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故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530
专题名称: 馒头的故事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0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永昌县从1958年初至1959年秋先后开始了修建金川峡水库、东大山、赤金山开采铁矿石,河西堡为基地大炼钢铁,1959年又开工直峡山干渠工程。 直峡山干渠工程,地处祁连山脚下,有可开垦荒滩几万亩,土层厚、土质好、地势平坦,只要有水就可改变成万亩良田。当时的永昌县树雄心、立壮志,调动全县各社队男女强壮劳动上万人,从头坝口开挖一条能灌溉几万亩土地的干渠,意图把东大河的水引进直峡山滩,也叫者肋巴滩。 这项工程的开挖修建是在大跃进的推动下,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群众运动促进下,横扫一切暮气,使工程大干快上。要有冲天的干劲,争分夺秒加快工程的速度,深入批判右倾思想。农业亩产量大丰收放卫星,县委副书记梁对此件事情的吹牛浮夸很不满意。据说他在县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讲了一些不利当时形势的话“有些社队的农业生产条件差、肥料不足,灌水不好,种下的小麦长的像冰草苗苗子,结的穗头子像个苍蝇头头子,粮食籽籽好像茴香仁仁子,亩产不过二百来斤,怎么能达到高产,放什么卫星?净是吹牛皮说大话。”由于他的言论,冒犯了当时大跃进的大好形势,因此,县委把他当成全县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送到直峡山干渠工程上交群众批判斗争。 直峡山下的干渠工程上,白天十多个小时的强体力劳动,挑渠挖运土,搬运石头,打夯垒坝。晚上的批斗大会必须按时进行。主持批斗大会的人先进行动员、鼓舞群众的斗争士气,要求群众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毫不留情,决不手软,批倒斗臭,彻底清算右倾思想,清算反对大跃进的罪行……。但在斗批大会上采取了大轰大斗,围攻炒豆子的做法,你推他搡,拳打脚踢,嚇声呐喊,恐吓威胁:“老实交待,交待不交待?”一拳头把人打倒,或者一掌推倒,打倒了再捞起来再捣再推,从不讲理。一个革命一二十年的老干部,就这样被推向了群众的大轰大斗的批斗会场上,实行无休止的所谓的大辩论大批判,哪里有什么人格人权?因为把县委副书记交给群众批斗,任何组织及其领导不负任何责任,这就是群众运动。 梁在直峡山干渠每天晚上被折磨式的批斗,群众中也有不少的人对梁的遭遇十分同情,有不少人给梁出主意说:“干渠上对你如此的批斗,时间一长你怎么受得了,现在是冷冬天,想办法找上件羊皮皮袄穿上,勒上条系腰勒紧,人打你能挨住;把你推倒在地上也摔不坏;冷冬天把你撵出会场外也冻不坏,只要有个避风的地方,皮袄铺盖上就可以睡觉。”梁听了好心人的好话,很快托人找来了一领老羊皮皮袄,到开批斗会前穿上,在批斗会上被人用拳头捣打,或者被捣打摔倒在地上,都觉着疼痛比以往轻的多了。 倒运的县委副书记梁在直峡山干渠工程上,抬筐运土搬石头干的是苦活累活,白天劳累在工地了,晚上挨批挨斗在会场上,还挨冷忍受饥饿,他和民工不一样,民工除灶吃饭外,还有从家里带来的馍馍。可他仅仅就是早晚灶上吃的那顿饭,哪有另外吃的食物。群众中有多少不同程度的同情,实在看不下去,背地里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就说是他说了不该说的话,也不能把县委副书记交给群众长时间的没天没日批斗下去,斗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也有的群众为那位老革命遭遇的灾祸甚为担忧,“怎么一个人说了那么几句话,就遭受那样残酷的斗争、无情的打击。”有的人说:“唉哟!那是什么错话?那说的是实话,现在是说实话招祸,说假话白话才会有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革命当的什么书记,不如我们这些老百姓。”