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番和吕超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84
专题名称:
番和吕超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080.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话说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吕光收复了西域,回到了河西。前秦凉州刺使梁熙因阻截吕光归路而激怒了吕光,吕光遂攻占了酒泉、敦煌、张掖一带。岭西(焉支山)郡县和四山胡夷尽降于吕光。番和县令吴宝本是番和县的豪望大户。听说吕光兵至岭西,遂唤来自己的三个儿子说道:“吕光西征,打从此过,和我有数日之交。此人智略过人,气度非凡。今中原大乱,京师弗知存亡,吕光至此,定有夺取河西之志,以我之见不如早日降顺,一可保全我之家资,二免百姓兵燹之灾,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长子吴隆说道:“凉州刺使梁熙,深通韬略,亦非等闲之人,况治理河西多年,民心归顺,恐吕光难以制胜。”次子吴超说道:“梁熙虽有识略,但文雅有余机鉴不足,当初不用杨翰之计,致使吕光大兵已临岭西,大势已去,梁熙即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回败局。为今降顺吕光实为上策。”次日,吴宝带着三个儿子,率五百人,抬了礼物从焉支山以南绕道至岭西,来见吕光。吕光说道:“贵县今日系子前来所为何事?”吴宝说道:“今中原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朝廷不知存亡,将军才谋过人,带甲十万,实力雄厚,何不保河西以自立,称霸一方。河西地方万里,吏民富庶,将军世受秦恩,忠诚夙著,立勋王室,宜在今日。以我愚见奉将军为盟主,以收众望,推忠义以率群豪,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吕光听言十分高兴,说道:“知我心者宝弟也,其实我早有并河西之志,只是大兵至此受其阻截,而今西郡又有张大豫盘据,急切不能取下,如何是好。”吴超在旁说道:“将军不必忧虑,张大豫乃前凉张天锡之子。秦灭凉州逃亡在外,今据西郡,全借梁熙之助,梁熙没,其势必孤。攻西郡易在反掌,将军可置西郡与不顾,带大军从岭南绕道,直进我番和,造成攻凉之势,将军依计行事,我当在数日内缚梁熙前来见你。”吕光说道:“有何妙计,快请讲来。”吴超遂如此这般讲了一番,吕光十分高兴,遂令摆宴款待。 翌日,吕光大兵绕岭南抵番和县,吴宝接入县府,好甚款待。吴超回至番和,当日骑马飞驰姑臧。子夜进城,暗暗找到了梁熙主簿尉祐右。尉祐说道:“吴公子深夜前来必有大事相告?”吴超答道:“今吕光兵至番和,不日即攻打姑臧,姑臧危在旦夕,不知大人作何打算?”尉祐右一听,大吃一惊,说道:“昨日报说,吕光尚在岭西,何以今日突至番和?”吴超说道:“我去南山打猎,幸而得免于祸,父兄下落今尚不明。思无他路,念和大人尚有点交情,故奔赴而来。一则谋求在大人处栖身,二则如今势在危急,大人亦当谋一妥善之计方是。”尉祐听言,愁道:“如今中原大乱,朝廷败落,凉州残破,姑臧危在旦夕,已不知如何是好。”