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报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541
专题名称: 五子报恩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3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张义堡窑洞湾的那个地方发生了一场瘟疫,主要是天花流行的非常严重,家户人家的男夫女人几乎死光了,真是惨绝人寰。据说有户家豪富户的大户人家,人称王员外,家里七、八十口子家眷死的只剩下了一个十五、六岁的丫环和三个小男孩,大的不到三岁小的才三个多月。三个孩子整天哭爹喊娘的,哭闹不休,一个十五、六岁的丫环,三个多月来这一大家子的突然巨变,使她惊心动魄,处在凄凉恐怖的环境之中,这样大的一个家庭,天天都在死人,到最后连埋人的人都没有了。可怕的恐怖庄院使她不知所措,又看着三个没娘老子的孩子实在可怜于心不忍。苍天爷无情人有情,天降奇灾恶祸灭绝了这一大家子七、八十口子人,再不顾这三个孩子只有死路一条,丫环想,我怎么对得起亡故了的东家主人。先把三个孩子救下了再说,为了这三个孩子,这个、丫环当到底,她想了又想出了这家大门又能到哪里去呢? 她狠下决心和这三个孩子同命运共生死,抚养好三个孩子哪里也不去了,赶紧给三个孩子做了些吃的喂饱。庄院里最后死掉的一个四、五岁的娃娃,她用麦草卷捆住,抱到推车子里推出去埋了,听见旁边有两家小孩的哭喊声非常的悲哀伤心,她把人埋掉后,被哭喊声吸引过去,看见大人死在屋里,只有约两岁的小娃子哭涕嚎喊,看见她进了屋赶紧跑过来,把她的腿抱住不松手了。她抓住小娃子的手领上去到另一家,只见约有七八个月的一个娃蛋子爬在炕上哭叫不止,满脸是鼻涕眼泪,看见她领的娃娃进来了,眼泪花花的绕着两只小手,向她们招呼!眼巴巴期望着把他抱上。小小的生命,幼小的心灵急盼着活命。是啊!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目睹此情此境,小生命盼望人救他是多么的迫切,她毫不犹豫将那个孩子也抱进了王家的大门,五个孩子要抓养成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又一想,有了王家的这份家财,养活五个娃蛋子是没有问题的。 一个丫环抓养五个孩子的确不是件易事,一个母亲抓养一个孩子,尿一把屎一把好不容易抓养成人,作为一个毫无养育经验的丫环下人抚养五个娃娃,其艰难之情不言而知,这不是母亲抓养儿女,而是一个大娃娃抓养五个小娃娃。五个孩子早上醒来,一班班爬在炕上就像一窝燕儿,眼睛睁得黑豆豆的,吱吱哇哇的乱喊乱叫的哭闹,哄那个也不是,赶紧给掂屎尿擦屁股,给做吃的忙个不停。特别是几个月的那个吃奶的又没奶吃,紧忙做给些面糊糊喂饱,大的几个有馍馍给他们先啃着吃上些,再给做上些面糊糊喂饱不哭闹了。赶紧把所有的房屋打扫收拾一遍,收拾干净,里外院落全扫干净,还有那么多的骡马驴牛羊猪等也饿得叫唤着哩,伙计们都跑掉了,也得由她去喂养,添草倒料。尤其是狗,是给她看家护院壮胆子的,必须喂养好,前大门后道里羊圈上四、五条狗不是小事,养猪是为了吃肉,公鸡是打鸣的,母鸡是下蛋的,有了鸡蛋,五个孩子就有了好吃的了,也好哄孩子们了。 这个家中的一切事务都由她这做下人的支撑着,她确实感到支撑不下去了,究竟怎么支撑这个家她已有些发愁了,精力上实在的顾不过来了。正在发忧愁时,听到大门道栓的狗狂吠着不停,她出去到大门上查看,却是个讨饭的小孩,她看小孩很机灵。就问小孩:“你出来要饭,家里还有人吗?” “家里的父母都死了,再没有人了。”,又问:“你几岁了,愿不愿意做活,帮我喂养牛羊骡马驴和猪鸡狗?”小孩说:“我今年十一岁了,我愿意帮你喂养牲口。”她收下那个小孩,取来馍馍给他吃罢,又取给了两件衣服穿上,领上去牲畜圈里、草房里、料仓里看了一遍,他说:“我一定把这些活做好。”自从收下这个小孩后,她轻松了一半,做什么活小孩有几分眼力,主动去做好了,不用她操心安顿,她也不那么害怕寂寞了。 王员外的家财相当雄厚,家里的粮食就他们八、九人吃十年、二十年也吃不完,金银财宝多的是。漫长的岁月,他们在那种特殊情况下熬过了四个年头,大的孩子七岁了,小些的两个也五、六岁了。她想了好多,主要的一件事是如何请个先生给孩子们教书识字、学知识。她不好出门打听去,就叫小伙计出去打听找教书先生。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请来了个已过知命之年的老先生,而且学识相当丰富。老先生进门后,看了这家的情况和五个孩子,满口答应一定教好孩子,她给先生的报酬也很高,并提出要先生把夫人接来侍奉先生吧,我也有个说话的伴儿。先生非常满意地接受了她的好心好意。不到两年,小的两个孩子也能读书了,就在王家办起私塾专教五个孩童读书。丫环已上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她立志老姑娘当到底,决心把这五个孩子抓养大,培养成人取得功名。她把这个心愿说给了先生和夫人,先生夫人非常赞赏她的为人和品德,先生也决心为教好这五名遗孤子奉献学识。 五名遗孤子在丫环的精心抓养下,先生费心费力的教育下,个个都是专心学习,茁壮成长,经过乡试都是名列前茅,功名有望。先生和主人商议后,给他们按年龄大小排行起名为王继忠、王继孝、王继仁、王继义、王继礼。并由师娘给五个孩子提议叫丫环为“妈妈”。她说:“不是你们的这位妈妈顾救养育你们,你们连小命都保不住,还能有你们的今天吗,她为你们献出了青春年华,为了你们成人取得功名终身不嫁。一生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你们,不是亲生的妈妈,胜似亲生的妈妈。她起早贪黑,担惊受恐、尿一把屎一把,含辛茹苦十几年,多么的不容易啊!”师娘的一席话,五子跪在丫环的面前齐声叫“妈妈”。后来,五子先后都考取了功名,成了那时地方上五子夺魁的佳话。他们的妈妈百年后,五子修建了一座寺院,叫“报恩寺”,塑上了丫环的塑像,永远纪念她的恩德。那位教了他们的先生夫妇,也是由他们养老送终。那个讨吃娃十几年也为他们的家业付出了不少的力,他们给娶妻成家,把家业交给他来继承。 (讲述人:国槐,男,73岁,退休教师。)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