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517
专题名称: 一代名医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169.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上世纪的四十年到六十年代后清河地区,龚家堡有位中医叫张喜廉,他给人行医治病,手到病除。张喜廉的医学知识确实丰富,对上古真人的《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孙思貌的《千金妙方》、张景岳的《类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中医名著都通读熟识,名著中的很多重点章节背记在心中。熟知望闻问切,辩症论治、明其阴阳、分别虚实、晓其寒热、开方投药、药到病除,他在清河地区确实救治了不少患者。 1958年我在龚家堡青年开荒队负责领导青年开荒,开荒队上有位青年妇女叫吕秀英,那年才22岁,她是青年开荒队做饭的炊事员,体壮身强、性格活泼,几十个人的饭由她一人去做,从不误时。一天她突然得病还很重,她给我说今天请假看病,我当时见她行动无力,身出虚汗、气喘急促。当时有别的医生诊断医治毫无效果,我就打发了个人去请张喜廉老哥,给她诊断看一下究竟是啥病?老哥很快就来了,看了吕秀英的病后,对我说:“兄弟啊!这位的病是喘症,只能用独参汤才能有救,再无有别的良方,现在能找来八钱力参煎汤灌给就可能救下,如找不上力参,这人活不过明天的东方发白。” 我就从开荒队的公款中取了四百元钱,分别给了五、六个人,去到周围各药店和有些人家找力参,但出去的人跑遍了周围各药店未找上一钱力参。我到一队张英廉家,给张英廉说了好半天,只找给了一钱力参,推说再没有了。一钱力参无济于事,滴水救不了薪车之火。我又跑了一夜到别的人家去找,脚巴骨都跑着磨烂了,再没找上一分一钱力参,东方就发白哩,回来到张怀庚家庄门前就听到哭声乱叫的,张喜廉老哥也从病人家出来了,手绕上迎上来说:“快走快走,人已经死了。”正是东方才发白的时辰,罢了我就想,人家断下的时间都不错。张喜廉给人诊断看病不仅能诊断出患得的什么病症,能不能医治,怎么医治?开方下药都有他的独特的妙手回春之方。 1956年新宁乡(朱王堡)的书记杜生民身患怪病,昏迷不省人事两天多了,请来了永昌、武威附近的凡是有些名气的医生十几人,来给杜生民诊治抢救,谁看后都不敢出方下药。张喜廉把来的医生都问了一遍,都说无方医治。喜廉老哥说:“现在用我的这个方子来医治,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或许把他医治过来。”用他的方子抓药煎好给杜灌上,又过了一夜,天刚亮杜生民醒来了,在场给杜生民诊断过的医生无不佩服。 那年我的面部右边颧骨上,好象出了个什么东西?有点不舒服,我找中医张官廉看了后,给我脸上抹了点红汞水,还是不舒服,我就用纸把脸上的红汞水擦了,去找喜廉老哥。到老哥家,“老哥你看我的脸上出的东西?”老哥一看很吃惊:“这是透骨疗,你来的及时,否则疗透出来毒散开就无法医治了,谁抹的红汞水啊?”我给官廉看,他说:“不要紧,抹点药水就好了。”喜廉老哥很不高兴的说:“这个人连病都认不得,当的什么医生?”老哥急忙叫来侄女子说:“快砸杏核子,多砸些,再刮擀面案板上的面碴碴子,和稀放在杏壳里扣在疗上提毒。扣上一时,杏壳会憋烂,再换上个扣上,扣过三个就好了,如三个扣过后,还不好的话,你一定再来找我,我就得动刀子给你放血清毒。”我回去的路上就把一个壳憋烂了,换了一个,就是经过换了三次后,觉着没什么了,好了。 这位名医在那“左”的年代里,那有他的用武之地。在1960年因饥荒外流新疆木垒河县落户,由于他的家庭成份是地主。在那种极左的形势下,只强调家庭成份,不管个人表现,迫使他跳井而绝人世,好一个一代名医,生不逢时。 (讲述人:张虎廉,男,80岁,水源镇西沟村农民。)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