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胡执礼故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93
专题名称:
胡执礼故事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51.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胡执礼,字汝立,号雅斋,明代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人。幼年好学,十一岁为博士弟子员,十七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历任四川保宁府推官、朝廷刑部主事、吏部主文选、文选司郎中、右通政提督誉黄、太仆、光禄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应天巡抚,户部左侍郎兼总督仓场、户部左侍郎兼南京户部右侍郎。于万历十七年殁于任上,死后赠户部尚书。胡执礼与张居正、海瑞同在朝廷为官,一生清廉公正,刚直不阿,颇有政绩,是河西地区负有盛名的历史人物,有许多传说和故事,这里仅选了几首。 发奸惩恶 公元一五五九年,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刚满二十一岁的胡执礼就中了进士。嘉靖皇帝御笔亲点,任命胡执礼为四川保宁府推官。胡执礼谢恩,带了公文,去保宁赴任。一路上晓行夜宿,月余方达保宁。来到府门,求门子将公文呈于府中。知府罗绅看了公文说道:“这胡执礼才二十一岁,就任推官?”遂吩咐下面的同知、同判、经历、知事去迎接。胡执礼进入府中,罗绅傲然据坐上席,身犹未动说道:“胡大人如此年轻就中了进士,又擢我保宁推官,恐是朝中有腿吧?”胡执礼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尽系江南、中原名人,我甘肃永昌并无临朝之官,学生攀附何人”。罗绅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亦未尚不可吧!”满堂洪然大笑。胡执礼正色说道:“大人之言差矣,一则学生家境贫寒,绠及艰难,无钱贿及朝臣。二则自幼受父母教诲,师尊明训,行贿乃为不义之举,我断不以贿赂换取功名。”罗绅说道:“那么朝廷重用。作何解释”胡执礼心中不快,冷言答道:“重不重用是朝廷的事,我无可非议。若论学生年幼,大人可曾记秦之甘罗,西汉去病,东吴周瑜,他们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学生自亏无才,二十有余,尚才涉事,又被老大人如此见笑,真是羞亏难当,无地自容。”众人听了又一次哄然大笑,罗绅亦十分尴尬,笑道:“如此说来,老父五十有余才作个知府,更是无地自容了。”胡执礼见罗绅败却,忙说:“学生不敢冒昧,”罗绅想道,这胡执礼倒有此辩才,遂传令摆筵,为胡执礼接风。 次日,罗绅将众人召集于府中议事。吩咐胡执礼翻阅保宁府二州八县的历年旧案熟悉判案理事之道。 三日之后,胡执礼带着全部旧案来见罗绅。罗绅不相信胡执礼这么快就将一百多案件全部读完。胡执礼道:“大人若还不信,就请你抽问。”说着将案卷放于罗绅桌上。罗绅随便从中抽出几卷,提问其中内容,胡执礼均能从发案到结案说得一清二楚,中间不漏一个情节。罗绅听罢,肃然起敬,想道,这胡执礼果然是一个人才。放下案卷,问道:“你看完案卷,有何想法。”胡执礼说:“有三十六案,审判有误,须重新审理。尤以剑州赵廷强奸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颠倒。此案若不重审就无以伸长我大明王法之正义。”罗绅听了,心头一怵,心里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赵廷案他也想翻。于是说道:“这些旧案,既已审过,刑部已有批文,况有些案件,实在棘手。你可能还不知道赵廷此人吧!”胡执礼说:“我知道此人是兵部侍郎赵炳然之子。可赵炳然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清廉之名,蜚于朝野,绝不会姑息儿子败坏朝纲,损其名节的。”罗绅呻吟良久,说道:“你说的虽是,但虎尚息子,何况赵炳然乎。”