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赵充国屯田番和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79
专题名称:
赵充国屯田番和县
其他名称:
赵壮后祠的来历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04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凡读过《甘肃通志》的人都知道,永昌县城东门外和城西七十里有“壮后祠”。但所祠何神,何谓壮后?查阅历史,原来就是汉代著名的后将军赵充国,死后谥为壮侯。他以屯田河湟而名著青史,但其屯田,始自番和(今永昌),对永昌的开发起了重大作用,留下了动人的传说。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六三年。一日番和知县何寿和农都尉谢忠在县府堂上一边饮酒一边谈论西羌谋反之事。正说之间,忽有门下报说鸾鸟县令侯生求见。何寿传令就请,侯生慌张进府说先零羌已攻破鸾鸟县,现正向番和杀来。何寿听了,急忙传令县丞佐史,紧闭城门,扯起吊桥,将全城人马调集于城上守卫。何寿披甲上马,来到西门。不一时先零羌七千余众已到,为首一员将领头戴狐冠,身着裘胄,手持一柄长枪,甚是威风。何寿传令放下吊桥,带五百兵士骑马出城,来到阵前互相通报名姓,驰马交锋。二人战了四十余个回合,那羌将渐渐不能支持,被何寿砍下马。羌兵见主将已死,四散奔去,何寿挥兵追了一阵,鸣金收兵。当夜由谢忠、侯生、何寿共同商议写了本章,派快马驰报朝廷。何寿说道:“羌贼今日失利,来日必来报复我番和城孤兵寡,如何迎战”。谢忠说道:“不若派人,东结显美、武威、西通日勒、删丹、结成联盟之势,共同防御,这样一荣具荣,一损具损,岂不甚好。”何寿说道:“此计甚妙,只是联络各县,没有头面人物出场我一小小县官,如何能行。”谢忠说道:“县令不必多虑,河西各县均为农都尉之部属,本职和各县均有交往,我虽不掌兵权,不能号令三军,但对他们晓于利害,劝其联合抗敌,尽可以办到。”当即商定,由谢忠写信交侯生去日勒、删丹,谢忠亲赴显美、武威、何寿守城。 次日下午,果有万余羌兵前来围攻,何寿命军士婴城固守,等待援兵。他上得城来,见四面羌兵人山人海,刀枪闪烁,于是指挥兵士沉着应战。番和坚守三日,不见救兵到来,何寿心下正在着急,忽有一兵士拿着一支箭呈了上来。何寿接过箭,取下信帛,原来是谢忠命人射入城中的联络信。信中说道:“各县兵已联络至此,现伏于金吕山后,意欲今夜子时出其不意,突然发兵攻敌。你必须坚守至子夜,以火为号,出北门腹背夹击,敌无防备,定然叫他一败涂地。”何寿看毕,甚是高兴,他一面命士兵加紧防守,一面传令作好子夜出战的准备。天黑时分,羌兵突然停止攻城,何寿不得底细,遂对县丞说道:“羌兵停止攻城,不知有何阴谋,你可装扮成羌兵模样,偷偷出城探听消息。若其有变,可速去金吕山报谢都尉知道。”一更时分,县丞让几个兵士乘黑从城西北角掉下城来,顺河坝向前爬去。不一会,见前面有一小兵出恭。他突然一跃,将小兵压在身下,而后用匕首对准小兵脖子说道:“你若出声,我马上宰了你!”那小兵早吓的浑身抖颤不已,县丞问道:“你们因何停止攻城?”小兵说道:“先零王爷有令,明日要汇合大队人马,去攻酒泉、敦煌,等占了酒泉,再来攻打番和。”县丞又问:“这里的将领是谁,现在何处?”小兵说:“这里是先零王爷部下勒旦将军,他的宝帐就在前面不远。”县丞听罢,噗哧一刀,将小兵杀死,摸黑绕过敌营,二更时分已达金吕山,将情况报于谢忠。谢忠得报,十分高兴,遂对四县将令说道:“明日羌兵要撤,今夜定无防备。我军于今夜偷营,正是时机,你们可作好准备,三更出发,以点火为号,突然潜入,杀他个措手不及。”各头领领命而去。 再说羌兵首领勒旦,连日攻城不下,正在烦恼,接到先零王去攻打酒泉、敦煌命令,心下稍安,遂传令休兵。