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难行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482
专题名称: 遭难行程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9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寒苦 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路可走的,总是坎坎坷坷,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那种苦难惊险中挣扎着。我为自己的前途艰辛的奋斗着,为一家亲人的活命在艰难险阻中拼搏着,最后的结局还是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我李锦秀的青少年生活就是在那极度艰难中度过来的,我正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的祖父听了道人的言说,说我是念书人,而对我非常器重。我从1952年上西沟小学,1955年考进了永宁堡中心小学五年级,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只上了一学期就辍学了。1955年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家里主要劳动力——我的二叔父,去高级社当干部去了,父亲在五十年代初离家去酒泉,下河清农场劳动去了。家里除母亲再没有劳力,14岁的我就成了主要劳动力,在农业社做别的农活还可应付得过去。尤其是冬天的拉运粪土,从早晨八点钟套一辆牛车拉土粪,由饲养院往地上拉运,往返三四里路。14岁的我体弱力气小,一锨锨地好不容易装满一车。早晨八点钟拉运到中午十二点,又从下午两点多钟拉到下午八点钟才卸牛回家。因我体格瘦小,车赶到地上倒粪时,车头扬的猛了怕弹坏辕条,扬的慢了把我也随着辕条吊了起来,悬吊在半空中不敢跳下来,有一块拉粪的好心人把她放下来。 一个冬天的劳动,我的脸和手脚都冻烂了,1956年西沟高级农业社,我被评成了劳动模范,奖励给了一张铁锨。虽说是这样,我还是决心上学读书,1957年秋考到朱王堡小学读五年级。1958年正月,我与朱王堡供销社营业员祝巍山结了婚,1959年秋考入永昌一中念初中。期间饥荒灾难已经蔓延到城乡,国内出现的三年困难时期,县城机关职工、市民、中小学学生,凡是吃国家供应粮的,每人每月只供应口粮十八斤十二两(十六两为一市斤),1961年中央规定,给中学生增加到二十四斤。就那时期的十八斤十二两供应粮,有部分是豆渣、红薯干。号召找代食品,学校组织师生到耕地上、野滩上、北山上,挖沙柴、野菜、剥榆树皮,晒干碾细掺在供应粮中,让老师学生吃,师生中不少人发生浮肿病、干瘦病。有的学生因饥饿而退学,可我坚持初中毕业。 母亲 贤妻良母是一家之福。父亲离家出走,家里的一切事务全靠母亲 一人支撑,忙里忙外,手不撂天脚不撂地,农田活家务事都由母亲一人料理。家里虽有叔父,但他们都是幼年之时,就连他们的吃喝穿戴全由母亲亲手去做。既当嫂子又当娘,样样活由母亲去给收拾,穿的衣服鞋袜,做了新的补旧的。又加我们四个儿女的吃穿用,白天劳累在农田地里,春播种、夏管理、薅田锄草,秋收割打碾入库,忙了农活,忙家务,做不完的农田活,忙不完的家务事。 1955年冬的农业合作化后,靠劳动挣工分计报酬分口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以工日值计算分钱分口粮。1955年秋到1957年秋,家里劳力少,挣的工分少,分配的口粮标准低,但凑和着日子也算过得去。迫于无劳力挣不下工分,我辍学参加农业社里的劳动,不料1958年的一个大跃进、食堂化,自留地被收掉了,家里的灶具也收去当了炼铁的原料。经1958年到1960年夏秋,灾荒饥饿遍于农村,出现了饿死人的惨境。1960年暑假期间,我从永昌一中赶到西沟去看母亲,进得门去看到母亲瘦得皮包骨,体如千柴,两个弟弟的眼睛陷在坑里,不像人样。使我又惊又怕,心如刀绞,顿使泪流满面,对母亲说:“妈妈呀!如果再不想办法,照这样下去,再过不了十日半月,你们都会饿死的。”母亲反问我:“你说我们怎么办?”我坚定地对母亲说:“我们找父亲去,到父亲那里情况一定会好的。”母亲同意到父亲那里去。我又去给我二叔说,二叔的回答是只要你有本事,就让她们母子逃命去吧,不然,马上就会饿死的,逃出去死不了还会回来的。 逃生 在那种生命攸关的形势下,多少没有点心机的人,免不了难逃一劫。背井离乡,谁愿意舍掉自己的老窝,可为了自己活命实出无奈。