胡执礼答道:“为国正法,乃我天职,不如此,不足为官,况当今皇上英明,朝纲振兴,尚不致正不压邪,若我等秉公执法,不恂私情,朝野自有公论,不致将我等置于死地。即使是死,为民而死,有何惜哉。”胡执礼的一番话真使罗绅进退两难,若要固执己见,不听胡执礼的话,把旧案放置不理,看来胡执礼不是一个寻常之人,要揭发出来,如何得了。若从他之言,就得得罪赵炳然,朝廷兵部侍郎如何得罪得起。想到此处,忽心生一计,遂说道:“听你所言,不无道理,这些案子就由你来办理,老父近日身体有些不适,想调理些日子。”胡执礼一听,早明白了罗绅的意思,笑道:“大人无须退避三舍,如翻案招来祸殃,全由执礼承当,绝不累及大人。”罗绅满面彤红,干笑几声,不再言语。 胡执礼回府,书写公文,派差人送往二州八县,约定日期,将三十六案案中人按时传集保宁府听候审理。到了那日,胡执礼坐堂审案,亦请知府罗绅与同知、同判、经历、知事监听。从早及晚,胡执礼将三十五案问得一清二楚,将原来诬判、错判的均作了改判。案中人无不称谢而去。在坐的罗绅等人,佩服之至。 最后,命将赵廷押上堂来。胡执礼问道:“你强奸民女、逼死人命,可是事实?”赵廷说道:“事实又怎么样,量你狗官也奈何不得我!”胡执礼将惊堂木一磕,声色惧厉,说道:“我问你是不是逼死人命?”赵廷虽然嘴硬,心中还是怕了,一则杀人偿命,这是明白无误的事。二则,过去问案的人,一听他是兵部尚书的儿子,早就不敢言声了,今日这位年轻人却是毫无惧色,恐其中必有原因,因而不敢正面回答,胡执礼传令证人出场。先是死者王秀蓉的父亲王老儿上堂,痛哭流涕,将赵廷如何在剑州大街见到秀蓉,又如何叫家丁在光天华日之下抢去秀蓉的经过说了一遍。继而又宣赵府丫环碧云上堂。碧云抖衣缩颤,不敢回话。胡执礼说道:“你是怕说出实话赵廷报复你。你别怕,从今日起,你就不再是赵家的丫环了,由本官做主,为你选一良家子弟成婚,还怕赵廷么!”碧云一听,失声痛哭,遂将赵廷如何强奸秀蓉,秀蓉恼羞成怒,触壁而死的经过说了一遍,之后又诉说了她在赵家倍受虐待的情况。最后将赵家几名家丁押上堂来,对了口供,个个画押。赵廷见堂上众人都画了押,反驳不过只得画押。审案一毕,胡执礼传令将赵廷收监,将碧云留在府中。 罗绅目睹胡执礼将三十六件案子点拨得一清二楚,打内心里佩服。回府之后,说道:“胡大人,赵廷一案,恐兵部赵大人从中作鲠,如何是好?”胡执礼答道:“赵大人一生清廉,不会从中作鲠。我所虑者,案送刑部,恐株连赵大人。我欲去京师一趟,会同刑部定案,同时去兵部,亲见赵大人说明缘由,以免佞臣伺隙攻击。”赵廷既被收监,家中人着了急,于是派了两个家丁,一个去成都,找四川巡抚张时说情,一个去京师报兵部侍郎赵炳然知道。 这日,胡执礼正在书写呈报刑部的文书,忽报罗大人传见。胡执礼到罗绅府中,见张时凶神恶煞般地坐在上面。罗绅说道:“此乃四川巡抚张大人,专为赵廷一案而来。”胡执礼一听,心中明白,遂说道:“不知张大人有何见教?”张时说道:“赵廷一案已结,且报刑部批示为何又作翻腾?”胡执礼答道:“案 虽已结,但审之不公,而今重审,正国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张时说道:“此案重审,受何人旨意?”胡执礼说:“全是下官的主意。”张时说:“你违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审旧案,该当何罪?”胡执礼说道:“除暴安良,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总旨,况刑律一百二十条中有‘审冤案,先不经刑部’之定法,大人不会忘记吧?”张时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张时乃赵炳然旧友,巡抚四川,系炳然荐举,今炳然之子受刑,张时怎能不急,他原想以巡抚之高位凌压执礼,不料胡执礼却毫无惧怕。说道:“你将赵廷如何处置?”胡执礼答道:“杀人偿命,自古常理。”张时别无主意只得说道:“赵廷一案,由本府提审。”胡执礼说:“但今案尚未结。”张时说道:“我先将人犯带走,案卷待后送来。”胡执礼说道:“此案关系重大,审理备录在案,望你谨守王法,秉公行事,若有庇纵,下官当依法劾奏。”张时说道:“我堂堂巡抚,岂有怕你之理。”言毕,拂袖而去。 这里罗绅着急地说道:“胡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胡执礼说:“我今夜将呈报文书写好,明日以早赴京,此案铁证如山,张时若不事先串通刑部,恐难制胜。” 