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永昌县传统婚嫁迎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181
专题名称:
永昌县传统婚嫁迎亲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迎亲俗称娶媳妇。在男女双方商定好的吉日良辰,男方前往女方家迎亲。新郎、新娘在婚礼举行前的清晨,在各自的家中都要“上头”,即挑选有福气(好命人、父母兄弟姐妹俱全的人)的老人为其梳头。新娘还要挽面(绞脸)。按照旧时风俗习惯,妇女除非结婚,绝对不可以剃掉脸上的汗毛,唯独在结婚的前夕,也就是在上“头髻”之前,才能开始人生第一次的“挽面”。方法是由一名具有“挽面”经验的妇女,手拿一根坚韧的细线,用两手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帖在出嫁女子的脸部,然后用手一张一弛,就可以拔掉脸上的茸毛,使脸部光彩明净。迎亲时,富有之家准备新娘乘坐的四人抬花轿一顶,一般人家用母畜(骒马或草驴,不用骡子)迎娶。迎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而送亲的人数必须是双数。迎娶之日,由新郎、媒人、男女傧相携带四色彩礼、请柬、妆奁等,前往女家。在女方祖先香案前上香、献供品、奠酒、跪拜。并向女方贵亲行礼。然后接受女方家筵请。随后,新娘着“朱衣”、戴盖头、佩红花,由喜相男子抱上轿(或马、驴),至亲好友送往男家,俗称送亲。旧时迎亲时,要请一班“吹响”奏乐,营造喜庆气氛,同时,女方派人将新娘嫁妆箱、柜等送往男家。也有男方派专人将新娘嫁妆箱、柜等接往男家的。在嫁妆箱内要放上压箱钱和开箱钱,到男家后要赏压箱的和开箱的人。迎亲时,还要带上伴女钱若干,用红纸包裹。到女家后,由女家散发伴女钱。轿夫起轿时,男女双方都要赏轿夫礼品(多为钱币),名曰起轿钱。新娘离家的时候要哭,意在“赶煞”,亦是不忍离别之意。迎亲路上若遇其他迎亲队伍,则互换手绢之类小礼品,以防相冲。迎亲的路线除中间大路外,尽量不走重路。新娘到男家门口,脚不履地,或用毡毯铺地,新郎将新娘抱至洞房,洞房门口设一大火盆,抱“轿”者必须踏越其上再由两个福命双全的伴娘陪伴新娘。女方送亲者由专人迎接,先至庭房上香,行礼,再待以茶点筵席。新娘娶来后,择吉时结发拜堂。拜堂前,先为新娘梳妆“上头”(即将发辫改换成高髻),俗叫破面。先由新郎挑去新娘的盖头,“上头”者打开发辫,新郎先梳三遍,蓖三遍,后由“上头”着蓖,挽成高髻。破脸后,拜堂。礼毕后喜娘领新夫妇入洞房,安排新娘喝交杯酒、吃交桌饭。至此,婚姻过程结束,“六礼”告成。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