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上万神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53
专题名称: 武当山上万神泉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410.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巍巍武当,风光壮丽。望青山晴岚之气,听金川潺湲之声。此地是一块馥郁的奇秀之地,也是永昌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殿宇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光绪六年(1880年)相继修葺。(孙氏九世道教宗谱记载)。 武当山坐落于北海子的西北部,高山阻挡北风的侵袭。山下川地,视线开阔,草木繁茂,生气旺盛。山前有一湾河溪,似银玉带闪烁缥缈,风光无限。湖畔水流,泉眼密布,溪水淙淙。青杨红柳夹岸,野花争艳,百草茂密。溪水清可见底,且溪流湍激,水声汩日,颇为悦耳。湖地浅草和茵,马莲花绿肥蓝瘦,沿途鸟语花香。河坝上下水磨相望,槽水激流,冲动那水磨下的木轮,水花飞溅,浪涛昼夜唱个不停。草地上漫滩,牧童归去,沙石土路,人多往来。 一条大路直通武当山下,来到此处,松柏参天,柳杨成荫。近前一座木制牌楼坊,坐东西方向,牌坊宏伟高大,上镌刻四个大字,“乐到吾山”,行书体。走过牌坊是一块场地,建一座古戏楼。坐南向北,建筑壮观每年端阳节,武当山道教庙会都在这戏楼上供神唱大戏。 武当山上,峰峦相套,屈曲着盘旋路上去,从上到下就成了十八道曲线。山巅上人们称宝顶的玉皇大殿、南天门宏伟壮观,山左、山右依山势高下错落布局,殿宇层垒,磊落宏伟山上古建筑群有二十多处。因建筑群年代久远,有不少殿阁惜年久失修,彩绘多已削落,殊少美感。山间旋转,路道狭窄,绕过山中下一个山嘴子去,便是险中之险的所在古建筑“张仙洞”路在山洞东岸,上面是山,下面是悬崖。这个洞历来很神奇,来求者很灵验。山势很挺拔,虽然山上还缺少着草木,因天气年年雨水多,雪多,然而满山谷都长满了青葱的长草和矮小的灌木,都益有青色的抗旱小草花,在西北有这样的青山可看,那是很让人满意了的风景。 从东面的山谷走下,半山腰间“医神保生殿”后山谷中,王灵宫的右侧山下洼,有一清泉,四季泉溢水多流,人们称青石泉,又称蛤蟆泉,后改为万神泉。当年的武当山年年雨多,雪多,万神泉,泉水横溢,细水长流。在几十米处一石岩壁渗出的泉水,晶莹剔透,趟在长满苍苔的石岩壁上,汇成泉流,悬泻而下,其声訇然,连绵不绝。其势如银河落地,粒粒水珠满盘皆溅。清晨游人置身在前,水气似雾,凉意沁人。令人心旷神怡,如履仙境。这里有一个故事:清康熙年间,武当山上住着一个道士,姓万,是外来河南人氏,他从东游到西,来到永昌落身,就到武当山常住在山顶玉皇僧舍殿内。几年后道士忽然身患了个病,他的腹部一天天发胀,吃饭不多,后腹部大了,饭一天天也吃不下,就到县城找郎中医诊,郎中说他得了鼓肚子病,道士天天吃药治疗,可病情一天天加重。身体也垮了,上下山不方便了,他最后一次来到县城药铺给郎中说“我再下山看病取药很困难,请你给我配成磨面药多带回山上吃”。回到山上后,由于病情的加重,走不动路,下不了山取水,山上没水吃,就要渴饿困死。一天他正发愁没法取水去,忽然想起半山腰间的那个泉,因这个泉的水平日人们都嫌脏、嗅,泉上面有一块大青石,石头下面常有好多癞蛤蟆出入,泉水上面有不少脏物水泡。游人一到泉前,一看泉中水脏,没人喝。万道士为了活命也不顾泉水脏,就动身想去取水,但心动身动不了,想办法手中住了木棍,慢慢地走动,走不动就爬,好不容易来到泉前,他非常激动,好多天都没见水了,一下子爬倒在泉沿上美滋滋的喝了一肚子水,他才感到浑身有力量了,翻身趟在泉旁闭目深思,心中喜想:我有活路了,这泉水才是他生命中的火花,救命水。他立即想不能等死,一定要活下去,能活几天算几天。就用这没人喝的脏泉水生活、吃药维持生命。万道士隔数天挣扎着来取水,爬不动就趟在泉旁过夜,就这样吃泉水已过半年,他发现腹部消了,肚中也不胀了,饭也能吃多了,药也吃完了。 一年中他没下过山,在山上生活吃药,病情完全好转。患了绝症的万道士进城去买药,城中药铺的郎中很惊呀,城中许多朋友们都不敢相信,第二年万道士感觉身体完全好了,中药也停了。他进城才给朋友和药铺郎中们说了,他是病情恶化后,困在山上没水喝,快要死了,是喝了半山间蛤蟆泉的脏水,病一天天才好起来,现在病情完全好了,精神特别好,也没留下后遗症。 万道士病好,这个惊奇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城乡,后又传到凉州、古浪、甘州、肃州等地。听说永昌武当山的泉水能治绝症病,都来取武当山蛤蟆泉的水去,都想试试,但也有治好的病人或治不好的,凉州人称这泉是——神泉,神水。 到了清雍正年间,万道士老了,回老家后病故于河南,武当山的泉水治好了很多的病人,本县、外地区故而名声大噪,慕名求治者来山上取水治病。到乾隆三十一年,永昌新任知县白钟麟,听地方乡绅和百姓们讲武当山泉水治病的故事,后白知县到凉州府办差,听到许多人讲述来永昌武当山的泉水治病,又对取来水治病的人了解实情,乾隆三十三年白钟麟对永昌地方文化的重视,维修了多处文物古迹,也给武当山治好病人的蛤蟆泉提名改为万神泉,因万道士先用泉水治好了自己的绝症,也给永昌医学界启到了好运,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能治好病的泉水的道人,白知县亲笔题了万神泉,就在泉旁立一石碑,镌刻上亲自撰的碑文。 到嘉庆年间,本县城东大街来了外地人开药铺,晋商潘金元开了商号“永庆堂”药铺,嘉庆十年开业。药铺东家听县城的人讲武当山上万神泉的水能治病,治疗绝症,永庆堂派人多处走访了解。后叫专人去武当山取水和自制配中药,配专人上火熬药给病人治疗,拿本店精心研制的中药,接万神泉的水配合治疗,当时治好了很多病人的疑难杂症、绝症。永庆堂名誉满天下,名气越来越大。民间传说,永昌永庆堂的神药能使病人起死回生,传为佳话。药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常年不衰。从嘉庆十年开业至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历时一百五十六年的经营,是永昌县城药铺商号历史最长的老字号,名扬河西走廊。东古浪、凉州,西山丹、甘州、肃州的病人闻名来永庆堂看病就医治疗。 万神泉的水给人治病至到清末民初,泉中水干了,也有几种原因,光绪年间天旱不下雨,自然灾旱非常严重,年年受饥荒。到民国初天年还是雨少雪少,山上干旱没水,外地来取水的人很多,但泉中的水一天天干了。 (一九八三年有九十高龄老人张仁和讲述,他父亲当年是县城永庆堂药铺的襄理,他生于清光绪十九年)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