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将军战胜处故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90
专题名称:
张将军战胜处故事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25.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王信堡大坡头公路南侧,曾有一块锁子碑,上面刻有“张将军战胜处”,无人知道这件事的缘由,一查历史,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明王朝政治腐败,对少数民族推行歧视政策,各地少数民族纷纷起义造反,在西北当时造反的就有青海的永邵卜、火落赤,宁夏的卜失兔、甘肃鞑靼族银定歹成等部落,朝廷曾多次派兵镇压这些民族起义,张将军便是其中的一个。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朝廷命陕西总兵官张臣(张将军)移镇甘肃。青海火落赤起兵进攻洮河一带,河套卜失兔起兵响应。卜失兔为了支援火落赤,计划从河套出兵,绕道从河西赴青海。 卜失兔计划既定,回到家中对母亲说道:“今青海火落赤已起兵攻洮,我欲前往相助,但将母亲和妻女留在家中颇不放心因想带家小同去。”卜母说道:“我自降明以来,已有数世,朝廷颇施恩宠于我,你数代祖宗均能安份度日,独你不服朝廷,要起兵造反,对抗朝廷。明朝自洪武至今已二百二十余年,文臣济济,武将倍出,江山固若金汤,社稷安如泰山,我乃小小部落,有何能耐和朝廷抗争,这岂不是以卵碰石,自取其祸吗,你起事以来,朝廷所以未重兵清剿是嫌你势小,尚未触怒朝廷,朝廷一旦震怒大兵压境,你将无活命也。”卜失兔说道:“母亲不必担忧,而今明朝已腐败无能,危机四伏,西域、青海、云南义兵揭竿而起,朝廷不能克服,青海火落赤大举进攻洮河,连战皆捷,势如破竹,官兵每每失利,我等若鼎力相助,火落赤必胜无疑,即使一时不能攫取中原,则完全可以割据河西,如此大好时机我若不积极相应,首立战功,将来火落赤势成,我有何面目前去讨封。”卜母听言,潸然泪下,说道:“你真是鬼迷心窍,你要去,你自己去,为娘不同你前去送死。”卜、失兔无奈,只得说道:“母亲执意不去,孩儿不能强,但孩儿去青海之意已决,请母亲勿加阻拦。”卜母放声痛哭。卜失兔遂传令带了妻子和女儿阿失的、儿子吉能和部将炒胡儿,率五千余骑出发。卜失兔沿长城西奔,一路上长城的各个烽燧隘门都把守的十分严密,无法通过。一日卜失兔带兵从镇番以西迂回至永昌境内,从车路沟进入毛卜喇至宋家庄(今宋家湾)北侧,见此处守兵稀少,遂指挥兵士进攻,但此处长城修葺不久,墙高沟深加之墙上守兵阻截。兵士可攀援逾墙,而车马辎重难以通过,卜失兔遂命兵士在墙上挖洞,以备穿行。三道沟烽燧只有十名守兵,见卜、失兔穴墙,不能阻挡,于是快马驰报水泉营守备马应麟(永昌人)知道,马应麟一面派人报永昌卫指挥使王守忠,一面点起全部人马急奔宋家庄而去。永昌卫指挥使王守忠接到水泉营急报,忙找指挥佥事南凤鸣共同去报永昌协副将李魁。王守忠说道:“、失兔有五千余众,我卫只二百兵士,如何抵 卜御。”李魁说道:“此事不必着急,卜、失兔出巢,朝廷早有公文至此,我已派人去甘州报知甘肃总兵张臣,张大人已派兵三千沿路巡逻。虏兵既企图在我永昌入境,我将派快马报知张大人,叫他速率兵来。我虽统兵一千三百多人,但多在山要隘口,一时无法调集。但目前我们可将协府兵三百人,卫营兵力二百余人,和水泉营兵二百六十人集合一起,集中兵力,截其东路,迫敌向西而去,与张臣形成夹击之势。”王守忠说道:“如今水泉营守备马应麟,已带兵奔宋家庄而去。”