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老巧对骂贪官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710
专题名称: 南大老巧对骂贪官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266.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南棠,永昌县人,清朝嘉庆年间举人,热心教育,主讲云川书院,为人正直,言谈诙谐风趣,城乡群众多喜欢接近他。称他“南大老”,他却说:“不要这么称呼,叫我‘南老大’好了,在永昌‘老大’、‘老二’是兄弟间的习惯称呼,叫我‘老大’多好”!但人们还是称呼他“南大老”。 县城布政司衙门里,新来了一位姓白的“司衙官”此人不理政事,成天出入富商大户,吃肉喝酒,干预民间诉讼,勒,索民财,坑害穷苦百姓。断官司不公不正,南大老给取了个外号叫“白浆子”。有一天,南大老在北海子香草湖边放驴,“白司衙”前护后拥地也来逛北海子,一见南大老紧忙下马打招呼,南大老也勉为其难的握手言欢,“白司衙”夸奖南大老的黑驴子,又问几岁口齿了,南大老说:“口齿不大,是刚生四牙(司衙)子的驴犊子。”“白司衙”又请南大老上酒仙阁喝酒,南大老推托要照管毛驴,“白司衙”只好席地而坐,和南大老喝起酒来。酒过三巡,“白司衙”的随从们说:“我们大老爷擅长呤诗填词,尤爱对对联,就请南大老即席和诗对对,以助酒兴!”南大老说:“就请出题。”随从中的一位诗爷说:“就以我们大老爷饮酒的风采,出一上联——白老爷喝黄酒面带红光。”南大老略加思索说:“我只好就以那头毛驴吃草的神情,对一下联——“黑驴子吃青草口吐绿水’。”在场的人听了有点不好意思,可是“白司衙”却谈笑自若,毫不在乎。 一天下午,南大老去北海子散步,刚到太清宫门前,见桌上七碟子八碗,一伙房班稿爷先生正在大吃大喝,稿爷们看见南大老就请上坐,喝酒中间,有位稿爷说:“大家光吃肉喝酒,不欢乐,请大老为大家说文论诗,以增添欢快气氛。”南大老说:“谈论诗文,如同对牛弹琴,不如同各位对个通俗对联,也须有些趣味。”一位先生起身说:“我们身居房班,埋头案牍,不识诗文,就应景即席出句上联——“工、刑、兵、礼、户、吏,六房稿爷”。请大老指教!南大老不加思索,脱口而出——“鸡、犬、豕、马、牛、羊,一路牲畜。”大家听了,都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只好不欢而散。稿爷们回来,都觉得扫兴,有人说,这场玩笑,被人知道了会丢人的。于是选两位老稿爷来见南大老,请改复那句对联。南大老说:“鄙人虽说是个举人,实乃少读诗文,只好以身边常接触的事物,试改那句对联“——麦、黍、稷,稻粱、菽,一窝杂种”。大家听了面面相觑,不敢啃气。南大老见众不高兴说:“怎么!五谷杂粮,乃人生一日不可缺少的食物,宝中之宝,农民千辛万苦生产的一点粮食,大家不也是爱之如命吗?”众稿爷只好扫兴而去。 南大老一介书生,对贪官污吏无可奈何,贪官污吏对南大老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可是南大老巧对骂贪官的故事,百多年来,在永昌民间传为佳话。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