次日早晨,胡执礼带了二个随从,骑了快马,早起晚归,日夜兼程,只十余日便达京城,遂将公文呈于刑部。刑部尚书郑晓看毕文书,问胡执礼作何处置,胡执礼答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赵廷逼死人命,当问斩刑。况此人一贯称王称霸,放荡不羁,欺压良民,实属恶贯满盈,不杀则不足以平民愤。”郑晓又问:“赵廷作案是否受其父宠溺,为虎作伥?”胡执礼说道:“据我所知,赵大人忙于朝中事务,多不顾及家事,赵廷所为,全在他自己,与其父无干。”郑晓见胡执礼公文写得一清二楚,无一纰漏,心中十分赞服。遂叫胡执礼三日后,领取批文。胡执礼从刑部出来,便去兵部,先将案情告知兵部尚书杨博,杨博听了大惊,说道:“赵侍郎一生清白,孰不知其子竟是如此。”胡执礼说道:“我想亲见赵大人一面,说明缘由。”杨博听言,将赵炳然请来。,胡执礼遂将赵廷案以实相告,赵炳然听毕,潸然泪下,说道:“都怪我教子无方。蘖子犯法,按王法处置就是。只可恼张时,前次来说是他人诬告蘖子。”杨博说道:“张时袒护公子,是一片好心,只是公子犯法,就要杀头,如何是好!”赵炳然说道:“为国正法,杀之不亏。如此蘖种,姑息又有何用。”胡执礼听言,泪水夺眶而出,说道:“大人如此深明大义,学生真是感佩致至。”当即,赵炳然写了亲笔信,叫胡执礼交给张时。 胡执礼回到四川,将赵炳然的信交与张时,张时无奈,只得将赵廷解送保宁。八月中秋将赵廷斩首剑州,悬首示众。罗绅见胡执礼执法侃侃,写了奏章,向朝廷荐举。胡执礼秩满后,被提升为刑部主事。 公正清廉 明朝年间,应天府苏杭二州,乃是为朝廷专门织造丝绢的地区,指令每年贡朝廷七千余匹。朝廷经常派宦官去苏杭监造。这些宦官依仗宫廷威势,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横行肆虐,民不堪苦。一些大臣,多次向朝廷建议,罢去丝绢监造,但一直不被采纳。明神宗万历皇帝期间,朝中后妃方氏,宦官冯保,宰相张居正结盟专权,丝绢之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苏杭民众,苦不堪忍,于是揭杆大噪。言官余懋学、汪文辉向朝廷奏本,建议撤消苏杭丝绢监造,惩治贪官污吏。为了安抚百姓,万历皇帝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执礼巡抚应天,一并查处此事。胡执礼奉旨赶赴应天,不数月已将案查清,重点查办了几名贪污受贿的中官(即宦官),民怨遽息。这日胡执礼正在审理案件,宰相张居正派人来见,要胡执礼在审案中株连余懋学、汪文辉,并说要办妥此事,当在皇上面前荐举提拔胡执礼。胡执礼听言拂掌大笑,说道:“相府真会开玩笑,余汪二人本是言官,清廉著于朝野,正义晓于众臣。丝绢鼓噪乃是中官不法,祸及百姓,百姓忍无可忍而聚噪反对贪官,和余汪二人毫无任何关系,何有鼓噪之嫌?”然后对来使说道:“此案已经查清,倡乱者已捕,和余汪二人毫无瓜葛,我既受朝廷重任,理当秉公执法,以振朝纲,怎能攀附权贵,陷害忠良,吾不杀人以媚人也。请转告相府,他身为一国之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贵极于天下,理应以振兴大明朝纲为己任,朝中有余、汪之清廉谏官。求之不得,何以要设谋陷害?” 使者回京,将全部事实告诉张居正,张居正大怒,想奏请皇上罢去胡执礼的官,但一时找不到借口,只得暂时作罢。 胡执礼丝绢鼓噪一案尚未办完。朝臣吴仕期写了奏章,劾奏张居正结党专权的罪行。不意奏章落入张居正手中,张居正看了大怒,遂假传圣旨,要问吴仕期恶意诽谤之罪,并意欲借此清除朝中异己,遂派了几名亲信罗织罪名,株连众臣,余懋学、汪文辉亦被株连。一日,张居正遣使传胡执礼会稿,胡执礼叫部下将府门关上,不予接见。并叫手下告知来使,说“事发在贵部,胡某不敢分功”。张居正对此亦十分恼火。由于胡执礼拒不会稿,余懋学、汪文辉、沈君典等人,未被株连。 光阴荏苒,胡执礼在应天府,不觉已是四年。一日,万历皇帝正同众大臣议事,忽有宫人报道:“应天巡抚胡执礼求见。”皇帝说道:“胡执礼巡抚应天,节旄所向,全省肃然,治理水患、募捐恤民,政绩卓然,朕正要见他,速传上殿。”宰相张居正听皇上如此夸奖胡执礼,心中又添一层嫉妒。他想道:“胡执礼在丝绢一事上居然敢违抗我的主意,原来他在暗中讨好皇帝,胡执礼治世之才,不下于我,我若不提高警惕,让其得势,岂不成了心腹大患。”不一时,胡执礼上殿,施礼毕,皇帝赐坐。