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蒙逊拆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85
专题名称: 沮渠蒙逊拆庙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08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北凉王沮渠蒙逊迁都姑臧,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玄始,立沮渠正德为世子。九年沮渠蒙逊母亲车氏卒,沮渠蒙逊派人去番和县于山(一作御山)寺(今永昌圣容寺)请和尚,为母送葬。于山寺方丈惠嵩法师带了僧徒来见。蒙逊对和尚说道:“今因母丧,请诸位前来为母诵经,超度亡灵。只要能将母灵度于仙界,我将重以布施,缮葺宝寺伽蓝。”众僧叩头谢恩。蒙逊传令,造素膳款侍众僧。 次日五鼓,惠嵩法师带众僧诵经作法。沮渠蒙逊亦跪陪于侧。一场法毕,沮渠蒙逊陪众僧素食,问道:“你们宝刹为何不在姑臧城内,却在番和于山?”惠嵩说道:“早在迦叶佛时,利宾菩萨途经番和,见此地住有数万家,但无重佛法者,人不信业报,以杀害为事。菩萨救之,为立伽蓝。大梵天王,手造石佛像。初成以后,菩萨使用神力,使石像犹如真佛,能游步说法,教化民众。但此地人虽蒙此教导,却不信受。于是菩萨示行怖畏,手擎大石,欲下压之。菩萨伴怖劝化,众人敬畏,方回心转意,信敬于佛,将原来所有的杀人凶器,尽变为莲花,到处街巷,莲花犹如种植一般,瑞自此方,摄化神力。遂令造七寺,南北一百里,东西八十里,弥山亘谷,处处僧坊佛堂,经十三年修成。出家为僧者二万余人,住七寺。经三百年,偶失火焚寺,盗贼夏起,又以大水漂没之。在寺庙尚未焚毁之前,本地山神将石佛像收于室中,寺毁后藏于石室,安置供养年月即久,石生室灭,至今佛像未显。但佛祖有言,在今后十年,利宾菩萨将重游故地,普度众生,石佛将再显于于山。卑寺所以筑于山而不在姑臧,因于山乃佛地也!” 沮渠蒙逊听了特别惊奇,说道:“没想到于山竟有这么一段来历,实在令人敬服。于山既是我河西佛祥之地,我母亲之躯就葬于山,不知法师意下如何?”惠嵩法师说道:“于山原只葬沙门弟子。”蒙逊说道:“我素信佛,与沙门有别者,只未受戒而已,若母葬于山,我当更加虔心佛事,成为佛门真弟子,岂不甚好。”惠嵩不好推辞,只好应诺。 众僧诵经,半月方毕。沮渠蒙逊赐银万两,惠嵩率众僧而归。沮渠蒙逊遂葬母于山,并在于山上修了一座庙堂,招敕番和石匠,仿母像雕刻一丈六尺高的石像一尊供于庙中。每逢母之生死之日,便来祭敬。次年沮渠蒙逊生一子,取佛名唤作沮渠菩提。自此之后,沮渠蒙逊西平西凉李歆、南灭南凉秃发奴檀,东拒西秦乞伏炽磐,将三分河西成为一统。沮渠蒙逊深感佛之灵验,犹是虔心佛事,每早晚必敬。并调集民夫修葺了于山寺庙。 一日,沮渠蒙逊正在宫中理事,忽报番和于山惠嵩法师带一外国和尚前来求见。蒙逊急忙迎出宫去。那外国和尚白颜红髯、深眼高鼻,一派仙风。施礼一毕延入宫中问道:“不知长老何国人氏,姓甚名谁,亲临卑国,有何见教?”那和尚说道:“老纳法号昙无,天竺国人。奉佛说法,遍走天下。早闻贵国君民素信佛,犹大王笃信执诚。但佛祖创教于天竺,学薮深邃,经迭浩繁,堪称汗牛充栋。而佛学传于中华较晚,虽历经高僧宣法,但仍不失为浅薄。今老纳奉佛旨意,特至贵国,带来《大般涅槃经》、《方等大集经》等典二十九卷、一十四部,意欲译为华语,以宣示佛教教义。”蒙逊听言,问惠嵩法师:“此位长老可是你先前说过的利宾菩萨?”