。下游沼泽地一片幽静,人们说“沼泽地吃人”,不熟悉地形的人一般不到那里去。沼泽地的静谧常引着豹子、野猪、岩羊、野兔、狐狸、狼等动物出没,偶会碰到狼崽子和兔子等小动物陷入沼泽地。 太阳快要落山时张二老汉寻到刚才放下的柳捆,背起就回家。到院门前见一只兔子停下脚步机敏地瞅了瞅他,而后飞奔上山,张二老汉想起前不久一只美丽的花狐狸带着小狐狸卧在他家院墙边晒太阳,邻家的孩子们想惊忧被张二老汉撵走了。走到院中,他听到屋里有人在说话,仔细一听是武当山三清宫的张道士,张二老汉三步并作两步的急跨进家门向张道士问好,又向张氏嚷嚷着赶紧端饭菜,其实张氏一看尘风仆仆的张道士心中就已明白,先端上了茶水馍馍然后就赶紧做饭,这不正说着要端饭呢,张道士说等等,话音还没落地张二老汉就进来了。张二老汉和张道士边吃边谈,他从张道士口中听到了他云游中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在兴喜的同时叹了口气,张道士捻着胡须道:“一切会好的。” 张氏在忙碌中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那年张二老汉已四十六岁。张氏小心地保养着腹中胎儿,第二年年初生下一女,张二老汉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一大早带着素食果点就去三清宫报喜。张氏出月后,也带着素食果点到百子洞还愿到佛堂诵经叩谢,孩子的出世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一天,外出云游的张道士在门外高声叫道:“贺喜,贺喜,该来的就来了。”张二老汉走出门吃惊地望着张道士,张道士又说:“祝贺你老来得女,不过,你年尾还有一喜,好好布道吧!”说完揭起门帘进了屋,张二老汉赶紧摆上素食果点让张道士享用,俩人又畅谈了半晌。 没想到几个月后张氏又怀孕了,起初自己还不知道,发现孩子晚上常睡不安稳哭闹,请来村里的王奶奶给瞧,王奶奶一看笑了,“娃娃好好的睡不安稳是不是肚肚饿了,你奶水不够给娃娃贴补点糊糊吃。”停了一会王奶奶又说“你身上来着没有?”张氏说:“没有”。“你可能又怀上娃娃了,是肚子里的娃娃把奶水抢干了。”张氏一听吃惊了,这惊中她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一年年未张氏又生下了个儿子,应验了张道士说的一年双喜。 张二老汉为自己老来连生两个孩子而高兴,更为老来得子兴奋忙碌。儿子不知不觉已四岁,那年夏天,孩子跟着村子里几个大一点的男孩到水泽地中找鸟蛋,大孩子走得快他跟来跟去竟掉队了,自己向沼泽地走去,等发现脚拔不出时孩子吓得哭了起来,身子越动越往下陷,哭叫声让其他大孩子们听到,发现是张二老汉的儿子陷入沼泽地,孩子们飞奔到村里去叫人,等大人赶到刚才陷到淤泥地里的孩子已经不见了,沼泽地不停地泛着泡泡。夫妻俩听说儿子陷进沼泽里跌跌撞撞地随后赶来,没见着孩子,像两滩泥一样滩在地上哭泣,凄惨地哭声让在场的人落泪。 儿子如镜中花水中月留下了以前的身影,张氏思虑过度一病不起。张二老汉闷闷不乐地来到三清宫想找张道士诉心中的苦,守观的道士说张道士云游去了,张二老汉和守观的道士聊了会就下山了。 第二年开春,张氏能起床了,只是在家料理家务。一天下午,女儿和一群孩子在门口的路边玩,张二老汉站在门前叫女儿回家吃饭,,女儿一听爹爹在叫一蹦三跳的往家里蹦,张二老汉见女儿已过来正要转身,一辆无人驾驭的马车飞奔过来,眼看就要砸着女儿身后的小男孩身上,他一个箭步冲到小孩前,一把抓起小男孩抛到一边,自己却被飞驶的马车撞倒,车轱辘从他身上压过腰部骨折,张二老汉在了炕上一趟就是几个月。 一天,云游回来的张道士不声不响地走进张二老汉家,见趟在床上的张二老汉一脸愁容就笑着坐到他身边,张二老汉就把自己家中连连发生的事说给张道士,叹息自己这个样子以后咋种地,张道士安慰道:“不愁,不愁。”只见他手持长毛掸,喊了声“进来!”只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从门外走了进来,张二老汉觉得这孩子酷似自己死在沼泽地中的儿子,不觉泪水涟涟,只见孩子走到他身边叫了声“爹”,张二老汉吃惊地看着,张道士道袍一甩说:“我给你送儿子来了,你咋哭了?”“儿子?”又一声“爹”,张二老汉这才明白,叫道:“我的儿子没死,老婆子,我们的儿子没死。”张氏听到赶紧从厨房里跑来,一见眼前的这个男孩,就是自己日想夜思的儿子,激动的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 原来,张道士下山有急事,路过沼泽地时听到微弱的“救命”声,见一孩子陷入沼泽地的淤泥里,陷得只剩下胳膊和头,他腾空而起,“嗖”用力一甩长毛掸拴住孩子胳膊,而后身体向后一退,一道白光划过沼泽地上空孩子被带起。救出的孩子已脸色发紫呼吸微弱,加上用力过猛孩子胳膊已脱臼。张道士没多想抱起孩子就到附近去救。可这一去因急事没来得及把孩子先送来,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一熟人养病,自己匆匆去办事。事办完张道士来把孩子接上,本想送给张二老汉,可又生出其它事直到现在才来。张二夫妻听了给张道士连连叩头,张道士说:“不用谢我,谢你们自己吧!这都是你们平日积下的德。” 村中人知道后争相来看孩子,都说张二老汉的儿子死而复生,这事很快传开,越传越离奇,远近知道此事的人都来武当山三清宫拜张道士,起初张道士还在,后来张道士云游去了。人们再也没见到他。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