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高利贷的形式介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391
专题名称: 永昌县高利贷的形式介绍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6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在封建社会,高利贷是地主、富农和高利贷者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而天灾、人祸又是高利贷形成的重要条件。 永昌天灾频繁,旱、涝、风、冻、虫、病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民国九年、民国十六年,永昌分别遭受五级以上大地震,房舍倒塌、人畜伤亡。民国十四年至十八年连续大旱兼虫害、瘟疫,春失种、秋无收,致使永昌县东、西、北乡饥民达三万五千余人。民国三十二年,全县小麦大部分遭虫害、麦禾青秕枯萎,秋季又阴雨连绵,洪水淹没田禾二万余亩。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苦农民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忍受高利贷者的苛刻剥削。富者愈富,穷者更穷。农村流传着“穷人成业等丰年,富人成业等凶年”的谚语。在那样的社会里,穷人的丰年只是一句空话,凶年却备受剥削之苦。 永昌历史上又是兵祸较多的地方,清同治年间战乱蔓延永昌达十年之久。民国初年陆洪涛、张广建督甘,捐税泛滥;民国十四年国民军入甘,冯玉祥的临时大借款;民国十七年马廷穰的西军大劫掠;马麟部哗变;宁远堡事件;民国十八年马仲英屠杀永昌;民国二十年以后,马步青驻防武威地区各县,驻军军粮、草料补给,派差,抓兵,没完没了。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国民党政府提出所谓“戡乱”建国,苛捐杂税一应落在农民头上,加之地方官吏贪污勒索,使农村家室空虚,农民吃饭要借贷,穿衣要借贷,春种要借贷,买耕畜也要借贷,这一连串的借贷,给高利贷者提供了大利盘剥的机会。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