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月三,吃枣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712
专题名称:
三月三,吃枣山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271.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永昌城乡群众过春节时,在神位佛像和灶龛前献的一种供品叫“枣山”,是用一条厚约半公分,宽约五公分的发面条,卷成直径约四公分,高约六公分的小面卷,卷底平放在案板上,卷中心突出,高如山峰,小面卷的层层面条,由中心卷缠到边缘,高低错落,如层层梯田。用一个较大的面卷作中心,再收无数的小面卷围贴在中心大面卷的周围。围贴三、四圈或六、七圈不等,围贴成一块有许多小山头的“枣山”再用面条来回 折叠做一卷云图案粘贴在枣山上边为枣山头,在,小面卷之间,插一红枣或沙枣。蒸熟后的整块枣山,看上去有云彩、山峰、梯田、枣林,宛若一幅山林模型。枣山有大有小,有椭圆形、也有长方形。长方形的小枣山,用面做的兔儿头图案作头,象征山间林地的动物,将做好蒸熟的枣山,放到“除夕”之夜,献于佛像和灶爷神位前,到正月十五日撤收下来,不吃,再存放在干净处晾干,等到“三月三”再吃。人们不禁要问:枣山为什么不旋做旋献旋收旋吃?一定要等到农历三月初三日才吃呢?这有一段故事:战国初年,晋国(在今山西省)公子重耳和介子推逃亡国外,一天公子饥饿,又无处找粮食,介子推便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公子吃了。后来公子回国当了国君,就是鼎鼎有名的晋文公。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忘了介子推。子推于是写了《龙蛇之歌》,背着老母隐居在绵山,晋文公亲自去求访,跑遍了绵山,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想放火点燃绵山草木,希望迫使介子推出来,不料介子推不愿出山,母子二人被火烧死在一株枯柳树下,晋文公后悔莫及,命令全国百姓从这天起,不须生火,寒食三日,以示悼念,这天便成了后世的“寒食节”。根据历法推算,“寒食节”当在“清明节”前两天,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初旬。永昌地高气寒,农历三月,还是冰雪未消,寒风刺骨,人们不习惯冰冷饮食,尽管把寒食节推迟两天和清明节合并举行,人们总觉得这天不吃冷食,不足以表达对介子推高风亮节的崇敬,于是在“三月三”早晨不动烟火吃干枣山,以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可是一般贫苦人家,把过年的枣山边献边吃了。能把它存放到“三月三”,也表示庄稼丰收,日子好过的喜庆。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