吴超说道:“我有一计,说出来,请大人不必见怪。”尉祐说道:“你有何计快请讲来。”吴超说道:“吕光颇有才谋,定居河西势在无异,不若执梁熙以降吕光如何?”尉祐右沉思片刻说道:“执梁熙恐非易事。”吴超说道:“执梁熙何难,你姐夫彭济乃武威太守,手下有万余兵力,你可说服于他,发兵围城,梁熙即成瓮中之鳖。”尉祐右一听,拍手叫好,说道:“县公子真是智足多谋。”吴超说道:“此事亦当从速,以免事泄,招来杀身之祸。”当夜尉祐去见彭济,彭济已感势迫眉捷,苦无退路,听尉祐如此说,便欣然同意,于是便唤来吴超,三人计议一定。于当夜五鼓,集合兵力包围了刺史府。府中卫士迎战,多被杀死,彭济、尉祐右闯入府中捉了梁熙,于天亮前押出姑臧,由尉祐、吴超押送番和。天明彭济大开城门准备接迎吕光到来。 吕光杀了梁熙,挥兵进入姑臧,自领凉州刺史,河西各县均降于吕光。于是封杜进为武威太守。并设立番和郡,统骊靬、焉支、新章、番和、显美诸县,封吴宝为番和太守,吴隆留姑臧封中领军,封吴超为骠骑将军。吕光自得凉州以来,和吴宝关系更加密切。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吴宝向吕光献上金银数斗,彩帛百段,兽皮千张,其中扫雪皮裘衣,甚是珍贵,披之立于雪中,雪不落身。吕光十分高兴,说道:“真让宝弟费心了,”吴宝道:“大王,你我真成兄弟,岂不甚好!”吕光笑道:“这有何不可。自古以来,赐姓赐名者屡见不鲜,你既有此意,我就赐你吕姓,你我兄弟相称。”吴宝一听急忙跪倒在地,叫头谢恩。后行兄弟之礼。吴宝回至番和遂出告示,改吴姓吕,将长子吴隆改为吕隆,次子吴超改为吕超,三子吴邈改为吕邈。 光阴荏苒,不觉数年已过,吕宝偶中风疾,一命呜乎,吕光亲临番和悼念,并命吕超承袭父职,任番和太守。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凉王吕光疾甚,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以太原公吕纂为太尉,常山公吕弘为司徒。吕光对太子吕绍言道:“今国家多难,西有北凉段业,南有南凉秃发乌孤,东有西秦乞伏乾归,三邻伺隙。我死之后可让吕纂统六军,吕弘管朝政,你自己无多大本事,委重二兄,庶几可济。若内相猜忌,萧墙之变,旦夕起矣。”然后又对吕纂、吕弘说道:“太子吕绍并无拨乱之才,所以立其为王,乃遵自古立嫡为常,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宁,如果你们兄弟和睦相处,则传流万世。若内自相图,则祸不施踵矣。”他抓住吕纂的手说道;“你性情粗暴,深为我忧。你要善辅永业,勿听谗言。”吕纂、吕弘流涕而去。又命传入吕超,说道:“吾已不久于人世,太子幼弱,朝中之事本应托你,但你本外姓,恐我吕氏族中不服,因而将外事托于吕纂、吕弘二人。吕纂性格鲁莽,恐日后内自相图。你处事精明,就将太子托咐于你,若有事变,你当千万保护太子。” 是日,吕光薨,吕绍与吕超商议。吕超说道:“今陛下新立,朝势未稳,待日后诸事稳妥,再行发丧不迟。”吕绍说道:“上皇将朝事托于纂、弘二兄,此乃大事,岂能瞒得他二人,”于是召来吕纂、吕弘,将吕光死去的话说于二人。吕纂一听,放声痛哭,再也不听吕绍什么言语,遂排阁入内,尽哀而出。吕绍见吕纂如此,心中先惧,至吕纂出宫说道:“小弟暗弱,素无大志,王兄功高年长,宜承大统,小弟情愿让位于兄长。”吕纂听言,大发雷霆,说道:“陛下乃是国家冢嫡,继位理之当然,我等只有辅佐之责,无承位之理。我若继位岂不成了奸雄。”