惠嵩未及言,昙无笑道:“非也,我乃利宾菩萨弟子,菩萨今去罗马说法,当在十年后化身而至。”蒙逊又道:“那么番和于山石佛何时再显?”昙无答道:“菩萨莅临,自有分晓。”蒙逊见说,遂不再问,说道:“昙无法师不远万里而来,实为我凉之大幸。惠嵩法师,你以为这译经之事,该当怎处?”惠嵩说道:“就请法师,仍回卑寺,卑寺僧众,历读佛经,略晓梵文,以道朗为优,老纳亦略知一二,可为法师助一臂之力。”昙无说道:“若得在伽蓝中译书,甚称吾意,再有惠嵩、道朗二位相助,译经宣法,吾无虑矣。”蒙逊说道:“既然长老愿回番和于山,我亦不敢强留,但译经之事我定鼎力相助。”他当即传令,取文银千两,交于惠嵩说道:“这些银两,暂作费用,尔后有用钱处,尽管前来找我。经译成后,我当厚赐。”昙无说道:“我沙门弟子,以宣示佛法为宗旨,只需大王相助译经,别无他求。”言毕,辞别而去。 次年清明节,沮渠蒙逊带了一家大小,共数百口,去番和于山扫祭祖墓。于山方丈惠嵩同天竺法师昙无带了数百僧人迎于山前,互相躬礼相问。蒙逊同昙无、惠嵩、道朗诸僧先到墓前,奠祭一毕,又到祠庙烧香。蒙逊问道:“以长老观之,此山气象如何?”昙无答道:“此山乃中华佛祥之地,迦叶佛时利宾菩萨即宣法于此。而今此山瑞气荡漾,佛光氤氲,将于百年后复兴。”蒙逊又问:“我母墓、祠,均在此山,有无不妥?”昙无说道:“你母死后,未入地狱,今已登临仙界,只因僧恒尚浅,一时不能成正果,大王当谨事佛事,以乞超度。”蒙逊说道:“我母既登仙界,何不让我一见?”昙无说道:“五年以后,即可显灵。”蒙逊一听十分高兴,问道:“将如何显灵?”昙无道:“此乃天机,弗可尽泄也。”移时,蒙逊又问昙无:“不知利宾菩萨于何时至此,我是否有缘相会?”昙无笑而未答。游山毕,蒙逊被惠嵩等延入宝刹,素食相待,至晚而散。 越二年,昙无译经既成,蒙逊将河西各郡县僧众传集番和,为昙无、惠嵩庆功。及至四月初八,各郡县众僧到齐,昙无法师却杳然逝去。蒙逊派人到处寻找,终无得踪迹。蒙逊只好让惠嵩、道朗讲解经意,以示庆贺。 北凉承玄元年,西秦王乞伏暮末攻打枹罕,沮渠蒙逊带世子沮渠兴国率兵十万以御之。蒙逊大兵至枹罕,安营即定,探马报道:“秦王乞伏暮未在定连,南安太守翟承伯据罕开谷,留相国元基守枹罕,对我军形成半包围之势。”蒙逊问兴国:“你看如何出兵?”沮渠兴国说道:“枹罕易守难攻,且守将元基颇善用兵,攻之不易。而定连为枹罕之要,攻枹罕若不先下定连,实难成功。以儿之见,父王可带兵作攻枹罕之势,由儿率兵二万,直取定连。使秦兵首尾不能相顾,我军定会取胜。”蒙逊说道:“此计虽好,但有一虞,若秦王派兵于治城截击,如何是好?”兴国说道:“无妨,我大兵相临枹罕,势在围攻,秦兵绝不会想到我去攻打定连。此乃出敌不意,他何曾想到在治城截击。即有阻截,也不会使用重兵。小股部队,不堪一击。此行绝对成功,望父王放心。” 当夜,沮渠蒙逊摆设香案,祈祷佛灵。次日五鼓,鸣炮出营,沮渠蒙逊带大兵去围枹罕,沮渠兴国带二万人马悄悄向定连而去。至夜兴国率兵进入治城境内,行不数里,进入一个山峡,忽听鼓声一响,秦兵从四面八方杀来。兴国见中了埋伏,指挥兵士,拼力斯杀,比及天明,凉兵死者大半。兴国左突右冲,怎奈一夜拼杀,精疲力尽。秦兵用绳索将马绊倒,将沮渠兴国擒去,所有兵士,四散逃亡。 沮渠蒙逊听说兴国被擒,大吃一惊。慌忙挥兵撤退。秦兵随后追来,蒙逊指挥兵士且战且退,至到谭郊,已进入凉州地界,秦兵方才退去。 沮渠蒙逊回至姑臧,心中十分恼火。早晚敬佛具废。一日闷坐,暗自思忖,人人都讲佛法无边,我多年虔心敬佛,葺番和伽蓝,葺姑臧罗什,济昙无译经。早晚叩佛诵经,辛苦毕至。均说我功德无量,佛祖定会保祐右。