又一位说:“做官不如民富贵,我们虽不富贵,总比当官招罪受快活自在的多。”有个年青人说“工程上的活太苦了,尤其晚上的那个批斗会没完没了,把人熬着瞌睡着,光呱喊没意思。”有位年岁大些的说“你们懂得啥?这叫路线斗争,官海风云,人心险恶,争权夺利,争得妻离家破,身首异处,才肯罢休。我们是老百姓随大流,别那么认真。别人怎么斗了斗去,我们做人积点德,不要跟上瞎起哄。”县委把副书记梁某送到直峡山工程上,白天监督劳动抬筐挖渠搬拉石头,晚上的批斗会你推他搡的大轰大斗从不放松,这是梁最难熬的时刻,恨气恶声的诬言秽语,逼他交待右倾反对大跃进的罪行,攻击大跃进的丰硕成果说成是“冰草苗苗子、苍蝇头头子,茴香仁仁子,你太恶毒了。坚决把梁某的恶毒言论批倒批臭,彻底肃清。”在这种环境形势下,也有的群众注意了梁的情况,特别是批斗会后,梁拖着艰难的脚步行走的样子。一天晚上的批斗会中,有位好心的群众乘会上尘土飞扬之机,批斗的人把推倒的一瞬间,上去对着梁的胸腹间杵了一拳,嘴里喊的“你老实交待,交待不交待?”拳头杵进皮袄里,梁觉着这一拳头不对劲,怀里杵进了一疙瘩东西。这疙瘩东西还不小,批斗会散会后回到房子里,把那疙瘩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个“大馒头。” 这时梁手捧着大馒头,立时感到一种说不上的激动,万没有想到自己是个落难人,能得到群众如此热心的关怀,这不仅仅是一个“馒头”的事情,是群众关怀的一片热爱的诚心啊!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谁能想到给吃的安慰一个受难的人?有话了说给知人,有饭了送给饥人。一个馒头顶多解决一日之饥,可问题不仅如此,而是告诉自己,群众是谅解的、同情的。告诉他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坚强的活下去,挨批挨斗是暂时的,人生是长期的,不要因为说了几句实话,就认为是坏人了,自己要相信自己。馒头虽少,代表了群众的深情厚义,和度过难关的希望。 那天晚上的批斗会后,梁回到房子里,几个小时的“抄豆子”的折磨,使他身疼腹饥,头昏眼花,筋疲力尽,实难支撑的时刻。就把那个馒头啃着吃上,吃着馒头想着会场上的情形,人家用馒头杵我的那一瞬间。只见是个大个子大汉,来势凶猛,嚇声又大,会场上尘土飞场,一概没有看清人家的真面目,更不知是哪里的人,也不知人家的名和姓。1959年冬季的永昌已经发生了饥荒死人的事,这种悲残情景梁是知道的。非亲非故,能在这种风云是非突变的形势下,能把馒头拿到批斗大会上,杵到我这个被批斗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怀里,冒着多大的风险啊!没有一定的机智胆量的人是实难做到的。梁心想,这份情义永远铭记在心里,将来有机会一定报答,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 那个给梁杵馒头的人至今传为佳话,至今五十多年了,一些老人们一提来记忆犹新。都说梁那时说了几句实话,惹来了那么一场被批斗的灾难,而那人心善胆大机智,那种形势下敢做那样的事,确实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一般人是不敢做的。人在难中谁不盼人帮一把,可是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不少人虽有帮人之心,却无其胆略,谁敢亲近那种政治上有问题的人。那时有的干部连自己的妻子都保不住,被有权势的人夺走了。一夜夫妻百夜恩,可大限来临时百夜夫妻有何恩啊? 梁某虽是老干部,经过那场政治风波,从思想上认识了不少的事情,永远难忘的那些被批斗的辛酸岁月。那时有利用当时的形势制他于死地而后快,苍天有眼使他躲过了一劫。1960年秋末的西兰会议,平反恢复了他的工作。他积极四处询问,找到了那位杵馒头的好人,据说是新城子赵定庄的社员郭某,当面感谢报答了那位善良的恩人。 (讲述人:丁生华,男,81岁,新城子镇赵定庄村农民。)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