然后说道:“胡爱卿巡抚应天,功绩卓著多有辛苦。”胡执礼答道:“扶礼既为大明朝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何得陛下褒奖。”皇上笑道:“若众大臣都像胡爱卿,朝廷将万事无虞。”胡执礼遂奏道:“为臣巡抚应天四年,侧重于治理苏松水患。而今苏松诸郡,干河支港数百,大则泄水入海,次则通湖达江,小则引流溉田。吴淞江、白茆塘、秀州塘,蒲汇塘、孟渎河、青洋港俱已告成。次则疏浚吴淞江八十里,筑塘九十余处,新开河一百三十二道,浚内河三十九道,并在上海筑起了李家洪,老鸦嘴海岸十八里。如今万民安居,农耕皆复,上下通和,民情安肃。此次治水,苏松水利副使许应逵大人,亲履工地,身先士卒,戴月事事,不畏劳苦。朝廷拨款二十万,只用去一半,而水患得治。”皇帝听罢,拂掌大笑:“苏松水患,多年不治,实为朕所忧虑,今胡爱卿得治水患,为大明立了大功,凭功擢叙,乃我朝制,朕当为 你升擢,以鉴众臣。”然后又对张居正说道:“相府可为胡爱卿拟一职务,报朕批示。” 散朝后,张居正心中着实不平,他想道:“满朝文武,哪个不看我张居正眼色行事,我让谁东,谁不敢西去,就你胡执礼敢和我抗拒。要论皇上的宠信,我张居正胜你十倍,你虽清廉公正,理事有方,亦颇具才气,但缺少心计,愚忠而已。我当让你身败名裂,悔之莫及。 次年,胡执礼因积劳成疾,谢病归里,张居正听说胡执礼要回故乡,心中骂道:“胡执礼,你想耍滑,悄悄溜去,没那么容易。”他遂唤来太监冯保说道:“胡执礼要回故乡,你可带五十人马前去徐州码头,强行搜查,若其行囊过三千两者,即拘捕法司。”冯保说道:“听说胡执礼鸡忝为食,府邸萧索,搜查恐不得计。”张居正说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胡执礼即使再清廉,岂能没有三千两银子,此事定然无错。” 〓那日,胡执礼正准备乘船出发,突然有侍从说道:“门前来了四五十个锦衣卫,要见大人。”胡执礼一听突然大笑起来,说道:“张居正啊,张居正,你把我胡执礼看成什么人了,这岂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胡执礼次子胡有年说道:“父亲所言何事,为儿一句不懂。”胡执礼说道:“此乃张居正嫉妒老父之为,他以为我谢病归里,定带不少金银,派锦衣卫前来搜查。”胡有年怒道:“张居正真是欺人太甚,我们绝不受此侮唇。”胡执礼笑道:“让他搜,让他搜,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我胡某清贫一生,不取百姓分纹,还怕他搜查不成?其实,不经搜查,于心不明,搜查了,他也就明白了。”锦衣卫进得府来,到处搜寻,见胡执礼行装萧然,除几箱书外,仅有路费三百两,无奈只得回程。 冯保将搜查结果告诉张居正,张居正肃然起敬,遂连声赞叹:“大明自有应天巡抚以来,未见过如此清廉之官。好雅斋,好雅斋,我错怪你了。这次回京,我定要奏请皇上,委以重任。”然而胡执礼却并未去京,径直回乡,连一封信,也未给张居正。 张居正死后,众人劾奏,要将其剖棺戮尸。胡执礼亦被召命复职。他进京之后,席不暇暖,即去悼念张居正,并出银百两资助张居正一家人生活。随后,他又上本为张居正审辩,说张居正执政八年,边疆安靖,府库充实,吏治澄清,功大于过。所加之罪乃部分朝臣挟私图报,不能剖棺戮尸,以寒忠臣报国之心。”万历皇帝准胡执礼之奏,张居正得以归葬家乡。妻、子免于流放。 舌战群儒 胡执礼巡抚应天不久,南京经历司傅作舟招集了常州、苏州、松江等地的知府和一些文人名流,在经历司衙门摆上了酒筵,专等胡执礼前来赴宴。傅作舟说道:“听说胡大人是甘肃永昌卫人,通今博古,才华出众,今日在坐的都是江南大员,文苑名士,胡大人来了可要小心伺候,万不可流于俗鄙,让人家笑话。”松江知府吕藿说道:“傅大人多虑了,胡执礼乃一‘老西’,能中进士,侥幸而已,有何才华。我江南人才倍出,何致让一‘老西’取笑。”正说之间,报胡大人已到。于是众人随着傅作舟迎至门前,见胡执礼和几个随员风尘朴朴,步行而来。略施一礼,傅作舟用他早就编好的话说:“大人远道而来,不骑马、不坐轿,步行风尘、多有辛苦,请大人进府。”胡执礼一听,明白傅作舟的用意,遂将双拳一抱说道:“本官重任在身,去太湖,去苏松,察看水患,一时怠慢,望诸位见谅。”众人听了惊讶不已。没想到胡执礼居然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对上了傅作舟的上联,而且情真意切,对仗工稳,进得府来,即延入大厅,厅内锦帘绣帷、铺陈华丽,中间摆了几张八仙桌。