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兴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561
专题名称: 诚实兴家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76.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相传远在明王朝洪武年间,凉州府也就是现时的武威地区的城北乡,永昌区东边有户人家,主人叫张益朋的,时年二十多岁,父亲早年病逝,母亲张黄氏,母子二人孤儿寡母相依为生,为了生存,都在地主家扛长工,打短工,母亲给地主家夏天薅田锄草,秋冬季节推磨碾米,打杂劳毛,挣上些米面清贫度日。母子二人虽是家境贫穷,但为人勤劳本分,从来没有非分之想,给人家做活都是以劳为实,从不投机取巧,磨奸耍滑。有一天张益朋打扫掌柜的卧室,整理书籍笔墨,擦洗桌椅,当打扫到书柜底下,放着一锭银子,张益朋将银子拾起来放进帐桌的抽屉里。张益朋的想法是单纯的,掌柜放银子时失掉在柜下了,收拾掌柜的房间应该把所有的物件放好。 掌柜的三姨太要去娘家,叫张益朋套了一辆单马小轿车吆上,把她送到娘家去。走在路上,三姨太是个很不守本分的风流女子,水性杨花,打俏卖臊,一路上再三挑逗张益朋,而张却是只顾赶车不理会三姨太的用心,毫不动点邪念,把三姨太安全的送到了她的娘家。 地主掌柜的苏谋财,家豪大富,拥有万贯家财,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势力和名望,家中啥都富裕,唯独他已过知命之年膝下却没有儿郎,整天着实的忧愁苦闷。富豪大家而面临着断子绝后的危险,昼夜思虑,夜不成眠,日食不香,一直熬到花甲之年才接下了个秋瓜,晚年得子视如掌上明珠倍加疼爱。娃娃三,四岁时,掌柜的领的儿子去野外散心游逛,走在湖河沿边只顾观景未能留神,儿子一脚踏空失落于湖河水中。张益朋上地做活正好路过,看见少东家掉落水中,一个紧步跳进河里将少东家一把抓住抢救出来。惊呆了掌柜的,对张益朋的举动万分感激,一再表示感谢。 掌柜的苏谋财对伙计张益朋说:“你是我孩子的救命恩人,不是你机灵快速的行动,抢救下我的儿子,我将是一种什么结果啊!你是个好人!”从此以后对张另眼相看,视张益朋为救命恩人,连苏家的男夫女人都对张益朋改变了看法,都认为张益朋救了苏家的命根子。苏谋财几天来前思后想,越思越想多么的可怕,多么的危险,人老了心想领上儿子游逛玩耍,哪料我眯瞪者不操心儿子掉进湖河,幸亏张益朋及时赶到,不顾一切救出了我的宝贝儿子,倘如有个闪失我怎么办呢?几天来怎么想张益朋是个好长工伙计。思虑了几天苏谋财善心萌发,无论如何要好好的感谢张益朋,如不厚礼相谢,良心上也下不去啊!一天把张益朋碰到车院里,猛想起问张益朋20几岁了,“回老爷的话28岁了。”掌柜的听说28岁的人了,年近而立之年的人尚无妻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妻子哪来儿女。出点钱财给张益朋解决婚姻之事,苏谋财为此事给管家说:“我想给张益朋说个媳妇子,你抽时间打听哪里有相仿的姑娘了,说合着把这事解决办理好。”管家听了掌柜的话也很高兴,并说:“这是主人的善心之举,定会把这事办好,”掌柜又说:“所有花费由我们开支掉,你一定把这事给办妥当办好。” 张益朋的诚实为人的举动,不仅感动了天地神灵,更感动了发财聚富的主人。张益朋的母亲听儿子说苏家掌柜的给儿子娶媳妇子,一切花费都有苏家负担,高兴着不得了,怎么感谢苏家再无别法,只有把所做的活做好。张益朋的婚事全由管家料理主办,有人给介绍来了个农家姑娘,虽不是什么美貌俊俏,但也是相貌端正,人样儿也受看,而且心地实诚的一个姑娘。婚后两年就有了身孕,五年间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七、八岁上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嵩山习武,二儿子张岳山习文,都很用功,苦学苦练。待到十八,九岁时,两个儿子都考取了功名,大儿子张嵩山投军服役,明皇帝封大儿子为西宁镇副总兵,二儿子张岳山考取进士,封到江南的一个县的县官。这对张家来说,在那个时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母子给人家打长工的打短工的穷苦人家,一下子变成了官宦世家,这是不得了的大变化。张益朋到古稀之年后,当地民众给张家立了个孝义卫杆,张黄氏立了个贞节牌坊,以示彰扬,那个卫杆牌坊一直保留到了民国初年。 (讲述人:国槐,男,73岁,退休干部。)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