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治水镇乌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97
专题名称: 禹王治水镇乌龙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9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中国历史古籍中有一本书叫作《尚书》,书中有一篇文章叫作《禹贡》,是专门记述大禹治水事迹的。大禹在治好中原一带水利,即疏通了黄河、长江之后,就来到河西走廊治水。书中写道:“原隰底绩,至于潴野。”说的是大禹王将现武威一带的河水,开导疏浚,引至潴野泽,(即今民勤野猪湾一带)。又说:“弱水即西”、“导弱水至于合黎,”“导黑水至于三危”。(弱水、黑水为一条河,即今自山丹流经张掖、酒泉而达敦煌三危山的黑河)。大禹王东到武威、西到山丹,是不是到过永昌呢?他不仅到过,而且在永昌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大禹带着治水人马,从原隰浩浩荡荡来到西二百里的云川(即今永昌)者来山下安营扎寨。稍息片刻,即招集部下进帐,商讨治水计划,众臣叩拜于帐下,说道:“大王,在原隰治水,兵士们昼夜不分、风雨无阻,连续二三月未得休息,许多人累得起不来身,今日来此,先让兵士们休息几日,再作打算。”禹王听了,点头称是。但他看到对面山脚下洪洪水滔,又于心不忍,说道:“水患危民,让人不堪目睹,先让兵士休息三日,我们可分头察看水情。一要查清水的来源,从头疏浚,二要查清水的去处,找出堵水要塞,进行开浚。三要掌握民田灌溉情况,且不可将水疏走,荒芜民田。四要查清灾情,尽快赈恤。动员庶民,参加治水。”于是他们兵分三路,各自而去。禹王领两个随从来到金山,这里一片汪洋,农田民房淹没几尽。来到山腰见一七旬老翁,手牵六岁孩童,坐一石上,仰天长嚎,悲痛欲绝。禹王走近,深施一礼,言道:“这一老者,因何在此啼哭?”老者拭泪回答,“近几个月来,连遭洪水侵袭,我家十多口人,尽没于水灾,”说完又嚎哭起来。禹王扶起老者倍加安抚,接着又详细询问了水灾发生的情况。然后,由老者带路,登上金山之巅。向北远眺,见山北沟壑纵横,地域辽阔,但一片荒凉。禹王问道:“金山之北,可有人居?”老者答道:“山北无水,并无人居。”禹王说:“如将山南之水疏至山北,让民浇溉耕种山北土地,岂不甚好。”老者言道:“此计早有人想,但官无诏使,民无聚力,虽有此想,但无能为力。”于是禹王率众,同老者一起在金山上察看。最后决定在金山上开凿一渠,将山南之水疏于山北。 禹王调来治水大军,并在当地动员了数万庶民,由大臣少伊带领在金山开渠疏水,他自己带数人逆流而上,去寻察金水河源头。一路上他体察民情,安抚百姓,宣示王道,倍受民众敬仰。一日,禹王来到大河坝(今西大河)见山势险峻、峰峦叠起。河中水势汹汹。禹王言道:“此地定有妖蜮,大家须要小心。”走不多远,忽见上游山洪暴发,数十丈高的水头向他们狂奔而来。禹王和随从急忙向高处爬去,但已来不及了。禹王见势不好,急忙从身后抽出一把金剑,嚓一下插入山边一块大石上,喝声住!只见那洪水顿停,不再下流。禹王上山后用手一指,那剑腾空而起,飞入禹王手中,洪水方一泻而去。(从此,这里留下了插剑门的名字)。禹王一行顺山梁蜿蜒而行,来到山顶,见这里青松泛绿,香柏鼓风,百鸟比翼,鸾鹤齐鸣。再往前看,只见一条乌龙在横沟峡水中时而伸躯,时而缩身,弄得水花四溅,宛如大雨倾盆。时而又将峡口堵死,待水聚起,又突然放开。于是洪水奔腾而下。禹王说道:“难怪下面常有洪水暴发,原来是这个妖魔在此作怪。”禹王率众来到峡口,抽出金剑向那乌龙一指,一道金光向乌龙射去。但见乌龙口吐一团黑气,继而喷出水来,落到禹王一行人的身上,霎时,禹王等人被浇得浑身淋漓。禹王又将金剑抛向空中。但金剑在空中翻滚数次,坠于地上。禹王见金剑不能伏妖,又用手一指,将金剑收回。然后率众回到山顶。说道:“要收伏妖龙,必须到东海取来定海神针。可东海路遥万里,何日才能取回。”那老者言道:“当初舜王来此安置三苗部落,为采胭脂,曾乘青鸾,西赴瑶池会见王母,大王可否也乘鸾而去。”禹王说道:“这青鸾如何得手”?老者说:“舜王是由胭脂山两位仙女引路到此。禹王若亲自去请,仙女必然会来。”于是禹王随老者去到胭脂山,请来了仙女。那仙女来到鸾鸟山顶,用五色手绢一招,便有青鸾落地。禹王驾鸾,不屑数日即取回定海神针。那日禹王右手使针,左手仗剑,率领众人,来到横沟峡口。乌龙见禹王一行又来,就又向他们喷起水来。禹王将神针抛向空中,喝声长,但见那神针逐渐长大,向乌龙压去。原来这定海神针是一个如意金箍棒,随人意念,可大可小。后来孙悟空大闹龙宫,抢去神针作武器。即如意金箍棒。那乌龙见神针像一座山一样压了下来,于是潜水而遁。禹王率众逆流而上,在乌龙河沟找到了潭穴。乌龙施展妖术,霎时将潭水变为冰块,飞起来向禹王这边砸来。禹王急忙用金剑一指,冰块向相反方向飞去。乌龙见无效,又喷黑水。禹王急将神针抛向空中。那神针在半空回旋一阵,变成一座塔型落将下来,将乌龙压在潭中。禹王命人抓住龙角,将乌龙绑了起来。然后用神针撬开乌龙山,将乌龙压在山下。为了不使乌龙挣脱,禹王就地筑炉铸鼎,鼎成后埋于山顶,永镇乌龙于山下,不再让其兴风作浪,祸患人间。(这里就成了后来的乌龙河)。 禹王回到驻地,金山凿山开渠的工程也已告竣。(这即是后来的金川峡)。于是他奖励了治水有功的百姓。并鼓励百姓广开农田,以耕为业。临别那日,正个云川庶民百姓,聚于者来山下,山呼万岁,叩谢禹王圣恩。翌日,禹王率众,西赴黑水。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