傅作舟让胡执礼坐首席,一时间名酒佳肴,七碟八碗一齐摆了上来。傅作舟说道:“今日为胡大人接风洗尘,略备薄酒,不成敬意。”胡执礼将手一摆说道:“此时见傅年兄美馔佳肴,深情厚意,实不敢当。”众人听言,又一次惊叹。内中张岳说道:“大人真是文采出众。”胡执礼摇摇手说:“不敢,不敢!” 开宴以后,众人纷纷给胡执礼敬酒。胡执礼稍喝几杯,说道:“本官不胜酒力,望大家见谅。”众人不依。推让既久,南京副都御史张岳说道:“胡大人乃西北人士,喜欢搳拳行令,我们何不便吃便喝,行令搳拳。”众人一听,齐声说好。于是吕藿说道:“下官不才,冒昧先举一令。令曰,‘我有一局棋,寄于洞中仙,洞中仙不受,云,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胡执礼知道吕藿的一些来历,其父乃江南豪户,家有数万亩耕地。方才一令,乃借宋朝贾似道宴请丞相江万里时之令,来试探他的口气。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将江万里的原词稍加改动,说道:“我有一犁锄,寄于使牛子,使牛子不受,云,劝君留得江南地,偿于贫民百姓耕。”吕藿一听,哑然失色,而众官拍手叫好。 苏州知府吴绾见吕藿败北,遂举一令说道:“单奚也是奚,加点还是溪,除却溪边点,加鸟却为鷄(鸡),俗语说,得志猫儿胜似虎,落架凤凰不如鸡。”胡执礼知道在讽刺自己,也举一令,说道:“单其也是其,加点还是淇,除却淇边点,加欠却为欺,俗语云,龙居浅水遭虾戏,下山老虎被狗欺。”吴绾一听,怒从心起,但在巡抚大人面前,又不好发作,只得忍气吞声。过了一阵,仍觉不平,又举一令:“天上有天河,地下有萧何,萧何手持一本律,犯法之事不做,发病之物不吃。”意思是我不干犯法的事情,你能把我奈何。胡执礼自然也不放过,他说道:“天上有太阳,地下有张良,张良手持一把刀,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胡执礼此话一出,许多官员都十分悦服。傅作舟见有剑拔弩张之势,想缓和气氛,也出了一令“天上有雪山,地下有寒山,寒山手持一把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于是众人大笑,紧张气氛趋于缓和。稍停,又有张岳问道:“胡大人身居河西,定知三危山(即今敦煌三危山)最早出自何典?”胡执礼笑道:“最早有炎帝神农氏‘声教西至三危’之说,《舜典》有‘窜三苗于三危’,《禹贡》有‘三危即室,三苗丕叙’。”张岳说道:“如此说来,大人也是我们江南人了。”胡执礼说道:“何以见得?”张岳说:“舜王‘窜三苗于三危’,这三苗部落,原在洞庭湖左,大人身居河西,定乃三苗后裔,岂不是江南人吗?”胡执礼听言,捧腹大笑,说道:“张大人真会开玩笑。古者,伏羲氏出成纪,王天下,画八卦,结绳以治,天下就有九州之地,今甘肃乃为雍州,是中华发祥之地,怎能没有百姓?若河西无人,神农氏何以声教西至三危?舜王‘窜三苗于三危’,乃三苗王晋隐子不守王规、身犯三罪,被发配三危山治罪的。这亦正好说明河西百姓谨守王道,民有教化。商周至秦,河西虽遭胡羌劫略,但百姓犹在。西汉武帝收复河西以来,历朝向河西多次移民。即是本朝,宋国公冯胜亦向河西移民数十万。但谁是上古哪个部落的后代已无由说清。这不仅是河西,即使江南亦是如此,请问张大人,你是古代哪一部落的后代?”张岳诺诺连退,无言可对。众人齐声说道:“大人真是通古博今,我等钦佩之至。” 稍一时,又有吴绾问道:“大人家乡史上,定有不少奇事、瑞物吧?”胡执礼答道:“奇事瑞物居多,其要者有三:一是东周时期,利宾菩萨路经番和,化石为佛,教化民众,后被隐没,至北魏,高僧刘萨河站在番和城上向东一看,预言此山必显佛像,八十年后,果有佛像显于御山,至今尚存。其二,秦始皇二十六年,番和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凡十二人,从番和行至临洮,临洮人视为祥瑞,照此十二人作金像祭之。其三,唐开元二十九年,番和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被誉为天宝,当即将唐开元年号改为天宝,将番和县更名天宝县。”众人听了都无不惊讶。 这些江南官僚文士,本想借饮宴之机,出些偏题怪题,难倒胡执礼。没想到胡执礼居然口若悬河,对答如流,心中颇为不服。有一位当时颇有声望的常洲举人说道:“大人博学多才,学生佩服,今日见景生情,得一上联,但又一时对不出下联,愿请大人赐教。”