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攻占永昌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88
专题名称: 傅友德攻占永昌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0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话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占领了中原地区,建立了明王朝政权,而河西及漠北地区尚由元朝蒙古人占据。蒙古人不甘心在中原的失败,经常侵扰明朝边境。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驻守在和林的元将扩廓帖木儿连续扰攘宁夏、延绥、庆阳一带边境,给刚刚建立的明王朝政权的巩固带来了严重威胁,于是朱元璋下决心要扫平残元势力。当年派了三路大军,以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趋和林;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应昌,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取甘肃,征扩廓帖木儿。 冯胜领旨,点兵十万,带了副将陈德,傅友德向西进发。一路上所向披靡,连战皆捷,收复了元朝占据的不少地方。不数月兵次兰州。冯胜对陈德和傅友德二位副将说道:“我兵即将渡河,但河西自宋宝庆二年(1226年)被蒙古占领,至今已一百四十余年,根深蒂固。尤其永昌路,由太尉朵儿只巴驻守,统兵十余万,实力雄厚。两员战将骠悍勇猛,十分了得。我军若不谨慎从事,恐难以取胜。”傅友德说道:“河西之所以强,皆因背靠漠北,胜则进,不胜则退,以我之见,我军可分两路,一路从北道沿沙漠南缘推进,切断漠北同河西的联系,河西必然势孤;一路选骁骑一万,从正面向西进击。”冯胜遂分派陈德带五万人马进攻漠南直逼沙州;傅友德率兵西进,直取永昌路。 次日,傅友德点了骁骑一万准备渡河。 再说,永昌路太尉朵儿只巴听说冯胜率兵西征,心中不安。遂招来上都驴、失次罕二位大将军共同商议。失次罕说道:“河西地势险要,素有天险之称,易守难攻,就凭我军现有实力,保障河西绰绰有余。以我之见,保河西乃是长久之计。”上都驴有些为难说道:“大元江山已经倾崩,仅我河西一隅,势孤力单,如何抗衡明朝。”失次罕说道:“元朝倾崩,但河西尚安,我们何不将太尉立为盟主,学窦融、张轨,割河而治。”朵儿只巴一听心中高兴,说道:“失次罕将军之言,甚称吾意。不过立主之事当从缓计议。当今之计,重在保住河西。”当即分派上都驴将军带兵三万守住黄河,不让明兵渡河。失次罕将军带二万人马守凉州,由他自己带五万人马守永昌路。 傅友德探得黄河西岸由元将上都驴把守,遂招来诸将商 议渡河之计,忽报河上有一小舟向东驶来,傅友德即命军士加强戒备,“但有元兵过河,一律抓来见我。”不一时兵士们果将二名元兵缚送帐下,二人进帐说有要事相告,傅友德拼退左 右,亲自为二人松绑,说道:“你二人是前来投诚的吧。”二人说道:“上都驴将军有投降明朝之意,但又怕招致杀身之祸,想请将军到河西面议。”傅友德听言,纵声大笑,说道:“恐怕是诱兵之计吧。”二使者说道:“上都驴将军是真心投降!绝无他意。”傅友德听说遂同二人商定了接见计划,放二人渡河而去。次日夜晚,上都驴和傅友德各带数十人,在河心见面,二人达成协议,各自回营。当日傅友德先指挥一万骁骑渡河,接纳了上都驴的投降。将其兵士编入明军,送上都驴去京城。 傅友德既渡河,遂率万余骁骑向西进发,兵至庄浪(今水登),庄浪守将也的罕婴城不出。傅友德连攻三日,也的罕见势已急,派快马飞驰凉州告急。凉州守将失次罕即率万余人马前来驰援。这一消息早被探马报知傅友德。傅友德遂从河东调来大兵围攻庄浪,自己带一万骁骑伏于途中。不久,失次罕兵至,一声鼓响,明兵从四面杀出,失次罕见中了埋伏,急忙掉头从来路杀出一条血路,带一万余人,逃回凉州。傅友德见失次罕逃走,命军士驾马追赶,赶至凉州城下。失次罕早已进城,城门紧闭,吊桥悬起。傅友德传令将城围起。失次罕进城,立即传令城内军士守城。他自己又带了部分人马出城迎战,并派快马报永昌路太尉朵儿只巴知道。失次罕出城迎面恰逢傅友德副将梅思祖,二人并不搭话,交马争斗,战了二十余合,梅思祖卖个破绽,拨马而去。失次罕拍马追赶,追去五里,梅思祖回马又战。梅思祖将失次罕引走,傅友德即发动攻城,城中失去主将,各头目自顾不暇,不能统一。明兵攻上城墙,元兵料不能守,四散逃去。