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471
专题名称: 父亲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60.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1949年前的旧社会,父亲一年四季给人抗长工做月活,背盐庄换食物了活日月。正赶上困三月,他二儿子出生,家中无米无面,只有谷糠乏面一升,烙了三块块乏面饼,准备出门背盐求生。 妈妈给父亲说:“娃娃怎么张不开嘴啊?”父亲说:“这怎么做哩?挂络下的伴儿杨发成、小爸爷背盐,这个要债的怎么一出世,就得的是锁口风,再不去背盐,眼看者锅里没下的米面,有门往死里饿吗?”妈妈说:“你走吧,不管他了,顾救全家人要紧啊!”去马莲泉盐池要走六、七十里荒滩山路,来去翻山越岭要走一百三、四十里路程。回来的七十多里路身负一百多斤重的湿盐沫子,饿肚子拉上翻山越岭截荒撂地不得容易,第三天下午进得门来以为月娃没有了,莫想到还在叹气。 父亲说:“这是个有命的,三天了还活者哩,人说的用鹅毛烧成灰,在娃娃的牙花子上,抹擦两次就可以张开口。我忙忙的去蔡家地,杨二爷家要两根鹅毛去。”从杨家要来的鹅毛烧成灰,在娃娃的牙花子上抹擦了两次,就是能张开口吃奶了。在家里只缓了一夜,第二天又和伴儿背盐去武威城北乡换食物,也就是一些小米、青稞、大麦珍子、杂粮面。来回百多里三天把盐换完,苦劳了三天,进门来有了下锅的,就能喝上碗绿米汤解一下饥渴。 那些年月里,日子紧迫者无法过下去,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是给地方有钱人家做月活打短工,挣上些食物养家糊口过日月。月活零活是农忙季节的用工,农闲的冬季人家不用月活短工,没处打工。只能背者贩盐换些小米杂粮,苦过日月。寒冬天破衣裳,夜半三更捞湿盐。水淋淋似冰块,冰冷沉重路艰难。深沟高岸陡土山,腹饥口渴体乏苦熬煎。硬撑挣扎才走到乱山子里,赖皇井上喝口冰冷水。蘸水吃几嘴谷糠乏面馍解饥寒,增加点力气再越山。三天辛苦才到家里来,妈妈问父亲“这两天该冻怜干(厉害)了,饭就熟了。”热乎乎的山药米拌面连吃了三碗,“吃好了,好好的睡一觉吧,实在有些累,明天走河南里换吃的去。” 穷汉人家的日月实在是难过,住着半个庄庄子,亮麻星堂的两间半破草房,炕上无铺盖,身上穿的破烂衣衫。他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十月底的寒冬天,炕洞无一把填炕的,母亲把月娃娃昼夜抱在怀。父亲去地主家找到当家婆要填炕的,“四婶娘,你的填炕的给我一把,给月娃娃煨炕,实在没填的。” “我管你无填的!全冻死去哩,我没填的给你们。”又去南院子要来了半提筐湿羊粪蛋子,把院子里的雪扫掉,摊开晾晒上,又用榔头砸绵搅着晒干,才煨了个炕。 1944年爷爷给邻村刘王李赵放羊,1947年他的大儿子给本村两户人家放羊,1945年巴挣着种了三、四亩地。地虽是种上了,但是赋税过重,种地上粮养马当差,这是那时的法规,尤其是穷人家必须遵守。1946年种地六亩多,也开始借地主家的粮账了,冬春借一斗,秋天庄稼下来连本带利还斗四升。 1948年农历7月15日下午,父亲在当家户族家过坟会,被保长、甲长抓去看守被抓下当兵的杨某人。被押到稍里一个姓王的人家,夜晚天降大雨,天快亮时父亲睡着了,姓杨的趁机跑掉了。天亮后保、甲长去看,被抓的杨某人却不见人了,而父亲还在睡着哩,被保、甲长踢醒来,“你看的人哪?怎么不见了?你有意假装睡着把人放跑了,那你顶上姓杨的当兵去。”就将父亲捆绑住押送到毛家庄一个人家的黑旮旯房子里,关押了四、五天,随后送到永宁堡乡政府班房子里,关押了七、八天。 父亲在永宁堡乡公所班房里关押期间,母亲天天去永宁堡给父亲送饭看望一次。往返三十多里路,家里还有最小的儿子一岁,无人照管,汗水淌流,眼泪不干。她的大儿子才14岁,和大舅父赶的驴驮了斗半小麦,去沙城子找一个姓吕的先生,写了一个申诉状送给父亲,由父亲递给乡长,没起一点作用。 母亲对大儿子说:“申诉状递给乡长不起作用,肯定非叫你爹爹上永昌验兵去,你陪上你爹爹上永昌去。验兵时如把你爹爹验上,你就顶你爹爹去当兵,如果能顶上那就好,顶不上你爹爹走掉我们这一家人怎么活啊?”永宁堡乡一共送去三十多名被验的人,验上的兵不到十人。四、五个军人验兵,对我们父子看都没有看一眼,兵验完那些验兵的走掉后。父亲对儿子说:“把驴赶上赶紧走,”出了永昌城尤如惊弓之鸟,飞快地往家里猛跑,整跑了一昼夜,第二天的中午才到家。