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丧葬礼仪发引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211
专题名称: 永昌县丧葬礼仪发引
其他名称: 又称:出殡下葬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6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发引又称出殡下葬。出殡前一天,孝子领阴阳先生画茔地祭后土,再依山向、辈份、昭穆次序,在应葬之位置斩草、破土,请土匠挖好墓穴。 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其步骤是首先装“馅食罐”,就是全家老少和亲友,依次跪灵堂,将茶、酒、糕点、糖果、饼食装入一小口瓷罐里,出殡时由长子抱着,最后埋在棺材的前头。接下来就是“扫财”,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几个硬币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扫棺材上的浮土,倒在坑席底下,称“扫财起棺”,取“捎财起棺的意思”。再接下来就是点献、读祭文,孝子向亡灵作“永别叩头礼”。 发引起杠的时刻即将到来,送葬的队伍要做好一切准备。一般是长孙打主幡在前,长子抱灵牌,次子头顶“孝子盆”,以下孝属都持“丧棒”。等这一切都准备妥当,就要起杠了。伴随起杠的还有一个“摔盆”仪式,即把灵前祭奠烧纸用的瓦盆摔碎。这盆叫“阴阳盆”,俗称纸盆子,也叫“丧盆子”或“吉祥盆”的。摔盆的是长子或次子。如果无儿子的由别人摔碎。摔盆讲究一次摔破,越碎越好。俗说这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红幡子去。瓦盆一摔,由主事者喊一声“起灵”,鸣炮起棺。阴阳念咒,洒涤药水,清洁完毕,将灵堂铺草杂物及逝者生前用过的部分已无价值的东西全部烧掉。起灵后,引魂幡、金山冥斗先行,乐工奏乐紧随其后,挽嶂、纸货排列成行。一般由8人或12人抬灵柩,孝子分男女排列成两行,灵柩上系两条长白布,男女各拉一条,徐徐牵引向前,俗称“扯纤”或“拖灵”。村中人扛铁铣,跟在后面(后来铁铣放车上)。农村中讲究送葬人越多越好,说明逝者及其家人在地方上的人缘好。沿途鸣放鞭炮,由专人在一路扬撒纸钱。送葬队伍经过至亲好友门口,亲友在路头摆案,举行路祭,俗称“接路”。出殡途中讲究灵柩不能落地,如遇“路祭”要停留时,路上支好长条凳,将灵柩置于凳上方可。 到达墓地以后,停灵于墓穴前,献供品,祭后土,时辰一到,以大绳将棺柩徐徐吊入墓穴,阴阳先生用罗盘,红头绳,分经坐度,正柩以后,先由孝子用手将土里一把外一把撒向墓坑和墓外,然后由其他人培土成冢。填埋棺柩中间,孝子要不时地向培土的众乡邻叩首,以示谢意。坟冢堆起后,垒好墓灶,有的在此立碑,点燃纸货,纸钱祭奠尽哀,向送殡亲友跪拜致谢。在灵柩入穴时,孝子抱神主,也有用生前遗像,俯身向灵柩招魂、安神,悬柩点主。安葬完毕,孝子抱主,行返主安主之礼。出殡归来,家门口准备柴草火堆,送殡之人皆要从火上跨过进门。并在家门摆一小桌,点香烛化纸,迎接木主进门,然后陈列于堂屋桌上,行礼如前,主人设席款待众亲朋。殡葬至此结束。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