娘儿们商量好,带老母和两个弟弟,由我二叔护送到了十华里外的永宁堡,搭坐班车去河西堡。不料到永宁堡车上已坐满了人,只挤着坐了我和大弟,母亲、小弟由二叔领上原回了家。我把大的弟弟送到河西堡铁厂的妹妹那里。第二天我又返回永宁堡接母亲和小弟。因头天说好的,母亲和小弟半夜起身跑到永宁堡车站上准备坐班车,那时县上阻止人口逃荒外流,西沟大队把我们外逃的事已向公社汇报了。那天跑清河的班车司机,是我们亲戚的同事,相识的熟人,他知道朱王堡公社要查外逃的人,让我们娘儿三爬在座凳底下,车到朱王堡公社,人不敢动,气不敢大出。 不一会儿,果然来了一个满脸麻子的汉子,说是公社的武装干部,姓张,盛气凌人。他气势汹汹地大声吼叫:“你们给我查,这个李锦秀她还能搭上天桥逃跑吗?”汽车司机杨师傅说:“你们查吧。”车上的客人都下车了,车里没人了,人群里也没找着人,那位麻脸汉子似泄了气的皮球,走了。娘儿三人在杨师傅的掩护下,和坐车的客人们的帮助下,惊险的逃过了一关。娘儿三个如漏网之鱼,坐班车到河西堡火车站,万家舅舅和妹妹李玉秀领的大弟弟也赶到火车站。紧忙买上了西去酒泉的火车票准备进站上车,不防河西堡派出所阻止人口外流的工作人员突然到我们面前,不允分辩地把我们以外流人员强送河西堡收容所,又没收了我手中的火车票。 霎时,我仿佛掉进了万丈冰窟之中,眼前一切是那么的暗淡,人生难道就这么难吗?这一关挡回去,我的书念不成是小事,妈妈必定挨批挨斗,食堂再不给打饭吃,过不了几天非饿死不可。可怕的事一幕幕闪现在脑子里,想着想着,我心一横,也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古人黄飞虎能闯出五关、伍子胥能逃出昭关,难道我李锦秀就无人救我们逃出难关吗?我对派出所的人说:“有什么事情,我一人顶挡,与我母亲无关。”那人把我们送到收容所,一进收容所的办公室,顿感喜从天降,莫想到收容所的负责人,竟是我们郑家堡大队的谢吉德、段致忠。他们见了我们娘儿们也觉惊奇,问我们:“到那里去?”我说:“我们到下河清农场看父亲去。”了解情况后,他俩忙把我们娘儿们领到伙房吃了些食物,并把火车票要来,待到晚上十点钟,把我们送上去酒泉的火车。坐在火车上,娘儿们细一想,出得门来不过百里路程,所经的事不是怕就是惊,也有愁也有喜,泪水没有干过,还不知前面的路程又怎样的呢? 路程 火车行进了一夜,我和母亲的心中略舒宽畅了一些,似睡非睡的迷糊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火车进了清水车站,列车员报:“旅客们!清水车站到了,有清水车站下车的旅客,请带好东西下车。”我们下了火车,出了站台,逢人打听了去下河清农场的方向道路和远近的路程,说是七、八十里远的路程。没有出远门经验的我,只凭着决心和勇气,身上背着一床毛褐线被子和不到一斤的一小袋炒面,万青山舅舅给的红色茶缸子,再毫无准备。农历七月的暑伏天,盲目地踏上了戈壁大滩。茫茫戈壁,荒无人烟。赤地千里,烈日炎炎。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从早上五点多钟下火车走到太阳偏西,约走了八、九个小时了。体如干柴的两个弟弟,一个14岁,小的只有12岁,皮包骨头的妈妈跟上我强打精神,挣扎着往前行走。尽管我给两个弟弟鼓劲打气,总是他们的体力太弱,况且已走了多半天路程了。加之酷暑的煎熬口渴,小弟弟已支撑不住了。哭喊着说:“妈妈,我渴着不行了,实在走不动了!”大弟弟扶着妈妈,惊恐地看着我。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事情的危险性,如果赶太阳落山前,我们娘儿四人走不出这戈壁滩,找不到爹爹所在农场,将会面临渴死在戈壁滩上,天黑后被野狼袭击的可怕境况。这难道就是我们逃难人的遭遇吗?灾上加灾,难上逢难,我心虽如钢铁般地坚强。但是,可怕的现实使我陷入绝望,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面临极端危险的绝境,究竟怎么办?毫无主意。面对可怜的妈妈和两个弟弟,眼泪已流干了,我的脚上打起了很多水泡,疼的我无法忍受,还不敢给妈妈说,更不能让弟弟们知道。我使出了全身力气,不断鼓励着弟弟向前挪动着走去。走到此时,才知道路程的可怕,后退不能,前走艰难,真是进退两难啊! 逢生 瞎子有三皇爷保着呢,天无绝人之路。那时就在我内心里突然闪出了死亡阴影时,立使我六神无主,难道苍天爷把我们娘儿们扼杀在这戈壁荒滩上?娘儿们站在路上,我慢慢回过头来,往后瞭着远远有个影影子在路上摇动,瞭着影影子越来越近,好像是辆汽车,不一时汽车走到我们跟前,却是一辆军车,凑巧又是辆拉水的车。车上三位解放军看见我们马上停车,三位解放军跳下车来,亲切地问我们:“你们是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经我回答说,他们惊奇地说:“啊呀!