胡执礼欣然应诺。举人说道:“朝遣胡御史,乃西人巡抚南方。”胡执礼略加思索说道:“夕至应天府,将北水疏浚东海。”又有一位说道:“江南鹿独宿。”胡执礼答道:“河西虎长啸。”吴绾说:“东海龙戏水。”胡执礼说:“西天佛降龙。”方万山说:“江南人乘龙舟,进退连还运遇通。”胡执礼说:“河西将骑骏马,远近达道逍遥过。”吕藿说道:“海中有龙,灵龙朝圣来东海。”胡执礼说:“天上有仙,神仙聚会去西天。”由于大家见胡执礼平易近人,态度随和,许多人都想试试胡大人文采,也便于表现一下自己,于是场上热闹了起来,上联迭出,胡执礼一一对答。因吴绾刚才受措,心中不服,遂出一联说“犀(西)牛头喜得生龙角。”胡执礼知道在骂他是西牛,于是毫不客气的对出下联,“吴犬口何曾吐象牙。” 傅作舟见一时难不住胡执礼,却吃了许多败仗,心中不服,但又无奈。又怕时间长了,有人不慎,惹出祸来,于是招呼大家停对。胡执礼因忙于公务,不愿久恋酒宴,便起身说道:“今日承蒙诸位款待,感激不尽。因本官公务在身,苏松百姓尚在水深火热之中,恕不奉陪。他日要有机会,定要回报大家款待之情。”傅作舟插言道:“可否用大人家乡美馔,好让我们江南人品赏一下河西风味,以饱口富。”胡执礼沉思片刻说道: “可以,只是本官家乡离此遥远,有几样菜一时无法取回,须从缓行事。以我之见,将日子定于八月中秋节,望众大人到时莅临赏光。”众人齐声赞同。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转眼之间,已是八月中秋。这一日胡执礼在巡抚御史府大厅里准备好了家乡风味的饭菜,款待宾客。应邀而来的江南各府官员,熙攘而至,鱼贯而入。及至大门口,见门右侧有一上联,写道:“永昌人爱永昌望永昌永昌。”众人看了,知道是要来人对出下联。大家低头默想,但一时对不上来,进得厅内。胡执礼让大家坐定后说道:“本官在厅前示一上联,诸位想必早已对出?”众人面面相觑,无人作声。等了片刻,傅作舟说道:“大人上联精巧,下官一时无法对出,请大人出示下联,以长见识。”众人一听,齐声附和,胡执礼笑道:“既然如此,本官就说出下联,请勿见笑。史书有‘永昌北有金山,丽水出焉’之记载,这丽水即是金川河,金川河下游,统称金川,所以这下联即是‘金川水流金川变金川金川’。”众人听了,满堂哗然,无不拍手叫绝。议论多时,内有张岳说道:“大人可否用江南物事对一下联。”胡执礼随声说道:“应天府置应天乃应天应天。”众亦无不叫绝。胡执礼说道:“本官还有一上联,曰‘秀山轻雨青山秀’此联倒顺均可读,但意思不变,请诸位对一下联。”众人试读一遍,果然倒顺一样,只觉新奇,但无人能对出下联。 移时,胡执礼传令上菜。吃饭一毕,胡执礼宣布散宴的时候,张岳急忙说道:“胡大人,‘秀山轻雨青山秀’还没下联呢?”胡执礼笑而不答。 募捐恤民 胡执礼到松江视察,由于连年水患,所到之处,都是饥民成群,饿殍枕道,残不忍睹。赈恤民命乃当务之急。但他手中无粮无钱,向朝廷申奏数次,朝廷不予答复。无奈他便去找松江知府吕藿商议。 这日,胡执礼被吕藿迎入府内,吃茶一毕,说道:“本官一路行来,百姓死亡者不可胜数,但本官一时不摸情况,吕大人在松江任职十余年,又是本土人士,你以为此事当怎样处理?”吕藿答道:“松江饥民数十万计,朝廷不拨款赈济,下官亦无能为力。”胡执礼说道:“朝廷历年拨款累计不下三十余万,即使再给几十万饥民,只能解救燃眉而已,若不另谋良策,恐不济事,是否动员江南豪望大户捐钱捐地,以赈灾荒。”这吕藿本是吴江县人,其父为松江第一豪望大户,有农田千顷,储粮万石,金银宝珠,不可胜数,人称“吕半天”。听胡执礼说要募捐,低头不语。胡执礼见吕藿无语,说道:“吕大人身为知府,百姓如此死亡,你怎能孰视无睹,无动于衷。我意在十日之后,松江不得再有人死亡,否则,拿你是问。” 吕藿一听,心中害怕,暗想:“官大一品压死人,他是巡抚,我只是一个知府,怎能奈何得他。”想了片刻,打定了一个注意。遂说道:“胡大人连日访查民情,多有辛苦,不如先歇息几日,恤民治水之事,允下官三思。”胡执礼说道:“这样也好,但宜从速,不可延误时日。”说完辞别而去。 晚上,胡执礼正俯案阅文,报吕藿来见,吕藿进府后说道:“下官三思,松江连年水患,豪望大户,内囊已空,恐不济事。以我之见是否可以向外地借些钱粮。”胡执礼心中笑道:“好一个狡猾的吕藿,居然全推到我身上来了。”但他却说道:“你所言,是一个办法,但募捐之事,还是要办。你可定个日子,将松江所有豪望传集一起。训言以示,晓之以理,再行募捐。”吕藿见推不过,只好应诺。 过了片刻,吕藿在其随从的耳边嘀咕几句,随从出门而去。