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打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487
专题名称: 妙计打碗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107.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永昌朱王堡镇某村社村民刘老汉,今年65岁了,但是身体还很硬郎,是一位憨厚朴实的农民。虽然大字一个不识,可人情世故一目了然,处事待人,通情达理。老伴早年过世,只生一个儿郎,到了婚期年龄,老汉求东乞西,找媒人给儿子找个对象。说也凑巧,王家庄有个王寡妇生有一男二女,小女儿王双双,貌一般,性机灵,一说便成,就是没有上过学,有些悍妇气,经双方一看,二人皆愿意,择吉日良辰结婚合卺。 这刘老汉自从给儿子娶媳之后,家中各事道也顺心如意,有谁能想到半年后,王氏儿媳按捺不住悍气粗鲁,要从公公手里夺取执掌管家理财的权利。家中大小事务,庄稼耕种劳作,公公丈夫都要听她的指挥,驱使着公公和丈夫,说东不得走西,经过了数年的奋斗,家中资财有了一定积蓄。日子也过得比较红火,新盖房屋,粉墙白壁,窗户明亮,时新家具,冰柜电视,电话手机,一切家中用品用具,不落人下。后院盖有羊圈羊棚,车辆农具房很是齐备,并盖下了一间小房,给公公居住。这王氏儿媳生有一儿,名叫刘生,很是聪明机智,已经上到中学读书,各科学业名列前茅,加之近年来的德育教育,刘生思想品德表现也很突出,循规蹈矩,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出了校门,尊老爱幼,天天日上,茁壮成长,将来必是一个栋梁之材。 刘老汉常住后院,似象是看家护院的家犬一样,日夜看守着后院的羊只和一切生产农具及杂物。因为年纪大了,没有老伴给其收拾,生活起居全有自己亲手料理,衣服铺盖脏了自己去洗。王氏怕给自己丢人,不让老汉到前院吃饭居住,更不让他出庄门走转和人接触,每顿饭只给他一碗,饥饱再就不给一点吃食,老汉力所能及的农活还得做去。在这不愁吃穿的盛世时代里,还过着饥寒无着的奴隶日子,日复一日,老人的生活被孙子发觉了。刘生左思右想,思虑多日,最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法子来劝教母亲,解放爷爷,让爷爷过上顺心的日子,安度晚年。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后,就到后院爷爷的住处,对爷爷说:“爷爷!今天中午我娘给你送饭来,你在接碗时,故意接不住把碗摔在地上,有天大的事我来承担,你放心去做。”老汉听了孙子的一番话,感动地流下了泪,中午饭熟了,王氏叫儿子:“生生给你爷爷送饭去”“妈!还是你送去吧”,王氏只好端上饭碗朝后院走去,刘生悄悄地跟在后面,王氏端碗到老人面前:“给呀!吃饭。”老人慌忙两手颤抖着去接碗,未接好将碗摔在地上,饭泼了碗也打碎了。王氏正要发火训斥老人,刘生在后边急向前几步说:“哎呀!爷爷你不小心把这么好的一个碗摔碎了,多可惜呀!我都想着等我妈老了,用这个宝碗给妈端饭用哩,今天爷爷你怎么不操心摔碎了,将来我哪里买这么个碗去哩?”其母听了儿子的一番话,恍然顿悟,忏悔自己不该对公公这样做,当即把老人接到前院里,安顿大上房里尽心赡养侍奉。唉!刘生的这巧妙善举,成为地方上的一段佳话,也影响教育了一些不赡养老人的家庭主妇。诗曰: 人人都想养儿孙,盼望儿孙成龙凤。 若是儿孙不孝敬,辈辈鸡儿辈辈鸣。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