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跌首留异兆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841
专题名称: 石佛跌首留异兆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0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御山瑞像寺(今圣容寺)建成后不久,瑞像石佛首又自落不止,昼续夜落,寺内僧众暗地里叫苦不迭,甚至有的僧人为避祸逃离寺院。因为寺内僧众对北魏年间的高僧刘萨诃有关瑞像石佛出世的预言深信不疑。 建德二年(573年)十二月,周武帝召在京官员、高僧、道人聚会,为儒、佛、道三教排名次,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这显然是尊儒抑佛,令佛门中人大为不快。 当时,周武帝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社会上不事生产遁入空门、道观的人越来越多,广建寺观,既费人力又耗钱粮,严重阻滞社会经济的发展。限制佛、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建德三年(574年)春,周武帝为劝民稼穑,亲耕籍田,并诏令:各寺观僧道凡多贮之粮,除留当年口粮,余粮尽粜,流入市面,以救饥民。从表面看,周武帝这一举措对于救民于倒悬、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从实质来讲,周武帝正是为了积蓄物质力量,为未来战争做准备。 同年四月,周武帝断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清除佛、道二教,拆烧寺、观,毁佛焚经,使和尚、道士还俗。如有不从,严惩不贷。周武帝为使佛、道二教彻底消亡,曾派遣钦差分赴各地,监督执行这一严酷法令。 一日,朝廷派钦差来到瑞像寺,先欲砸毁瑞像石佛。使者动手时,石佛突然大放金光,金光耀眼,使者惶惧,不敢造次,怕祸延自身,遂放火烧寺。大火刚起,突然晴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而御山以外地界则是风和日丽。大雪纷纷扬扬,火势遂弱。紧接着,大火之上,突然刮起一股强劲的风,吹散火舌。只一会儿工夫,熊熊大火被强风吹散,继而被大雪压灭。 钦差亲眼目睹了毁像焚寺过程,认为此御山瑞像石佛是真佛化身,凡夫俗子对其奈何不得。于是,钦差赶忙驰报朝廷,向周武帝奏明。钦差的奏报使武帝大吃一惊,佛门竟有如此神奇的法力!自古就讲佛法大不过王法,佛不与帝争,而眼下,番禾县御山瑞像寺实实在在是抗命不从。周武帝下令再派钦差前去瑞像寺毁像焚寺,但转念一想,他又改了主意,下旨保留瑞像寺,准留少数几个僧人驻寺,其余全都还俗。 当时,北周境内只保全了番禾御山瑞像寺,其余的寺、庵、庙、观等全被焚烧了。 周武帝这次灭佛,据《房录》(卷十一)记载:“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周武帝的这次毁教灭佛行动,在全国搜刮了大量的寺观资财,新增了300万的编民,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加强,为后来大隋朝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