到今观之,全是骗人之鬼话。我伐西秦,佛祖为何不来相助,我儿兴国被擒,佛祖为何不救?佛法何在,灵验何存?我一生信佛,白白耗费了许多心血,到头来竟一事无成,反而失子于秦,我信佛何用?想到此处,遂发令,将河西境内所有寺塔尽行拆毁,所有经文,尽数焚烧,所有僧众,尽驱为民。若有不从者,格杀勿论。 再说番和于山寺惠嵩法师,那日正在静坐诵经作法,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说声不好。急忙招来众弟子说道:“凉王蒙逊,要开杀戒,拆毁寺塔,诛及众僧,此乃我沙门劫难,众弟子当急避之。劫数如此,千万勿与争锋,争之者命将休矣。为今之计,保住佛经乃第一要务。佛经在则佛法存,佛经焚则佛法无矣。”众僧听言,半信半疑。但师尊之言,不得不听,只得各带佛经,四散而去。次日果见沮渠蒙逊派人来将寺庙宝塔,尽皆拆毁。于山只留沮渠蒙逊母亲的祠庙。庙既被拆,众僧回原地,搭起草棚,日坐诵经,夜以蔽身。 一日,蒙逊静坐,思念世子沮渠兴国,心中忧郁,忽又想起母亲。遂唤来主簿问道:“那日命你去番和拆庙,我母亲祠庙是否被毁?”主薄答道:“于山佛寺尽毁,独大王母祠未拆。”蒙逊说道:“如此甚好。”遂传令去番和为母敬香。次日,蒙逊带了家族及五百警卫,来到番和于山。及进谷,早有众僧谒于道旁。蒙逊一见,怒从心起。对主簿说道:“我命你赶散众僧,不再让其妖言惑众,何以今日仍集于此?”主簿言道:“那日撤庙,不见一个和尚,以为他们均已散去,不知今日何以又集于此。”蒙逊说道:“既然他们不走,就给我杀!”军士听言,立斩数人。忽见惠嵩法师拦住说道:“大王,众僧不去,皆我所为,大王要杀就杀我吧!”蒙逊喝道:“好你个惠嵩,你以为我不敢杀你!”惠嵩说道:“大王杀我,我死而无怨,只是我有一言相告。”蒙逊说道:“什么妖言,我不听,拉下去砍了!”众警卫听了七手八脚,拉惠嵩就走。惠嵩高声喊道:“大王,是太夫人石像显灵了。”蒙逊听言,忙命众人住手,问道:“太夫人石像如何显灵?”惠嵩说道:“不瞒大王说,大王拆庙毁寺,渎犯佛法,我佛要降罪于你,太夫人为你求情,血泪俱下。并为你作下保证,要你悔过。如不然,佛祖要将太夫人逐入地狱。”蒙逊说道:“你之所言,何以为证?”惠嵩道:“太夫人石像正在流泪。”蒙逊不信,遂对主簿说道:“你且去看,有无泪水,若是谎言,立斩不赦。”主簿去不多时,回来报说:“太夫人石像果真流泪。”蒙逊还是不信,说道:“定是这妖僧弄了什么妖术,待我亲自去看。”蒙逊同众人来至庙门前,突然浑身大颤,仿佛有人将他拿住的一般,不能动作。因唤左右,扶翼而进。举目细看,见石像泪如泉涌,朦胧间见母亲车氏挥泪痛哭。再细看,仍是石像。蒙逊见状,倏然跪倒在地,放声大哭,说道:“母亲灵验,请在佛祖面前为儿求情,赦儿之罪。儿一时糊涂,拆庙毁寺,渎犯佛法,罪该万死。若佛祖赦儿,儿当召集众僧,还复本业,重建寺庙,倍更精到。”蒙逊被众人搀起,犹啼泪不止。至到石像泪干,方才离去。回到宫中,当即传令各郡县将撤毁寺塔,尽数修复。所去僧众,全部召回。蒙逊召来惠嵩法师,深自咎责。遂拨银二万两,教复修于山寺庙。惠嵩谢恩而去。自此,沮渠蒙逊更加信服佛法,仍恢复每早晚敬佛。 沮渠蒙逊思念沮渠兴国,遂遣人赴西秦,议用三十万斛谷换回沮渠兴国,西秦王乞伏暮末不许。蒙逊遂将沮渠菩提立为世子。 光阴荏苒,不觉数年已过。公元433年,沮渠蒙逊薨。众议沮渠菩提幼弱,立沮渠牧犍为河西王,谥蒙逊为武玄王,庙号太祖。沮渠蒙逊一生信佛,热心传播佛教文化,对推动当时社会进步和后来我国佛文化发展,均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