不一时抬进了一个箱子,吕藿说道:“大人来到江南,为我苏松百姓,含辛茹苦,呕心沥血,且对下官多有教诲,下官感佩之至,今日给大人送来三千两银子,以表寸心,望大人笑纳。”胡执礼一见,勃然大怒,正待发作,突然又想出了一个主意,遂开颜笑道:“既然吕大人慷慨解囊,本官就不客气了,”于是传命叫下面收了银子。吕藿一见胡执礼收了礼,真是喜出望外, 心里说:“人人都说胡执礼是清官,今天看来不过如此。”二人谈不久,吕藿告辞而去。过了几日,知府吕藿将松江府各州县所有官员和豪门大户全部传集于松江府开会,有一千余人。胡执礼在会上说道:“当今松江,水患成凶,民田多被冲毁,饥民遍野,饥馑饿殍到 处皆是,为赈恤民命,本官愿捐五千两银子,知府大人吕藿已捐赠三千两。”说到此处,将手一招,众人役抬上来几个箱子,里面均装满银子。他接着说:“吕大人这种爱民之心,使人敬 佩,我当申奏朝廷,为其晋爵升官。在坐众位,有的是松江官员,有的是豪门大户,赈民恤苦,责无傍贷,望大家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有地的捐地。凡对恤民治水有功者,本官一定论功行赏,各迁官职。” 吕藿听了,哭笑不得。心里说道:“胡大人啊,胡大人!我那三千两银子是送给你的礼物,怎么变成了捐赠恤民之资。”他听胡执礼并未说出他送礼的话,又说要申报朝廷升官,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滋味。 众人听胡大人一下就捐了五千两银子,吕知府也捐了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抬到面前,不由不信,又有有功者升官之说,于是各报数字,捐钱者几十两数千两不止,捐粮者数十石、几百石不等。一时间捐银数万两,捐粮数千石。胡执礼十分高兴,说道:“所捐钱物,由吕大人收集保管,由本官负责出据发放,通过今日募捐,各州县下去当继续进行,不能就此而止。所有捐赠数目,均报本官统一掌握使用,不得营私舞弊,不得贪污盗窃。若有犯者,以律严惩。” 有人不禁要问,胡执礼为官一生,清贫一世,突然间那来的五千两银子?原来胡执礼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就派人到他的好友杨博、宋仪望、林应等处借来了银子,至于将来如何偿还,乃是后事。 胡执礼见捐地者不多,说道:“本官之意,将淹没了农田的贫民安置在无水之地,分给农田,让其耕种自救,否则仅靠捐赠,只能恤其一时,并非长久之计,还望豪望大户让出地来,待治好水患,开垦出新地。移居民于新地,到时地归原主。”众大户听了面面相觑,都不愿捐出地来。胡执礼说道:“吕大人家有地千顷,为松江第一大户,带头捐银,其行可佳,捐地之事,亦望率先。”吕藿因送银一事,被胡执礼弄了个大红脸,心中正不是滋味,此时又提出捐地,自然不好再推拖,只好索性显示慷慨,说道:“下官家中只留五百亩,其余全部捐出,待治好水患收回。”吕藿这一说,博得了满堂掌声。各大户见知府如此慷慨,也只好积极报数。 会后,胡执礼按吕藿的建议,派人分别到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找熟人募捐。胡执礼乃是一位清官,朝野官员多佩服其为人,许多人见胡执礼求援,均热心相助。不久,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的送来。 雪海瑞冤 一日,胡执礼同几位随从改扮成商客模样,来到松江大街暗察民情。及到街心,见许多人围在一起。胡执礼打发随从去看,挤不进去,不一时,人群中挤出一位老人,须发皆白,面色青瘦,衣衫褴褛,手里捧着一张纸,哀叹啼哭。胡执礼上前问道:“老伯手中所持何物,因何啼泣?”那老人一见胡执礼等人,慌忙将纸叠起,穿在怀中,说道:“你是商客,去干你的买卖,何须过问此事?”说着就要走去,胡执礼上前拦住说道:“老伯勿慌,我是外地人,今日才来松江,刚才见众人围在一起,心中觉奇,这才打扰于你。”那老者又看胡执礼一眼,说道:“看你是外地人,讲讲无妨。”于是他将胡执礼等人领到一个避静处,从怀里掏出那张纸,纸上有一画像,说道:“你认识这个人吗?”胡执礼仔细瞧了一阵却不认识。老者告诉他那是海瑞的画像,胡执礼无不惊讶地问道:“你们那一群人都是买海瑞画像的?”老者说:“不,是领。海大人对苏松百姓有恩,后被奸臣告了状,罢了官。明日是海大人罢官的日子,我们苏松百姓约好家家挂上海大人的像,还要到海大人走过的地方纪念。”