他自己由于连日苦战,亦十分劳累,天黑睡去,一直未醒。三更时分,他睡得正熟,突然营中杀声大震,慌忙起身出帐,羌兵人不及马,马不及鞍,早已乱作一团。他见势不好,急忙换了一身衣服,扮作小兵,骑马飞逃而去,羌兵见主将已逃,亦各自逃命。汉兵人少,追杀一阵,只好鸣金收军。 次日,谢中和众将领商议如何防止敌军再次来犯。忽报朝廷圣旨到,谢忠等急忙接旨,圣旨要谢忠在武威、张掖二郡募兵十万,扼守祁连山各个要隘,以备羌敌北犯而堵塞河西通道,兵资粮饷均就地筹集。并言朝廷已派后将军赵充国驰赴河西,军机要务,须服从赵充国指挥。谢忠说道:“朝廷真是昏庸,张掖、武威二郡,总共只有十五万人口,如何筹得十万人马。目今河西民众度日糊口,尚且有难,又如何筹集兵资粮饷。”番和县令何寿说道:“大人不必过虑,朝廷远隔千里,不知河西就里,亦属难怪。以臣愚见,祁连各隘,西有酒泉太守,东有金城都尉,我武威、张掖之地,有万余人马,足可防守。万余人马的粮饷,各县官仓尚可支付,无需再去民间筹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守住祁连隘口,保持河西畅通,朝廷定不会加罪。”谢忠听了,欣然同意。计议一定,分头行事。 不日,后将军赵充国到,谢、何二人急忙出城外迎接,见礼一毕,延入农都尉府中,谢忠传令上茶。赵充国说道:“好一大胆谢忠,竟敢违抗圣旨,欺君罔上。”谢忠知是募兵筹粮之事,急忙跪下请罪。何寿也跪下说道:“谢都尉所为,皆小臣主意。”赵充国说道:“谢忠身为农都尉权决河西,如何听你一小小县令的主意?”何寿说道:“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谢大人所以听信小臣之言,是因小臣之言有理。”赵充国说道:“放肆,小小何寿,竞敢口出大言,你且说来,是何理由?”何寿说道:“武威、张掖二郡共有十五万人口,朝廷要求募兵十万,莫非要让妇乳充军不成?此其一也;若青壮男子尽应兵募,必然废弃农桑。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桑尽废又何处筹集军资兵饷,若无兵饷,纵有雄兵十万,又何济于事,此其二也;朝廷圣旨,要在扼守祁连隘口,不使羌众窜于河西,以阻塞河西通道,我今募万余兵士,凭险距守,万无一失,即阻滞了羌众侵扰,又不使农桑尽弃,且节约了朝廷军资开支,此其三也;至于擅开官仓一事,因去岁河西大旱,民收无几,交纳官赋之后,糊口亦难,凉州城内粟石万钱,再行征集,定使民遭饥馑,荒芜农田,若无耕种,来年军饷来自何处?要从内地筹运,千里之遥,苦军累民,谈何容易,今各县官仓,尚有储备,支付万余军饷,绰绰有余。况谢都尉亦有调运仓粮之权,如此一安军心,二保农桑,以备,持久,此其四也。以此而行,小臣以为乃是万全之策,还望大人明鉴。”赵充国听罢,急忙上前扶起谢、何二人,说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何县令之言颇具见地。”于是谢忠安排酒宴,为赵充国接风洗尘,饮酒中间,赵充国问道:“以二位之见,此次羌虏侵扰,如何平定?”谢忠说道:“羌民乃游牧部落,居无定址,攻之则去,不攻则来。我军要长期追逐,粮草难济;若大军相侵,以期速决,羌虏定会深入山中,凭险据守,难以取胜。以臣之见,不如置军河西,长期驻守”,赵充国说道:“谢都尉所言虽是,只是大军长期驻守河西,军资、粮饷从内地筹运不便,河西又无力支应,如何是好?”何寿说道:“今羌众侵扰,为首者只先零一部,其余诸种皆胁从而已,现在应攻其先零,抚期诸种,先零必然势孤。敌势既孤,有万余人马,足可防其不虞。次则河西地广人稀,驻守兵士尽可屯田自给。敌至则战,敌去则耕。如此一免朝廷向河西运粮,二免河西百姓重赋,三御羌虏侵扰,乃是万全之策。”赵充国听了十分高兴:“今闻二位高见,茅塞顿开,我这就申奏朝廷,以计而行。