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子银花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58
专题名称: 北海子银花泉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43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陈氏银花,原是永昌陈家庄人,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许配与驻军千户文振为妻。婚后,小夫妻感情甚笃。只是聚少离多,几年了,还是无一子半女。陈氏恪守妇道,孝敬公婆。 那文振原是郭琥将军麾下招募的一员军士。为人耿直,骁勇善战,跟随郭琥将军平定羌敌,大战乌牛坝,屡立战功,终将晋升为千户将军。 当陈氏得知丈夫升任为千户后,心中亦喜亦忧,为丈夫的成功而喜,为他的安危担忧。这时,文振捎信来,说过几天回家陪她过年。陈氏喜极而泣,孤守空房又快一年了,终于等来了丈夫休假与自己重逢的日子。 就在陈氏焦急和喜悦中盼望时,文振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连夜开拔到古北口黑涝池驻防,春节不能回家了。陈氏心中失望至极。她想去黑涝池探亲,又怕路途遥远,兵荒马乱的,自己一个小脚女人,多有不便,终未成行。 几天后,陈氏接到信报,文振在黑涝池遭遇匈奴骑兵伏击。此时,正是隆冬腊月,文振带领千余人,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飞雪,连续行军,早已人困马乏,腹中饥肠辘辘。又遇强敌伏击,许多士兵建议文振就此撤兵三十里扎营,向郭将军求援。 文振带领几个仆从,乔装打扮,悄悄察看地形,黑涝池易攻难守,如不能及早杀出重围,自己和这千余人不被杀死,也会被饿死、冻死。 文振陷入深深地苦闷中。最后,他决定单枪匹马杀出重围,以声东击西的方式引开敌军,另派人马向郭琥将军求援,以此挽救大部队。他将千户将军印交给了自己的把兄弟赵思义,代行千户职权,自己则冲出重围。怎奈敌人早已得到线报,准备了足够多的弓箭手,单等文振冲出,万箭齐发,可怜文振被乱箭穿心而死。好在他暗中安排了另一路人马,从包围圈薄弱的另一侧冲出,向郭琥将军报信去了。 郭琥将军亲率大军,与赵思义里应外合,两边夹击,打败了匈奴,抢回了文振的尸首。时年,正是明嘉靖四十一年冬,陈氏银花刚满二十八岁。 陈氏得知丈夫战死,几次哭昏过去。但是,她想到丈夫惨死,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拿起武器替夫报仇,只有以死殉情。她强打精神,迎着寒风,将丈夫的遗骨盛殓后扶柩回乡归葬于祖茔。陈氏一心求死,欲随丈夫而去。 她趁人不备,洗梳一番,换上干净衣服,解下腰带,挽个死扣悬于房梁,将脖子一伸套入扣中,踢掉脚下小凳,闭上眼睛等待死神。 正巧,赵思义的媳妇菊花,与陈氏关系极要好,两家原是邻居。这些日子她默默陪陈氏落泪,时时留心,怕她想不开做出什么蠢事来。这时,她忽然觉得心绪不宁,右眼跳个不停,心里一急,赶紧过来敲门,无人应答,用手指沾了唾沫捅开窗户一看,果然陈氏已上吊。她哭喊着:“来人啊,救命呐!”邻居们听到喊声,纷纷赶来,撞开门,这才救下陈氏。可是,陈氏依然如故,求死心切,又连续寻死两次,都被细心的菊花及时发现,苦苦相劝:“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虽不能替夫上阵杀敌,却可以孝顺公婆,替夫尽人子孝道啊。”陈氏这才恍然大悟,绝了寻死念头。 从此,陈氏用文振的抚恤金购买了一辆纺车和一些丝线,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线织布,浆洗缝补、端茶供水,烧火做饭,尽心奉养公婆。几年后,赵思义也阵亡了。菊花与陈氏相依为命,共同织布纺麻,贴补家用。 这天,正是四月八庙会,两个孀居女人,素服淡妆结伴赶集,然后,向北到观音寺来烧香,为亡夫祈祷。由于天热,两个小脚女人步行走得口渴身乏,便到庙旁的树下歇凉,顺手捧起观音湖中的泉水鞠入口中解渴。 忽然,陈氏惊异地:“呀”了一声,菊花慌忙问:“怎么了?”陈氏说:“这湖里的水入口丝丝甘甜,清爽透脾,不比我们寻常的饮用水。”陈氏说,从小就听她爹爹说过,永昌这地方气候干燥,冬冷夏凉,四城皆美,有八大景,十大观,自古是文人雅士、武将名宦们游览的胜地,也喜欢取北湖泉水煮茶饮酒品茗、赋诗作画。不如我们姐俩在这里搭建茶棚卖茶,可好?一定能改善目前的生活,菊花当即赞成。 两人搭了个简易茶棚,挂出银花茶屋招牌,五更起床,洗杯烫壶,打水煮茶招揽生意。果然,那些名人雅十或贩夫走卒,都喜欢来喝茶乘凉。银花冬天涪制了红茶暖胃;夏天,冰镇了绿茶消暑解渴。 逐渐地,人们慢慢知道,银花就是舍身救险的文振将军遗孀,大家很是感佩,纷纷前来照顾生意。而银花卖茶,诚信经营,薄利多销,从不制假售假,赢得了许多好评。当时的县令品尝了银花调配的茶水后,感叹不已,又见泉水四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当即提笔命名:银花泉。银花更加珍惜荣誉,以卖茶为生为乐,直到七十九岁,无疾而终老。 后来,银花泉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泉眼,泉水清雅甘甜,沁人心脾,人们已分不清哪是银花泉水,哪时其它泉水,便称之为乱泉子,又因为它在城北,称为北海子。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