吕绍说道:“史上亦有庶族相继之例,王兄何以独拒。”吕纂执意不肯,只得作罢。吕纂出朝,吕超对吕绍说道:“吕纂为将多年,今又统率六军,威震内外。现今先王驾崩,他虽泣而不哀,步高视远,必有异志,宜早除之。”吕绍说道:“先帝之言犹在,奈何相图,吾以弱年,负荷大任,全赖二兄辅佐,纵其图我我视死如归,终不忍有相图之意。” 次日,吕绍在湛露堂召见吕纂,商议国事,吕超持刀站在吕绍身旁,见吕纂手无寸铁,毫无防备,遂附耳对吕绍说道:“此时正是杀死吕纂的大好机会,请陛下发话,我当收拾此徒。”吕绍对吕超瞪了一眼,说道:“下去。”吕超无奈只得长叹而去。此事早被吕纂看在眼中,但他不露神色。议事完毕,出宫而去,心中怅然。夜间吕弘密遣尚书姜纪来见吕纂,说:“如今主上暗弱,未堪多难,而大王恩威素著,理当继承王位。为了社稷兴旺,大人可不必定徇小节,还是以国事为重。”吕纂听言遂想起今日湛露堂之事,主上对我既起疑心,迟早乃他刀下之鬼,我何必要坐以待毙,于是叫姜纪唤来司徒吕弘商议。 是夜,吕纂领壮兵数百,逾北城攻广夏门,吕弘率东苑之众攻洪港门,以斧劈门而入,禁城守将左卫将军齐从听说有人攻城,遂上融明观问道:“来者何人?”下面答道:“是太原公吕纂。”齐从说道:“先王近薨,国有大故,主上新立,太原公行不由道,夜入禁城,莫非是想作乱不成。”未及吕纂说话,齐从拔剑,跳下楼来,直取吕纂。吕纂持刀迎战,战不多时,吕纂额上被齐从砍了一剑。众人上前拿住齐从。吕纂说道:“齐从乃义士也,不要杀他。” 吕绍听说吕纂攻打禁城,即派虎贲中郎将吕开率禁兵拒战于端门,吕超对吕绍说:“吕纂武勇盖世,恐中郎将难以取胜,不若由我再带二千人赴之,以援吕开。”吕绍应允。吕超即率兵来到端门,相助吕开。那边早有吕弘相迎,战不几合,吕纂将吕开砍倒,大声喊道:“众兵士,那个敢不投降就是吕开的下场。”原来吕光在时,禁兵多由吕纂带领,众素怕吕纂之威,及此一喊,哗然倒戈,尽投于吕纂。吕超吆喝不住,只好只身与吕弘拼杀。吕纂见吕弘胜不得吕超,前来相助。正在此时,忽有一宫人前来报说:“主上已自刎于紫阁之中。”吕超心中一惊,虚晃一刀,跳出重围,逃往广武而去。 吕纂入自青角门,升谦光殿对吕弘说道:“我性格粗鲁,不宜承袭王位,此位还是由你来袭。”吕弘说道:“绍弟暗弱而承大统,众心不顺,违先帝遗命而废之惭负黄泉。我今又如何逾兄而立。吾持废帝之议,乃为社稷大计,并非谋篡王位,请兄勿辞。”于是吕纂命吕弘出告众人:“先帝临终,受诏如此。”吕纂即天王位。加封吕弘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番和郡公。 吕超逃至广武,被吕方所拘。吕方乃吕纂叔父,正待将吕超绑赴姑臧,忽接吕纂来信。说吕超乃是一位忠臣,义勇可嘉。但不识国家大体,权变之宜,留此人方有大用,以济世难。吕方看毕将信之意告诉吕超。吕超写了本章赴朝谢罪。吕纂仍封吕超为番和太守。吕超回到番和,心中不服,决心等待机会,除却吕纂。 吕纂自称王以来,荒于酒色,不勤庶务,排除疑己,杀死了大司马吕弘。诸臣相劝,犹是不听。 番和南山有鲜卑族,头领名唤思盘。羁縻于后凉吕氏。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吕超令总管牧马苕泽(今皇城滩)。思盘令众抢马,吕超报闻于吕纂,吕纂以小事论,不作追究。但思盘抢之愈甚。一日,吕超在府中理事,忽报南山思盘夺马千匹,并砍伤了总管。吕超大怒,披褂上马,率兵来至苕泽,攻入思盘大营夺回马匹。并声言:“如果再抢,当全族诛灭之。”思盘受措,心中不服,遣其弟乞珍诉于吕纂,吕纂传令叫吕超同思盘一齐进宫,意欲调解。