既然谢都尉主持河西屯耕,屯田一事就请代为筹措,有何县令鼎力相助,定可成功。”谢忠说道:“河西农器粗陋,耕技落后,大人可请朝廷,从中原徙迁能者于河西,以事指导。”赵充国说道:“待我奏明圣上,传 旨迁徙。”当夜,赵充国写了奏章去朝廷申奏。 不久,朝廷传旨,置金城属国(今兰州)专理羌事,诏拜破羌将军辛武贤之子辛临众,为护羌校尉,兵屯令居(今永登),三千名中原农人陆续到达番和。谢忠将二千人分往各县,留千人于番和县。 惊蛰一过,农事开动,原番和庶民百姓侍弄旧地尚来不及,屯耕之事无法开展,渠未通,田未置,农器未改,新荒未拓。谢忠、何寿商议求后将军赵充国调五万兵士前来相助。二人计议未定,忽报赵充国到,急忙迎入。赵充国问屯田之事,谢忠说道:“如今农节临近,庶民忙于耕种旧地,垦荒之事,一筹莫展。”何寿遂将向赵充国借兵的意思说了出来。赵充国一听,抚掌大笑,说道:“你二人无计可施,竟合计打我的主意。”笑毕,遂商定调给谢忠五万兵士,人均垦种十亩。共计五千顷,如有战事,兵士仍由赵充国调用,秋后算帐,保五万兵马之粮草。同时叫将张掖、武威二郡扼守南山隘口的万余人马,尽数放回耕田,沿山隘口由护羌校尉辛临众派兵把守。赵充国当即写了手谕,拔一只令箭命二名侍卫飞驰积石山大本营调兵。 不几日,五万大兵来番和。赵充国和谢忠、何寿将人马分为修渠,置田,改制农器,训牛四队。各队又分为若干小组;队组均置首领。并将千名中原徙民安插于各组,担任指导。而后将各组分散于全县各个乡村。谢、何二人亦备好马,巡回全县指挥屯垦。时经一月,各队来报渠已开通,田已制就,犁已改成,牛已训服。谢忠、何寿传集各乡屯军首领和原番和旧民乡官三老,共试二牛架犁耕地。番和旧民耕地,只用锹、镢刨挖,今见二牛架犁耕地,其速度,胜人十倍,均赞叹不已。回去之后,无不仿效,于是二牛抬扛在番和遽然兴起,附近的日勒、删丹、鸾鸟、显美、武威等县农民亦多效法。是年夏天,番和境内碧波万顷,庄稼长势十分喜人。后来赵充国调走了五万屯田兵士,将番和屯地全交农都尉经理。秋天全县屯地收粮十万斛(每斛十斗),谢忠、何寿将五万斛运至积石,为朝廷大军粮饷。赵充国十分高兴,说道:“今年番和屯田成功,全仗二位鼎助。明年屯田,吾意欲在湟中,到时请二位前来相助,”谢忠、何寿诘问其故。赵充国说道:“羌众历居湟中,多次侵扰,皆湟中无我汉民定居之故,今屯田湟中,一可张其汉兵之势;二距羌虏较近,一有搔动,即可制止,不至酿成大患;三则此地水多土肥,兵士自产粮饷,战守有资,较屯田番和更为有利。”谢、何二人称是。 当夜赵充国置酒款待谢忠、何寿。席间,赵充国说道:“卑乡上邦,崎岖于山岭之间,无水灌田。若逢干旱,则民无生计。我见番和县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欲将我家族亲友徙居贵县,不知何县令可容纳否?”何寿说道:“大人屯田卑县,通渠百道,置田千顷,又将中原牛耕技艺传入卑县,使卑县霍然振兴,万民感恩不尽。况卑县地广人稀,大人兵士又不再驻屯,新垦荒地,无法尽种。大人五万屯军尚能容得,其家族亲友,多不过千人,何言不能容纳”。次年春赵充国将其家族亲友徙至番和。为了亲友之间互相照料方便,何寿、谢忠将其安置在了五龙河流域,后来被誉为四大名庄的赵定庄、刘克庄、孙红庄、满家庄,便从此开始。 公元前52年,汉宣帝甘露二年,赵充国薨。谢忠,何寿招集番和乡民在城东修建了赵壮后祠;赵充国的家族亲友亦在赵定庄建起了家祭祠,以垂永远纪念。这便是赵壮后祠的来历。
知识出处
《永昌故事》
出版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收有故事40余则,分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传说两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