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御山峡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44
专题名称:
御山峡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16.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一次,我随几个日本游客来御山,来去匆匆。印象里御山古朴封闭,寂寞中生出几分苍茫之感。那天下过一阵雷雨,山洪挟了泥石顺沟壑泻下,虽然不大,但在御山谷里荡起了雷鸣般的轰鸣。那些自驾越野车的日本人,在河床洪水中驾车狂奔,兴奋得手舞足蹈,“哇哇”乱叫。待到了目的地,这里并没有什么寺庙,只有十几户人家。小村小院,墙上贴着牛粪饼,圈中堆着麦草秸,猪在村巷里跑,狗在树下叫。家家院墙基都用略显暗红色的方正条石砌成。想来这些石条可能就是原圣容寺的建筑材料。如果不是矗立在山顶上的七级唐代佛塔作证,圣容寺的千年历史哪里还有踪迹? 回来后,翻阅有关圣容寺的记载得知,寺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建成后始名“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西巡至瑞像寺上香,御改为“感通寺”。中唐后,吐蕃占据河西时改名“圣容寺”,沿袭至今。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名寺和其他的寺门、几间殿宇被当地群众拆除。欣喜的是,御山峡谷南、北山顶的两座佛塔保留了下来,成为河西现存的最古老的佛塔之一。 御山,又称御容山、御谷山。关于御山,历史记载最有名的当属晋代高僧刘萨诃对御山将显大佛像的预言。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刘萨诃云游至番禾,向御容山顶礼膜拜,众弟子不解其意,问刘萨诃,他预言御容山谷将出现大佛像。佛像出现时首身完整,天下将太平,反之则天下大乱。果然,在刘萨诃预言过了八十年后,一天雷电大作,山崩地裂,御容山峡谷北石崖出现了一丈八尺高的无头大佛。时人记起早已仙逝的圣僧刘萨诃预言,害怕天下就此大乱,立即着能工巧匠造出一颗佛头,但昼安夜落,天下随之大乱。又过了三十余年,凉州七里涧发现了一颗发光的石佛头,遂被送到御山,安在无头石佛上,随即灵光普照,天下太平。在今天看来,这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传说,无疑是封建社会利用宗教统治感化人们的一种方法。御山圣容寺因此而名播天下,成了历史上许多高僧和达官贵人朝拜的名刹。这也是敦煌莫高窟中有了御山圣容寺以及圣僧刘萨诃壁画的背景。隋炀帝西巡亲至此寺,御题“感通寺”,唐僧去西方拜佛求经归来时,到这里拜佛谒寺。于是,历史上就留给了御山许多传奇。 山河依旧,风物无故。今天虽然已看不到历史上御山圣容寺十里禅林,千百佛家弟子和善男信女朝佛诵经的盛况,但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汉、明长城穿越御山峡如一条巨龙蜿蜒东西,出峡隘门至毛卜喇,这里是永昌县境内长城保护最完整的地段之一。仅毛卜喇这一地名,就会让人们有了许多遐想。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