傅友德命军士四处追杀,他自己带部分人马前去接迎梅思祖。此时失次罕和梅思祖正战得不可开交,忽觉后面阵脚已乱,急回首见傅友德率人马从后面杀来。恰在此时,一小兵急至跟前说道:“凉州城已被明军攻破,我军四散逃去,我特冒死前来为你报信。”失次罕一听心中骇怕,遂虚晃一枪,落荒而走。走不数里,早有一支人马截住去路。失次罕无心恋战,拨马向西而去,恰又至傅友德、梅思祖迎面杀来。及待向后逃去,后面军队又围了上来,将失次罕围在核心。傅友德要失次罕投降,失次罕说道:“我生为大元之臣,死为大元之鬼,今 日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独我活着又有何用。”言毕遂伏剑自刎。 永昌路太尉朵儿只巴,听说凉州失陷,遂招几位头目商议,永昌路达鲁花赤锁南都主张投降,而永昌路总管赤哈赤却 主张拼死一战,二将一个主战,一个主降,于是争吵起来。朵儿只巴说道:“二位将军不必争吵,以我之见,战降均非良策。不如带兵暂避南山斡耳朵城,此处山势险要,战守有资,有迂回余地。”众将听言齐声说好,于是传命,退避南山。 傅友德在凉州安民已毕,遂同梅思祖商议进兵永昌。梅思祖说道:“朵儿只巴颇具韬略,精通战术,若其退居斡耳朵城,凭险据守,我军恐难深入,如今,我们可速去抢占斡耳朵城,截其退路。”傅友德说:“兵贵神速,就请将军率三千快骑,火速驰奔斡耳朵城。”梅思祖带兵昼夜急驰,来到斡耳朵城。守将也速不干出城迎战,梅思祖命一裨将出战,二人战三十余合,也速不干被裨将砍于马下,梅思祖挥军入城,安置已定,遂率众驰转涧口(东大河口)而去。 朵儿只巴留赤哈赤带兵二万,镇守永昌。自己带了三万人马和其余诸将搬了家小,带了粮草辎重,奔斡耳朵城而去。及行至转涧口。口隘早被梅思祖把守。朵儿只巴觉事不妙,急令先队改为后队,后队改为前队,向永昌城退去,却不料傅友德已带兵赶到。傅友德见敌兵甚众,自己只带了七千余人,虽指挥兵士,冲向敌人辎重家小队中砍杀。一时粮草起火,敌军大乱。正在砍杀之机,永昌路达鲁花赤锁南都来至傅友德面前,傅友德以为是元将前来斯杀。正举枪要刺,但听锁南都喊道:“将军休要动手,小将愿投降将军。”傅友德听言,停住手说:“既愿投降,何不杀敌立功。”锁南都说道:“将军可速派人去永昌城西拦截,以防敌人西窜投靠甘州。”傅友德想了片刻道:“我兵力太少,无法分兵,你即降我,就派你带兵前去阻截。若能立功,自有重赏。”锁南都听言,遂指挥所部向永昌城西而去。锁南都一走,即带走了万余人马,梅思祖亦从转涧口逼来,朵儿只巴不到两万人马,早被傅友德冲为数段。首尾不能相顾,部分兵士投降;部分兵士四散逃去。朵儿只巴见势已去,率部分兵士向西逃去。傅友德紧追不舍。及至永昌城西早有锁南都截住去路。朵耳只巴一见气冲斗牛,骂道:“叛贼,后悔没有将你早些杀死,”锁南都笑道:“此时来杀,为时不晚。”朵儿只巴举枪就刺,锁南都相迎,二人争战几合,傅友德率兵赶到,两面夹攻,战不多时,朵儿只巴被傅友德一枪挑于马下,锁南都上前结果了性命。傅友德当场说道:“锁将军为朝廷立了大功,我当申奏朝廷,为将军升官。”锁南都说道:“封官之事待后再说,将军当立即指挥人马,围困永昌。”傅友德遂指挥人马将永昌城团团围住。 再说,永昌路总管赤哈赤,见傅友德败了朵儿只巴,命令军士将四门紧闭,婴守不出。傅友德率兵攻城。凡及城下,城头上便火炮连发,兵士近不得城墙。一连三日,无法攻入。傅友德只得同梅思祖锁南都商议。梅思祖说道:“锁将军深明大义,投降大明,可否规劝赤哈赤前来归顺。”锁南都说道:“赤哈赤此人性情刚烈粗鲁,劝降恐非易事。以我之见,智取为好。”傅友德说:“将军有何妙计请讲!”锁南都遂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傅友德说道:“如此甚好!”至夜,傅友德遂将三千人暗暗从金川峡口调出,伏于毛卜喇。城中兵士未能发觉。次日锁南都将写好的信绑于箭上,射于城中。城内兵士拾了箭交于赤哈赤,信中说锁南都已派人去甘州求援,甘州太尉锁纳儿答应于今夜派兵接迎,约定子夜时分行事。及夜,赤哈赤立于城头远远看见有火把若隐若现,仿佛有大军向东而来,及至不远,火把隐而不见。实际这正是傅友德伏于毛卜喇的三千兵士所为。赤哈赤一见,以为甘州救兵已至。遂传令军士准备突围。子夜开门出城,两下伏兵骤起,截住归路。赤哈赤大悟,后悔不及。遂挺枪战斗,由梅思祖迎战,傅友德早率众进入城中。赤哈赤见城头起火,说道:“我中奸人之计矣。”遂执刀自刎。 永昌既平,傅友德写了本章,申奏朝廷报功,朝廷传旨嘉奖。并据傅友德所奏,派辽东都督仇成任永昌路指挥使,以镇边民,洪武十五年,永昌路改设永昌卫,由李庸任指挥使。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