父亲说:“半月来的提心吊胆的日子过去了。”母亲说:“再也不怕保、甲长抓兵了。” 1945年开始,父亲和远房当家合养了一头驴,产下了一头草驴娃子,就把大驴、驴娃子分开各养了一头,我们分上的是驴娃子。后又和亲戚家合养了一头乳牛,产下了一头乳牛娃子,而且也养羊五、六只。从此,我们家既有牲畜又有耕地八、九亩。尽管借粮账六、七斗,但是秋季还账九斗多,生活生产能活便开了,不象过去捆得紧紧的,实在没有活动的余地。他二儿子还给本村地主家放羊。 1949年秋8月解放,耕地扩大到十五、六亩地了。新的人民政府下令减租减息,粮账利息减掉了二升,给国家缴的皇粮也轻的多了。没有苛捐杂税了,没有压迫了,穷人觉着心情畅快了。新的人民政府实行民主革命,镇压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我们这些穷苦人才知道毛主席、共产党是我们的救命恩人。1951年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他的大儿子志愿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也就是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来,家里的农活又全落在父亲的身上了,这年他己是七个儿子的父亲了,庄稼农活减轻的时候了。因大儿子参军走了,二儿子给人家放羊,三儿子才12岁,家里有二十多只羊还得放。土地又分给了穷人,种不好庄稼过不好日月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从这年起他勤奋劳作种好庄稼,耕地扩大到了二十多亩。1952年扩到三十多亩,已是一对牛的庄稼了,羊只发展到三十多只了,肥料也充足了。二儿子不给人家放羊了,半桩子劳动力,从各方面都大有好转了。三、四年间,庄稼种着走在人前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打庄子盖房子,包了一辆新铁车,也算是成了本村庄的富户了。 两年多来,父母亲把大儿子惦记心上,放心不下,在部队究竟是个啥样子。联络了邻村庄王元龄的父亲,于1953年冬季一同去临夏看儿子。儿子见父亲突然来到连队里,赶紧给端水洗脸,打来饭菜吃晚饭。“爹爹,冷冬寒天地,远路风尘的跑来看儿子,有什么放心不下的?部队上各事都很好的。”父亲说:“家里的人,谁都不知道你们当兵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总是不放心,来看了心里就踏实了。”看了部队上儿子的情况,非常高兴,连里住了三、四天,受到了连长、指导员的热情接待。临走时说:“这几天看了你们部队上的情况,各方面都很好,现在的这个部队很好,好好干去吧。”放心愉快地回家了。 1955年秋冬,父亲积极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到1966年是一个普通的社员,只是参加生产队的一般劳动,身上的担子就轻的多了。农业合作社生产很好,社员分配的口粮标准高,也有一定的现金分配。1957年冬季进行的查产斗争,却提醒了一些老龄社员,认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 老父亲不通过家里子女们知道,和母亲商量在暗处储藏下了四、五百斤小麦。父亲说:“一个小家庭里过日子,精打细算都有问题,一个生产队里吃大锅饭能没有问题吗?自己手里多少没有一口吃食,一旦有了问题你哪里去找吃的?”母亲说:“就把我们往年节省下的一石多麦子藏下吧,就是往哪里藏里?” “灰圈里把那个四口缸埋下装满储藏下保险些,上面盖上炕面子再把干土盖厚些,他别人也不会想到那里的。” 1959年,大儿子夫妻和二儿子在河西堡铁厂当工人,都吃的是四十五斤的高标准口粮。1960年冬上,父亲不放心,去了趟铁厂看儿子们的生活情况,住了十多天。对大儿子说:“你们好啊!吃的是白米细面,一天三顿饭,只要人不要饿下我就放心了,再的啥事都不说,你们好好干去吧。” 1960年冬季,贯彻西兰会议精神,政策允许给社员留自留地,允许种闲湾空地、养大牲畜、养羊只。在政策的允许下把庄前屋后的闲湾空地都种上了粮食,他说:“我们是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没粮吃,这种灾荒年不能再有了。”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