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624
专题名称: 海市蜃楼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376.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海市蜃楼,这个奇特幻影景象,现在回想起来,真使我难以忘怀。想起海市蜃楼来,是那样的美丽宏伟高大壮观的景象啊!但它不是经常能使人见到的一种奇特景象。这种景象不知是何原因,显示在我们这个地方的荒凉穷山上?把一座穷山装饰着十分地绚丽美观。这种景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在我们这个地方再未见到过。我是从1948年至1950年冬看见馒头山、红崖山、苏武山显示的海市蜃楼的美观景象。红崖山上的海市蜃楼见过两次,馒头山的见到过一次,苏武山上的海市蜃楼是在1950冬天见到的。那年冬我去龙口山底下的东水岸子住下在乱山子里打烧柴,一天早晨,我到乱山子的一个山梁上打柴。太阳已升在山头上了,晴空万里,天空无一丝云彩,我在乱山子一座山梁上刚刨下了一踏柴。无意间抬起头来向东北方看去,只见一座相当绚丽美观宏伟好看的城楼显示出来了,把一座苏武大山笼罩成五彩缤纷的高大城楼,蜃楼好像在大海里似的。天蓝色的水在蜃楼底下忽闪忽闪地闪耀着。那种虚无缥渺的海市蜃楼的外观形象,像嘉峪关城楼,又好像天安门城楼,但其厅台楼阁、画栋雕梁,高大形状,参差分明,无与伦比。 所看到的这种景象都是出现在晴朗的天气,而且是早晨太阳出来的时辰。苏武山的海市蜃楼的景象我看的比较清楚些,因我在乱山子上的一个山梁上打柴,站的高、看的清。而且苏武山是在双湾乡的西北边,独独的一座大山,周围再没有什么山。苏武山的蜃楼在我的记意中印象是比较深刻。只可惜,那时年幼无知,思想很单纯,对海市蜃楼的出现,只是觉得好看好奇,除此再无什么意识。那种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自1950年至现在已过去了六十多年的历史,在我的记忆中印象很深的。 时至今日回想起那种五彩缤纷美丽壮观的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显示的?又是持续多长时间而后又是怎么消失的?那时心目中的单纯,未能珍惜那种景象的变化。每当想起海市蜃楼的奇特景象,总觉十分的惋惜和遗憾!遗憾的是没有认真详细的细看它的变化,怎么形成显示出来的过程未能注意到,怎么消失的过程应该很好的看清楚些多好啊! 美好的景象只是给见过的人留下了一个永远难忘的绚丽多姿的印象。假如那种美好的景象成为真的物体保存下来多好啊!让后人们都来见识它的美景,这当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假如那时有现时这样好的条件,用照像机拍照下景况,或是录像机把海市蜃楼全录取下保存下来,也不会使人感到遗憾。 在那时我们生存在边缘的人们,往北观看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荒滩和漫无边际的大沙漠,三、四十里外的荒凉穷山。除此之外,山北边有个马莲泉小盐池,多少给我们边缘的穷苦老百姓带来了一点福分;再能见到是那个破烂不堪的万里长城,我们的口边语叫它边墙。喇叭泉的庙宇还在,泉坡上的三棵大白杨树竖立在荒凉的滩上,半坡有一个一年四季长流不断的泉水,还能见到的是飞禽走兽,漫山遍野成群结队的大群黄羊,山上有大头青关、野狼、狐狸、獾猪、野兔。那时天上飞鸟类也是相当多的,春秋两季的大雁,三十、五十、上百只落到农田地里吃粮食,春季是播在地里小麦种籽,秋季是成熟的糜谷农作物,撵打不掉,不怕人。各种鹰也不少,按当地俗语叫的有黄鹰、黑鹰、白头鹰、猫头鹰、鸡鹰、兔鹰、饿老鹰、黄剪子、此叫子、还有黑老鸦、喜鹊、寒娃子等大多数的现在已不见了。海市蜃楼不见再显了,长城不见了、庙宇被拆了……。时过景迁,过去的一切都已变掉了。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