吕超接旨,心中惧怕,提前来到姑臧,暗暗来见他的好友殿中监杜尚。吕超说道:“今日吕纂传我进宫,想必不能活着出来,”杜尚说道:“吕纂乃一粗人,将你与思盘之争作为淡事,今日召见,调和而已,断无杀伤之意。”吕超略觉放心,说道:“吕纂荒于酒色,不务政事,此贼一日不除,难解我心头之恨。”杜尚说道:“吕兄明日进宫,要倍加小心,吕纂若有所罚,尽可服软不可争辩。除却吕纂乃长久之计,当从缓计宜,万不可贸然行事。” 次日,吕超进宫。吕纂说:“大胆吕超,不经王命竟敢擅击鲜卑思盘。”吕超跪地,叩头谢罪。吕纂说道:“你我虽是兄弟,但王法犹在,你何以依仗王弟之威,欺凌他族。思盘乃我顺臣,欺他犹如欺我。”吕超只管叩头,吕纂说道:“你今态度诚恳,有认罪之意,朕念你初犯,暂免一死,站起去吧。”吕超叩头谢恩。 吕纂传令在宫中摆上宴席,带吕超、思盘和众臣饮宴。吕纂嗜酒,中领军吕隆数为吕纂劝酒,吕纂遂大醉。酒罢吕纂带诸臣乘步挽车游览宫中,至琨华堂东阁,步挽车不得过,吕纂亲将窦川、骆腾,将剑立于墙边,推车而过。吕超见吕纂身边已无护卫,遂拔剑击吕纂,吕纂尚在醉中,见吕超来杀,下车还击,但下车后却站立不稳,被吕超一剑刺于胸中。窦川、骆腾丢下车来战吕超,他二人的剑早被杜尚收走,只得空手而战,被吕超尽杀。吕纂后妃杨氏命禁兵杀吕超,杜尚拔剑站立桌上喝道:“哪个敢动!”众军士见状,不敢动作,只得逃散而去。将军魏益多要取吕纂首级,杨氏哭道:“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魏益多不听,割下吕纂的头骂道:“吕纂违先帝之命,杀大子而自立,荒淫暴虐,死有余辜,番和太守吕超承天意顺民心,除此大恶,以安宗庙,乃大喜大庆之事。”吕超传令安抚人心,自同吕隆、杜尚回官议事。 宫廷之变,早有人报于北城。巴西公吕佗乃吕纂叔父;陇西公吕纬乃吕纂之弟。其部下怂恿吕纬去讨伐吕超。吕纬急忙传令将队伍集合齐备,前来约吕佗共击吕超,吕佗之妻梁氏对吕佗说道:“吕纬、吕超都是我吕家后代,你又何以助纬攻超自为祸首。”吕佗觉得梁氏所言有理,遂对吕纬说:“今吕超举事已成,据武库,拥精兵,图之甚难,我如今老休无能,不欲参与。”吕纬见吕佗不去,心先冷了一半,正在踌躇之机,旁有吕邈说道:“纂贼违背先帝之意杀弟自立,杀之何惜,今吕隆、吕超顺人心而讨之,乃正义之举。吕纂既死,江山不可一日无主,将军乃先帝之长子,当承袭王位人无异议,将军何以疑之。”吕纬听言,问道:“此话是何人之意?”吕邈说道:“乃吾兄吕超的意思。”吕纬说道:“你兄即有此意,何不事先告知于我?”吕邈说道:“事在紧急,无暇相告,再则如串连过多,走漏风声,如何是好。”过不多时,朝中果遣人来,要吕纬速进宫议事,吕纬大喜过望,遂单身骑马入城。至宫门,早有禁卫齐上,将吕纬拿下,吕超传令砍首示众。 回到宫中,吕超对吕隆说道:“今纂贼已除,已报先帝知遇之恩,王位当由隆兄承袭。”吕隆说道:“我乃一匹夫,无才无德,无勇无谋,何能当此大任,贤弟才谋过人,还是由你即位。”吕超说道:“你我兄弟亲如手足,无须谦让,今日即位如乘龙上天,岂可中下。”于是吕隆即天王位,大赦改元神鼎,封吕超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安定公。封吕邈为龙骧将军。 越三年,吕隆降于后秦姚兴,后秦封吕隆为都骑常侍;封吕超为安定太守,派郭将为番和太守,后凉在河西十九年,至此告终。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