胡执礼问道:“这画像是怎么来的?”老者说:“大家捐钱买纸,苏州一位秀才画的。”胡执礼问:“你见过海大人吗?”老者说:“何至见过,我帮海大人出过不少治水的主意呢!”胡执礼思虑片刻,说道:“既然如此,就劳老伯去我那儿一趟吧。”老者一听,立时慌了起来。胡执礼急忙说道:“老伯别怕,我乃应天巡抚胡执礼,听老伯曾帮海大人治水,定知海大人治水方略,望老伯到府上赐教。”老者将胡执礼自细打量一番,说道:“大人改扮访民,倒有些像海大人的样子,老休不妨一去。” 这老者姓水名生,俗名水老大,乃松江人,自幼随父母驾船运货,走遍了苏松的江流河道。对这一带山川地理十分熟悉,海瑞巡抚江南时,访得他,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不期今日胡执礼又碰上了他。 第二日,胡执礼仍扮成商客模样,同水老大带了几个随从来到松江边上。凡到之处,都有一大堆人相哭于道,哭声中唯能听清“海大人”三字。胡执礼不觉心头一热,潸然泪下。 胡执礼回到城中,见几个差人赶着被绑的十几个人走了过来。水老大一见,便向胡执礼说道:“这些人定是供海大人的像被抓来的!”胡执礼叫人拦住一名差人问道:“他们犯了什么罪?”差役答道:“是供了海瑞的画像。”胡执礼回府命吕藿将抓的人放了。想道:海瑞苏松治水,力破群议,疏刘河至上海,至今尚通、功绩卓然,且能体察民情,赈恤民命,使民敬仰,以致使民供像于家中,相哭于道旁,如此清廉朝臣,当今所见无几,为何中途被劾,罢官为民,海瑞定含不白之冤。想到此处,他喊来水老大,又详细讯问了海瑞在江南的情况。遂决定亲自去见海瑞。水老大一听,欣然叫好。 次日,胡执礼带了水老大和几个随从,乘骑快马而去。 海瑞老家在海南岛琼山县,离苏松少说也有二千多里。胡执礼一行,早起晚歇,日夜兼程,不一月便来到琼山县地。那日,海瑞正俯在桌上看一张地图。忽报有人求见,遂急忙亲自迎出门来。水老大一见海瑞,忙跪倒叩头,海瑞亲手将水老大扶起。水老大见海瑞须发皆白,愁缩眉宇,又想起海瑞在苏松时对他的恩遇,不禁失声痛哭,海瑞亦禁不住流下泪来。经水老大介绍,海瑞和胡执礼以礼相见。延入家中,海瑞传令上茶备饭。胡执礼见海瑞居舍萧然简陋,不觉感叹。海瑞说道:“胡大人不畏千里风尘,亲临寒舍,有何见教?”胡执礼答道:“下官此次打扰,有一事不明,特来求教。海大人在苏松治水颇见功效,而中道被劾削职,所为何事?”海瑞笑道:“皆因老父在苏松推行‘排除大户兼并,摧豪强,扶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皆夺而还之’的政策,得罪了江南豪望大户和本籍官员。给事中戴凤翔劾老父‘庇护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而被靬职。”胡执礼说道:“大人冤案,本官欲在这次回京,奏明圣上,为大人昭雪,重新启用。”海瑞说道:“当今朝廷张居正专权,此人心底狭窄,嫉贤妒能。你的奏章,他定不会呈送圣上。”胡执礼说道:“本官此次巡抚江南,圣上传谕,有事可以面奏。”海瑞说:“既这样,就烦劳胡大人了。雪其冤案,实为必要。重新启用,无须强求。” 海、胡二人十分投机。谈了片刻,胡执礼问道:“海大人苏松治水,定有全盘方略。”海瑞一听,拿过那张地图,说道:“这是我绘制的一张苏松水流图。”于是海瑞把地图上的内容向胡执礼说了一番。胡执礼俯于图上看个不够。海瑞说道:“胡大人既有治理苏松水患之锐意,这张图就送给胡大人了。”胡执礼一听,急忙立起身来,拉住了海瑞的手,感激之情,无以言传。 不一时,摆上饭来。一盘鸡肉,每人一碗黄米稠饭。海瑞说道:“自靬职以来,家中绠及艰难,今日胡大人光临,无好菜好酒,只有用这‘鸡黍’招待胡大人了,请勿见笑。”胡执礼急忙说道:“大人说那里话来,下官亦是贫家出身,幼年求学时,连鸡黍还吃不上呢。”于是二人大笑起来。胡执礼想道:“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海大人多年为朝廷大臣,生活如此拮据,可见他在朝任职其间,并无一点贪贿,真是清官。” 胡执礼回南京后,当即写了为海瑞昭雪冤案的奏章,亲赴朝廷,奏明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传旨昭雪了海瑞的冤案。但受张居正阻扰,未能重新启用。至到万历十二年张居正死后,胡执礼再次申奏启用海瑞,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