小姑娘,你们怎么这么傻啊!这个戈壁滩上方圆百十里地,不要说你们老人和孩子,就是青壮年男人,也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走过去。今天你们不是遇上我们,你们……。”他们紧忙用水桶接来了水,让我们喝了很多的水,歇了一会儿,解放军同志把我们娘儿们带在汽车上。在车上我想了好多,今天不是遇上解放军拉水的军车,娘儿四人将会是什么样呢?或许渴死在这个滩上,或许是天黑后喂了野狼,总之将成为戈壁滩上的孤魂野鬼,多么可怕地情景啊,后果不堪设想啊!今天遇上他们,非亲胜似亲人,绝路上救了我们娘儿们的生命,这个救命之恩犹如再造父母,重生的爹娘,如何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只能是铭记在心上,永怀难忘! 军车拉我们走了好几十里路程,走到岔路口的地方车停下了,叫我们下车。他们对我说:“孩子,我们是军队上执行任务的,我们要向东北方向走,不能再送你们了,路也不远了,你们自己走吧。”又给我们指了方向说:“西北方向看见黑乎乎的是树,那就是下河清农场,千万不要走错了,我们再不能送你们了。”又给我盛了一塘瓷缸子水,叮咛我“端好了。”我们千谢万谢,谢过了解放军叔叔,他们从岔路走了。我们朝解放军指给的方向,加快了步子,因为我们喝足了水,也吃了些炒面,又看到了希望,觉得很快会见到爹爹,谁的身上都充满了力气。我的脚上虽然水泡疼的如针刺,我还是咬紧牙关走在前面,鼓励着两个弟弟加油。妈妈知道我的心思,她心疼着流着泪,看着我瘸着腿的样子,哽咽地说:“丫头,脚疼的厉害吗?” “妈妈!不疼,我们一定要在太阳落山时赶到农场去,不然天黑了会迷路的。”就这样,我们在太阳刚落山时,走到了有树的地方,经打听,找到了爹爹住的地方。 这一场逃荒找父,虽经历了两三天来的艰难险阻,担惊受怕,总算是实现了娘儿们的迫切愿望,坚强地从死亡路上逃出来了。 团聚 分离聚合皆前定,出门在外的丈夫,我们姐弟们的父亲,多少年来相隔千里之外难得见上一面啊!多少年来的思念,多少年来的盼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在今日不平凡的时刻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夫妻深情,父子深情此时此刻一下子一齐拥上心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涮涮涮地流个不停!妈妈和弟弟也哭成泪人了,妈妈险些儿晕过去。这时的父亲也难控制他内心的思念之情,父亲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娘儿们到他这里来,是惊是喜此时此景实难言表,倒使父亲也没了主意。紧忙拿来了吃的食物,倒上了开水,又端来了热水烫脚,此时见到父亲的心情是那样的亲切温暖,又是那样的庆幸。 老爹爹啊!这几日千里路上为了找你,你知道吗?我们娘儿四人经过了多少关卡险阻,可怕的戈壁荒滩,烈日酷晒的绝路,不是遇上亲戚好友,可爱的解放军的热心救助,我们一家人的团聚难比登天。我们是从鬼门关上闯过来的,也是从死亡线上逃出来的,想起戈壁滩上惊心动魄的那一幕,真使人不寒而栗啊!今日相聚是不幸中的万幸,此时流的是高兴的热泪。我把这两三天来的逃难经过,一件件,一桩桩都说给了父亲,使他大为感动。 我们正在喧谈老家现在的情况的时候,农场的队长、科长和父亲的邻舍好友,听到我们来了,都来看望我们,他们一看我们的情景非常的激动,亲切的关心我们,他们见我们娘儿们的状况,都觉得很惊奇。有的说我们“胆子太大了,太冒险了!”有的说“我真了不起,干事胜过男子汉……,”众说纷纭啊。第二天我去找农场领导倾诉了家乡的灾情,实在是无法生活下去了,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悲惨情境,我们娘儿们冒险来这里实属无奈。农场领导听了我的诉说后,十分同情我们的处境,同意妈妈和两个弟弟落户农场,给妈妈母子三人办了落户手续,打给了口粮。这使我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一切事理办理妥当后,我住了五、六天就恋恋不舍的和父母、两个弟弟洒泪而别回来了。后来两个弟弟上了学,到高中毕了业,参加了工作。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确实不假。 (讲述人:祝巍山,男,76岁,退休干部。)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