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剿匪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35
专题名称: 祁连山剿匪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397.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有位老朋友王先生,本县人,是位退休干部,今年已八十有四了。下面是他的自述。 我的人生经历艰难坎坷,艰辛曲折,度过了苦难的一生。1949年在永昌中学上学,到暑假期间被国民政府抓兵,编到县自卫大队没俩月,永昌解放前夕,自卫大队解散,人员全都回家。永昌解放后的九月份,新的人民政府派的姚尚德、李沛下去把我们全部招回到县大队。到1950年1月份,我被编到武威军分区独立营三连。三十日晚上过春节,部队来了个紧急集合,说是全营要到莲花山上征剿土匪。部队一个急行军,到了莲花山又说没有土匪了。五月份,独立营奉命调往祁连山区皇城剿匪,重点是围剿一棵树、金墩沟、帐房洼、老虎沟、大小出马沟的土匪。金墩沟打了一仗,非常被动。土匪在山头上占住有利地形,剿匪部队在山沟里,山高坡陡,地势险要,进攻危险,跁山进攻十分艰难。旧社会充军吃粮,新社会当兵剿匪,被剿的土匪在暗处,剿匪的部队在明处,土匪有处躲,剿匪的部队寻找土匪捉迷藏。勇敢的连指导员端着机枪冲到半山坡被敌人打中,牺牲了。大、小出马沟是土匪的老窝,八师二十三团的两个连围剿中损失太大,上面调独立营三连以机枪、火炮去增援。 我是枪弹之下逃生的人啊!我班的战士周培祥被打伤,我为抢救周培祥,土匪的子弹打掉了我头上的棉帽子,差点被土匪打死。全班被土匪打死三人,伤两人。牺牲的有周培祥、姓范的武威人、姓张的绥远人。姓罗的兰州人板筋打断了,还有个姓陈的腿被打伤了。那一次端掉了土匪的老窝,抓住了土匪头子的小老婆,交给清河区委书记陈创新看管。其女人给了陈创新一些“白砣子”和一支手枪,陈把土匪女人放了,因此,陈被组织上开除了公职。从大、小出马沟一个小房子里搜出来了牛肉炒面,不少的金银财宝。这股土匪打的旗号是西北反共救国军司令部,为首的土匪头子是清水营长、李老道,马尔咕嘟、闫之明。这些土匪和新疆乌斯曼土匪是一会事。1953年初,编调兰州军区骑兵三团,开赴敦煌县,阻隔祁连山土匪和新疆土匪的联系。同年秋季调骑兵三团到永登岔口驿兰州军区军马调教场。1954年实行军队兵役制,三月份调甘谷县复员大队,复员回家。 从1950年春节开始剿匪,到1954年3月份复员,我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整四年的剿匪军旅生涯,剿匪是一桩相当艰辛危险的战斗生活,刚进山时每人发两双布鞋,穿不上半月都成了没底鞋了,又改发成牛皮窝窝子。为了弄清楚高山峡谷地形,从1952年春开始测绘祁连山头的图纸。有时上到高山顶测绘,天黑前下不了山,晚上夜宿山头。山头上的雪用脚踏平,再割上辫麻垫在雪上,人睡在辫麻上。确实是高处不胜寒,爬冰卧雪宿高山。深山剿匪,高山深沟十分复杂,找着消灭土匪是很难的战斗。土匪的狡滑,天气的变化,地形的复杂,条件的艰苦,没有勇敢坚强地意志是很难战胜敌人的。祁连山的天气,夏季阴雨连绵,白布上涮桐油当雨衣穿。追土匪的路途中没水喝,渴极了喝尿,喝牛蹄窝窝里的脏水,吃炒面,吃牛粪火堆里烧下的火食。谁人都说当兵的好,爬冰卧雪谁知道?1953年初,我到敦煌县过党河时,团长没有把绳子抓牢,掉进党河而亡。最后分隔消灭了土匪,结束了剿匪的任务。 (讲述人:王金,男,84岁,退休干部。)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