李魁说道:“速派人去,让马应麟撤离,勿与交锋。”当即李魁书写公文去报张臣,王守忠差人集合人马,南风鸣差人去传马应麟。 甘肃总兵张臣,早已接到朝廷公文,在长城沿途布署了防务事宜,尚觉不安,又派三千人马,沿城巡逻。是日张臣正在府中理事,忽报说永昌协副将派人前来,张臣急令传入,使者入见,呈上李魁的公文。张臣看毕笑道:“李魁,将才也!如此甚好。”然后对使者说道:“你可急速回去,告知李将军,一切均按他信中所说的进行,务必要坚守金川峡大口子两个隘口,不能让敌人去扰攘永昌卫城,杀戮民众。我将带兵随后而去。” 水泉守备马应麟既将兵撤离边墙,卜、失兔无人阻拦遂于一夜之内挖通边墙,填平墙壕,挥兵直趋金川峡口,企图出金川峡以攻永昌。及至途中,探马报说,金川峡有兵把守,因卜失兔急于去青海与火落赤会合,不愿在中途恋战,此时听说金川峡口已被把守,遂挥兵向大口子进发,行不远,又有探马报说,大口子亦被把守。卜失兔无奈,只得传令向西从大泉沟而出。永昌协副将李魁见卜失兔向西而去,说道:“卜失兔中吾计矣!”亦传令军士向西迫去。卜失兔率兵行至三道沟,突然一声鼓响,一彪人马,上前拦住去路,卜失兔见有兵阻路,遂叫部将炒胡儿出阵,张臣让甘州副将马应龙(永昌人)迎敌。二人上前互通姓名,纵马交战,战了四十余回合,炒胡儿不能力支,回马便走,马应龙拈弓搭箭,“嗖”的一声,射中炒胡儿左臂。炒胡儿败下阵去。卜、失兔见炒胡儿中流失,怒从心起,将手一挥十多个裨将一齐围上来,张臣见势纵马上前与马应龙并力拼杀。其中有五六人围住张臣,张臣前抵后挡,一时兴起,举枪先将一裨将挑于马下,敌诸将先吃一惊,张臣遂连手格杀数人,余者惊退。张臣遂去助马应龙,又刺死敌将数人。卜失兔之子吉能见众将败下阵去,遂驰马上前,说道:“小王爷不要别人,只要张臣出战!”张臣听言,纵马上前,说道:“老父便是张臣,你这小小孩子,乳臭未干,尽敢口出大言。”吉能听言,举枪就刺,张臣迎战,二人枪来刀去,战了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张臣正准备以智取胜,却不料卜急忙亲自出马相、失兔害怕儿子有失,助。张臣未及提防,早被卜这边马应龙见卜、失兔刺了一枪,失兔上阵,亦驰马赶来,见卜、失兔要刺张臣,忙取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卜、失兔大腿。张臣、卜吉能与马、失兔被各自的人马救回,应龙交马相战,战不几合,卜、失兔阵后突然大乱,原来是永昌协副将李魁、永昌卫指挥使王守忠、指挥佥事南风鸣和水泉营守备马应麟并力杀了过来,冲入敌营中,先烧粮草辎重,卜失兔女儿阿失的与其母同行,见官兵突入,吓得掉下马来,李魁命兵士绑起,马应麟说道:“此叛奴,留她作甚,不如一刀杀了。”李魁说:“看此打扮,像是卜失兔女儿,留其性命,对招抚其部落或有作用。”军士们遂将阿失的绑送官兵营中。此时王守忠、南凤鸣已杀至前边,夺了卜失兔见后面大、失兔旗纛。卜乱,急忙鸣金收兵,吉能虚晃一枪逃出阵去,卜失兔趋兵向南撤去。 张臣遂和李魁等合兵一处指挥兵士追赶。卜失兔只带千余人向南逃窜而去,及越南山方知失去了女儿阿失的,遂仰天大恸:“伤哉,我女,悔不听母言,以至此也。”卜失兔不敢回北套,举千余人去西海投靠宰僧。战事即毕,张臣与众回至永昌卫,向朝廷写了奏章,朝廷传令嘉奖。后来卜失兔随宰僧投降朝廷,封卜失兔为顺义王,朝廷将其女送还卜失兔。 人们为了纪念张臣在三道沟战胜卜、失兔,便在张臣争战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立碑时,碑立不稳,在下面衬石头、木头都不行,最后不知谁在衣袋里掏出一把锁子衬在下面,其碑即稳,因后人亦称锁子碑。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